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內/金穗39評審手記——六個關鍵字,創作趨勢全面解析

592
2017-03-06

在金穗獎還有「部落格達人獎」的時候沒找過我當評審,想一想承辦人員的作法也對,畢竟我那麼疏於耕耘我的部落格,當然不夠格當達人;但也因此這屆金穗獎找我當評審,讓我突然間有種直接跳級的殊榮感。然而最令人欣喜的,終究是出乎我意料的,參賽的231部作品糟糕的作品不多,即使連那些長度邊緣的部分「微鄉土劇」風格的作品(慶幸它們都沒有入圍),起碼在製作技術上也都有一定的保證,終使閱片過程充滿喜悅。

說231部或說總長超過四千分鐘,貌似又多又少的,且還給了寬鬆的兩個月時間(就我所知,金馬獎的初審評委在面對百來部參賽片僅有一個月不到的時間),但是在百忙之中,這四千多分鐘其實也是像牙膏底的牙膏一樣。再有,基於經常不可能好好坐在電腦或電視前看片,我發現不只我的一些評委可能更多透過平板甚至手機在觀看這些作品,老實說,我倒相當好奇這些在我從小螢幕中看到的作品真的放到大銀幕上會是什麼感受。

另外一個令人享受的地方,大概是一般人以為最艱辛的部分:評審會議——先有初選,選出入圍作品,也就是在下即將向讀者們介紹的作品;然後有決選,選出得獎作品(但這個真的只能賣關子到24號晚上的頒獎典禮以後了。)我自己倒是在這個過程中最享受。有別於之前去廣州參加過的、以影評人為主要評審組成的「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評審工作,基於大家都是影評人,其實評判機制就只有一種:個人好惡,有時候對一部片或一個獎項的評論,還真可以說是聽不出所以然來。但是金穗的評委結構比較多元,有學者、導演、製片、攝影或其他類別的電影工作者,還有影評人。如此一來大家對於一部作品、一個單人表現,以及一個獎項精神,都得以從不同角度切入,豐富彼此的視野。這個過程可以說是學習頗多。最終,基於這種專業的組成與評選過程,我終究沒有特別去捍衛我鍾愛的作品,尤其在決選的時刻,這是因為,對我來說,得不得獎並不重要(注意,我說的是對我來說),我在意的是這些極好的作品一定要給更多的大眾看到,所以入圍是重要的,這是它們唯一可以「自證」的機會。

所以我只能稍稍透露的是:得獎名單我還不敢說,但入圍名單肯定是我滿意的結果。雖說不乏遺珠,但這畢竟是任何電影獎項都要承擔的風險。

基於金穗獎入圍影展已經準備就緒,索票在本文刊登之際也已開放,影展手冊更是早已提供下載或紙本索取。故在此就不再簡述各位看官將在電影院看到哪些作品。倒是想藉由觀察整體的作品特色以及一部分我自己的觀影筆記,向諸位分享一下與這些作品的接觸過程。

 

小孩
在侷限中不懈掙扎

有一個觀察比較沒有疑義:入圍(也包括不少沒入圍的)作品頗多是由小孩,從小學生到青少年做主人翁,無疑給人一種錯覺是多數參賽者大概是年紀也輕,所以比較善於處理距離他們尚不遠的年齡層(當然,因此學生題材的作品也不在少數)。不過,這起碼帶來一個效果:基於經費的有限,所以極力往素人或者是年幼演員下手,有利於及早栽培潛力演員,帶到這個產業來增加新血。

比如在《野潮》、《孤獨時光》、《一直騎呀一直騎》或《巴利冰》等作中,無疑幾個小演員都給人帶來印象深刻的演出;儘管我不諱言年紀小在直觀上還是有一些優勢在。雖然青澀,但活力(《巴利冰》)、爆發力(《野潮》)與質樸(《孤獨時光》)的感覺,無論如何都起了加分效果。像一下子就抓人目光的陳鼎中(《男孩心事》),原來也早已開始他的演藝事業。雖說入圍作品多以男孩為主,不過在《母親節快樂》中飾演聾啞女孩的于卉喬也讓人非常驚豔。

伴隨著孩子們那種天生侷限,生理上的(身體)、物理上的(空間),則是他們的各種無法伸張的困境。《野潮》中處理了一位不被需要、最終(不惜冒生命危險堅決要)證明自己是有用的男孩,他的移動不斷表達出他體內那種呼之欲出的精力;而《孤獨時光》中男孩原地打轉糾結的問題,卻是他始終看不清,影片早已透過空間的界線,把他框限在一個物質的小世界中;《一直騎呀一直騎》縱使是不斷快速移動,卻還是始終在一個小區域中兜圈,非得在排除情感問題而兄弟合壁之下,似乎才有前進的動力。

貌似青春的主人翁也帶給影片以一種新的方向,就連拍心福聯盟的紀錄片,《陪你到太陽醒來》雖聚焦在一個男孩身上,卻也順便將心福聯盟的價值帶了出來,抒情但不強烈,兼顧了孩童與心福人員的狀態,這點十分難得。學生的角色在這次的入圍作品中,無疑也考驗了創作者對於這個看似已經被處理殆盡的題材,能挖掘出什麼新意。

 

