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蔚藍的海岸線:斷了線

595
2017-04-06

曬衣繩、風箏線、電路線、道路分隔線、天際線、地平線……韓裔日本導演李相日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那片蔚藍的海岸線》中,充滿了傾斜、擾亂、切割畫面的線條,暗示著劇情內在躁動、交錯與分裂的複雜情結。

或許線,正是用以理解那陰鬱壓抑下種種曖昧糾結,最理想的方式。


 延伸閱讀
 
 

 
595期【電影特寫】
 
 

首先是故事線,這部電影和導演十多年後改編自吉田修一小說的作品《怒》,似乎聲息相通,都有著三條平行發展的情節,不同的面向相互交疊出,被逼到邊緣或困於邊緣的生命立體圖像。而本片中的三個故事,既可以看做是組成社會某個現實切面的拼圖,有趣的是,也可以把各段落中遭霸凌的男孩、冷硬反抗的少年與心生惻隱的男子,如同《月光下的藍色男孩》般,視為一個人成長經歷的三部曲,如此似乎更可以看到,環境對於人性所產生的壓迫與扭曲,以及一種無可奈何的循環與宿命感。

其次是親情線,青春與親情這主題,從導演在PIA影展大放異彩的畢業短片《青》開始,就一路緊扣住他創作的核心(或許和他的韓裔背景有關),無論是日本金像獎最佳影片《扶桑花女孩》的世代衝突,或是另一部吉田小說改編作品《惡人》的犯行內在焦慮都是如此。而在這部堪稱是他至今最悲觀沈重的作品裡,親子關係更像是飛上了天的風箏,一方盡其所能地往內拉扯著,另一方卻無法控制地向遠方而去,溝通和理解幾乎是完全無能,甚至相互傷害,反而只有陌生人偶然的慰藉,才能在生命中形成意義,極為諷刺又悲哀。

第三是臨界線,理智崩裂的邊緣,這或許也正是李相日和當時其他韓國青壯導演,創作上某種聲息相通之處,在片中,有一種暴力無所不在的氣息,而那暴力卻不單純只是殺戮、毆揍與破壞而已,也同時包括著這個社會上普遍存在,來自於階級體制、惡意偏見、傳統價值的殘酷逼欺與拘束,正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那麼自在地調整自己,以嵌入這個世界所給你留存下的空間,於是當格格不入的生命,在社會邊緣被擠榨到達極限時,那個悶在心靈深處的暴力慾望就會爆發出來,去抵抗那龐大冷漠的集體暴力。電影中灰藍與黃綠交錯的色調,不時呈現危疑傾斜的構圖,不斷地去強化出不安的、暗藏於平凡日常的緊張和失控,就如他近期的《惡人》與《怒》般,有種心理的懸疑,有種趨向死亡的驚懼。

 

編按:《那片蔚藍的海岸線》出自高雄市電影館「日本爆裂。獨立時代- PIA影展映畫大賞」影展,展期為4/8(五)至5/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