68:激情年代

621
2018-04-22

「68學運」將在今年五月屆滿半個世紀,五十年的時空相隔,不同的創作者試圖在同一件歷史上琢磨出各自精彩的故事。這些跨時空地對望、映照的作品,構成認識「68學運」的各種可能,缺一不可。

還記得導演菲利浦卡瑞在2005年的作品《安那其戀人》嗎?粗粒子高反差的黑白攝影,還原1968年一群秉持無政府主義的巴黎青年間浮躁的情緒,他們讀詩、作畫、闊談毛派思想,上街頭吶喊著要顛覆整個法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然後接下來一年內在的自己仍舊餘波盪漾。

若把《安那其戀人》的時空背景延長一些,就會是奧利佛阿薩亞斯定錨在1971年巴黎近郊的《五月風暴》。兩部作品都以青春正盛的主角作為出發,差別在於前者在具表現主義的影像風格裡,包藏細緻且敏銳的個人變化;後者則像是事隔三年的田園牧詩。

學運領導人之一亞倫吉斯瑪曾說道「這是一場成功的社會革命,而非政治革命」,或許能延伸以「這不單是一場外在的社會革命,更是內在革命」來看待《安那其戀人》與《五月風暴》裡時間在人之內造成的變化,這些變化是無法為當權者輕易弭平的。

無標題

回顧「68學運」的導火線,在於由戴高樂總統領導的法國第五共和,其威權、保守作風在學生對教育體制不滿、勞工面對職場條件劣化的前提裡,出現徹底解構現況的躁動思潮。

最早是在1968年2月,在隸屬左派的法國社會黨與共產黨透過《二月宣言》正式結盟,旨意拉下戴高樂領導的政府後,引爆極左派在法國南泰爾大學(亦稱為第十大學)的「三月廿二日行動」。此次行動為了抗議歧視與官僚思維左右了學術經費的運用,學生佔領校區、課室以宣揚理念。縱使警力以包圍校區、驅離抗議學生來止息這場抗爭,然而星星之火已擦出火光,即將燎原的68風暴業已撲面而來。

在五月二日當局執意關閉南泰爾大學的次日,索邦大學(亦稱為第四大學)立即出手聲援,三日後全國學生聯會與教師會號召走上街頭,抗議警方介入索邦大學之舉、要求重啟南泰爾與索邦大學、釋放遭逮捕的學生。數日內,參與人數超過上千,巴黎瞬時堆起一座座臨時的街頭路障,石塊、磚瓦也在催淚瓦斯的嘶嘶煙霧中盲飛。五月十三日在勞動階級加入後演變為全國性大罷工,粗估破千萬人響應,法國全境陷入癱瘓。五月卅日戴高樂解散國會,六月改選保守陣營拿下超過四分之三席次,68學運終告瓦解。

無標題

學運風潮的延燒,受影響的層面是超越階級、性別、種族、城鄉或各種分界的。除《戲夢巴黎》以外來的美國青年觀看事件的發生,路易馬盧的《五月傻瓜》一刀切下去的更是這誰也避不開的全面性。故事裡鄉間的布爾喬亞家族因遠在巴黎的左派社會運動,石油短缺、掘墓人罷工,弄得開場驟逝的老婦無法順利安葬。不論是伯納多貝托魯奇或路易馬盧,兩位大師掌握荒謬詼諧的精準度都令人擊節讚賞。

影壇除了用創作回應這股社會思潮,更積極者如尚盧高達、法蘭索瓦楚浮、克勞德勒路許等法國導演,直接影響坎城影展史無前例地在進行到第九天時宣布終止所有放映活動。過程是這樣的,在五月十七日紀錄片《Rocky Road to Dublin》映畢後,勒路許、楚浮、高達等人佔據放映廳的前台,高聲疾呼在巴黎學運正熾的當下,不該再關注什麼推軌、特寫這些電影語言了,電影人應當扛起社會責任聲援學生運動。此聲明很快地獲得參展導演、評審團成員的正面回應,當時米洛斯佛曼與亞倫雷奈決定撤出主競賽、羅曼波蘭斯基退出評審團,第廿一屆坎城影展在十九日宣布提前結束。這過程的部分片段及後續發展都被寫進《情陷高達》的劇本裡,留駐時代的印痕。

對甫經歷「太陽花學運」與「雨傘革命」的華人世界,社會運動並不算完全陌生,高雄市電影館也特地挑選幾部華人地區的影像作品作為對望,是興奮的推薦亦是熱切的期待,希望能用華人的文化觀點綻放更多以學運為題作品的多樣性。



高雄市電影館將於5/5-5/30推出「68:激情年代影展 」,將放映《五月傻瓜》、《五月風暴》、《安那其戀人》、《戲夢巴黎》、《情陷高達》、《你怎麼不憤怒!野百合學運》、《女朋友。男朋友》、《亂世備忘》等作品,相關放映訊息請見:https://goo.gl/rKwE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