音樂
從烘托情感到實踐理念

有趣的是,不管原創的《_012》還是改編的《少女蘇雲》,都不約而同地將音樂這個材料凸顯了出來。前者還有同性之間若有似無的關懷作為動力,但時序以及空間早已在連綿的樂音中切開了兩人在情感上的可能性,唱出(好聽)歌曲的女孩像是散發著強烈的雌激素,反倒讓鄉下女孩無助地穿越在都市肉林中。後者則是強烈在場的缺席(離去或死亡),將實際在場的人物與情感掏空,於是行動總是停滯不前,徒留蕭邦樂音繚繞在封閉了人物的這隔離世界。但說到音樂,則不得不提本人極珍愛的紀錄片《本》,片中的音樂(來自「農村武裝青年」的作品)本身當然是優勢,但影片處理其他素材(特別是音畫之間的垂直蒙太奇)以及文字在畫面書寫部分,其實相當講究;但除了形式層面帶來的好感之外,大抵上我還挺認同片中主角(樂隊的主唱)的種種理念,尤其是他下鄉期為鄉土做文化貢獻,且他們真的力行,甚至最後將目光轉移到幼童教育上,這才真正貫徹「社會運動」的精神。

學生
女孩當家,飆戲無畏

事實上,當題材來到「學生」時,彷彿就進入到女孩的擅場。《母親節快樂》中飆戲的姊妹不在話下(誰能料到飆戲的理由居然是第三個在場卻又不在場的女性,母親);在《費洛蒙》裡頭幾乎光靠邱偲琹一人就能獨撐大局,這部清新討喜的「家中禁戀」,巧妙將女孩的專業和情節結合,女主角入戲且可人,她那略帶笑意的眼眸根本傳遞了比氣味更致命的吸引力。看完這部我都已成邱偲琹小粉,非常期待她的新作《林北小舞》。

親情
在日常中凸顯「非常」

但比起小孩、學生,其實一些恆常的議題仍舊是主流,像是寬泛一點說——親情。就不說已經成為拉拉界cult片級的《我和我的T媽媽》(它與長版《日常對話》在很多面向有顯著的差異),另一部處理一對奇特愛侶故事的《筑位》也是紀錄片入圍作品中相當醒目的;雖然評審一致同感這部片應該、必須要有續集。不過,作為太過尋常的主題,結果就是,要扣人心弦則必得是「非常」的狀態,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找到像離異的(或父母中有一人是缺失的),並且在這種前提下,又順理成章地將焦點放在兩代之間的溝通、交流中,《七歲那年的初次見面》裡頭是長久的分離後重建關係的努力(「然後成為母親」這樣的片名挺適合本片當作備用標題),《直線七秒》中女孩學騎車的過程,就像是一條抽象的、試圖連起就算不可能在生活上復合的父母,《SILENCE》中的兒子在終於頓悟了每年紀念父親之旅的真意,也就回頭發現了愛,《生日驚喜》中只有長久的不在,方能對比出默契的珍貴,《銅板少年》中少年默默忍受老師的指責,為的就是體現一種屬於孩子的那種對父母完全的體諒,或者是《阿波羅十一號》中藉科幻片的氣氛,為女孩找到了死去父親的另一個神秘分身,甚至實驗片《家庭,判決如下:》透過畫外音、事件與照片的搭配極好,交織出一曲纏綿的家庭頌歌,雖說是一首變奏的歌曲。

  

歌曲
唱出原住民到新住民的島國歷史

歌曲也成為另一部實驗片的主軸,《壞掉一遍》從國歌起到廟歌終,中間盡是台灣的各種「不安全」,兩首島民能在許多場合聽到而幾乎無法擺脫的曲子,就像是無形的、抓住、困住居民的力量。但儘管音樂在《MATA-影像之初》幾乎佔有微乎其微的位置,但全片卻是藉由類似樂府採集的主線,順勢拉出一條台灣影像史的脈絡。不過音樂卻牽引了《迎向邊疆公路》的另類旅程,這部片也將入圍片的範疇拉到兩個新局:喜劇類型與新住民議題。當然《邊疆》不是這麼典型的喜劇,就像《老大》或《登入晚餐》一樣,都是在笑中藏著深沈的悲傷,但是深沈悲戚中居然可以爆出大笑聲的,大概是頗新鮮的《我的告別式》。不過要說到新住民議題,基本上大家還是著眼於他們的困境,紀錄片《觀漁》處理的是外勞的壓抑與弱勢,《紅月亮》則是外配在台灣的傳統價值,甚至是對外配的成見下,抑制了片中女主角對事業或說自我價值的追求。

動畫
本屆美學新境的前線

不過,平心而論,就不說劇情片了,連實驗片基本上都未能給我大來耳目一新的創新性,所以最終還是只能去我個人很喜歡的動畫片(但同時,要在這個範疇中取悅我的難度也就大了些)去找,入圍但未獲得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的《巴特》不論在美術、造型與動態都處理得很出色,歌舞形式也深具野心,重點是歌曲本身也不錯,完全對那些聲稱中文不適合寫歌舞的託詞打臉,《Without Tears》整體的極簡風格有助於體現出這部非常消極、悲觀的作品,簡單來說,創作者有在思考形式與內容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至於《20》中的意識流最後累積出對生活的種種不滿與不安,也算是將技法融於相當自在的表達之上。

眼尖的讀者大概發現了,這整篇文章都沒有刻意去區分金穗獎下的一般組與學生組,這個理由已經很清楚了,當然也待讀者們親自鑑定:兩組之間差距小到幾乎讓人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就像雖是報名在一般組,但作品卻是主創的畢業作品,《成吉思汗征月記》根本不可能讓你覺得是學生作品,這部片不但有大片的fu,敘事時序頗有東方哲思味,絕對是野心之作,而《登入晚餐》中極講究的拍攝品質,直教人不能再以「學生作品」來給他們貼標籤。不過可能也還需要到一定的年紀,才會看到更高的視野,《洛基的視線》從題材到處理的方式,絕對會讓你心服口服。

 

 


 

第39屆金穗獎

放映時間:106年3月18日(六)至3月26日(日)
巡迴時間:106年3月27日(一)至5月14日(日)

影展地點:
光點華山電影館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忠孝東路及八德路交叉口)


入場方式:索票入場

影展詳細資訊請見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