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主競賽】《奇光下的秘密》Wonderstruck——陶德海因斯的新作稍失準頭
美國導演陶德海因斯(Todd Haynes)繼2015年的《因為愛你》(Carol)之後,再以新片《奇光下的秘密》(Wonderstruck)入圍坎城競賽單元,本片雖然有不少有趣之處,但是《因為愛你》設下的高峰在前,要超越實在不易。
改編自小說的《奇光下的秘密》,敘述的是發生在兩個不同年代,卻意外交會的的博物館物語。1977年的Ben(Oakes FEGLEY飾演)因為母親過世終日哀傷。母親的死,更讓他想要揭開不曾謀面的父親身世,但唯一的線索,只有母親櫃子裡一本來自紐約自然博物館介紹「驚奇屋 wonderstruck」的小畫冊,與畫冊裡一張有著男人署名的書籤。Ben在一場意外讓他喪失聽力,卻更激發他啟程紐約的決心。另一方面1927年的聾啞女孩Rose(飾演)因為思念明星母親心切,也自己搭船來到紐約,卻意外走進了嶄新的自然博物館,原本在兩個時代中切換的敘事隨著故事發展而交會,終於揭開小男孩尋找的答案。
《奇光下的秘密》不只是一部描述兩個小孩冒險的成長故事,我們也可以將他看做一部關於聲音的電影,《奇光下的秘密》兩個分屬不同年代的主人翁同樣喪失聽力,這樣的生理特質讓導演有機會因此以不同形式來呈現電影的聲音。1927年是默片時期,因而Rose的故事都以黑白畫面搭配配樂來呈現,形式看似默片偶爾也會使用默片中可見的構圖方式,表演方式卻是很當代的寫實手法。真的效仿古典默片形式的,是導演在這段敘事線中安插的另一段影片,他讓朱莉安摩爾在這片段中效仿默片時期的表演方式拍了一段默片,也像當時的電影一樣,在鏡頭與鏡頭之間加上字卡。另一方面,生活在1977年的Ben則屬於有聲電影的年代,導演除了透過許多放克樂重現時代氛圍,他也透過不同的聲音質感,呈現現實生活中的環境音,與Ben耳中聽見的聲音做為對照。我們可以將這樣的對照,看做是陶德海因斯在思考如何用兩種不同的形式,呈現聽不見的世界。可惜的是,雖然陶德海因斯在聲音設計上下足功夫,在1970年代的場景中呈現了極為細膩的聲響世界。但在這一形式上的探索僅僅點到為止,未能玩出更有趣的可能性,也未能讓形式和敘事之間建立起更強而有力的連結與互動。
劇情上的表現也未能出采,《奇光下的秘密》不但是一個關於兩個年代、兩個小孩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博物館的故事。但很可惜的,議題的份量蓋過了兩個角色,角色本身的刻畫也稍嫌平淡。關於博物館神秘面紗後面的各種工作、空間,固然令人好奇,但是故事引人入勝的原因,終歸還是來自於人物的個性與遭遇的挑戰,但是《奇光下的秘密》的人物刻畫與劇情推進在張力上都略嫌不足。
或許是我對陶德海因斯的新作期待太高,平心而論,當我們以一部兒童電影來看《奇光下的秘密》,它有一種簡單而純粹的童趣。或是你對於博物館的一切都充滿興趣,他仍是一部能夠滿足不少人的可愛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