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後的漫長等待:《再見瓦城》的寫實哀愁
趙德胤的最新劇情長片《再見瓦城》(The Road to Mandalay)入選第73屆威尼斯影展「威尼斯日」單元(Venice Days, Giornate degli Autori),9月5號傍晚舉行世界首映,趙德胤、吳可熙、柯震東盛裝出席。受限於資金,趙德胤之前的劇情片、紀錄片作品都有游擊風情,建立了不做作的自然影像語言,受到各大藝術影展的肯定。《再見瓦城》開拍前已經贏得世界各大影展的創投獎項,終於有了比較多的資金,後製請到了Matthieu Laclau(代表作品有《天注定》、《山河故人》、《K》等)擔任剪接,順利入圍威尼斯影展,接著受邀至多倫多影展,獲選為金馬影展的閉幕片,影像成果令人引頸。
《再見瓦城》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個穩重的長鏡頭,建立了電影的色調。蔥蘢的熱帶,緩慢的河流,鏡頭左上方有緬甸國旗,吳可熙飾演的緬甸女孩蓮青,在人蛇集團協助下,帶著輕便行李,緩慢度過了緬甸、泰國邊界的小河,彼岸,有傳說中的曼谷大城,偷渡到曼谷後,蓮青就可以賺大錢,把錢寄回家鄉,去更遠好的應許地。偷渡的路上,蓮青遇見了柯震東飾演的阿國,皆是緬甸偷渡客,都想要在曼谷擺脫貧窮。
|
|
上圖:《再見瓦城》前導預告。 右圖:本片男女主角柯震東、吳可熙、導演趙德胤(右一)出席映後座談。(攝影:陳思宏) |
|
趙德胤在《再見瓦城》大量使用長鏡頭,沒有商業電影常見的快速切換剪接,讓表演者在長鏡頭畫框裡有機調動,沒有人工的走位,電影節奏緩慢不躁進。在威尼斯與觀眾對談時,趙德胤表示,電影裡除了吳可熙與柯震東是專業演員之外,其餘所有的臨時演員都是真實的人物,工廠裡的男工、曼谷狹窄員工宿舍裡的女人,都是真實的緬甸移工,為了不驚擾這些真實人物,讓吳可熙與柯震東無縫融入片中的背景,導演刻意把鏡頭放遠,透過長鏡頭說故事。趙德胤表示,《再見瓦城》片中所有的人物都在等待,所以長鏡頭的緩慢感,符合人物的漫長等待。
等待什麼呢?把積蓄都給了人蛇集團,跋涉山水,越過邊境,這些緬甸移工都來自貧窮的鄉間,來到曼谷,等待一份違法的工作,等待取得合法的身分證,等待發達的那天,等待離開的那天,等待回家的那天。蓮青是個積極的女孩,抵達曼谷之後,勤奮洗碗,被警察抓了之後,隨阿國到鄉下紡線工廠工作,不斷尋求各種方法取得偽造身分,最後當了性工作者,她夢想有一天可以取得泰國護照,終於可以去遠方,甚至去台灣。阿國一路默默關心蓮青,他想在鄉下工廠默默違法工作,直到存了一筆錢,回緬甸家鄉開店。一個想去更遠的彼岸,一個想回家鄉,兩人的異鄉扶持逐漸分歧,導向無法挽回的駭人終局。
(岸上影像提供)
肢體不外放熱烈,身處熱帶兩人之間卻有把隱形的火炙燒。河流、曠野、大城、工廠、鄉間的熱帶色調並不火熱,這是憂鬱的移工熱帶。 |
兩位核心演員表演真實,吳可熙的驚懼、純真、失落、壓抑都很動人,以不過份戲劇化的僵硬肢體、臉部細微表情、雲南方言口腔,說了一段非法女移工的悲歌;柯震東成功變形,刷落台北城市感,膚色、肢體都擺脫了偶像色彩,雲南口音下足功夫,工廠裡的幾場戲,他與真實的工人共處並無突兀,演員歷經生命波折,終於在導演的要求下,閃出戲劇的原始光芒,不時尚不帥氣,卻是表演履歷上的驚嘆號。趙德胤表示,拍攝期間,其他工人根本不知道柯震東是大明星。有次工人剛好看到報上有柯震東的照片,詢問柯震東是不是影中人,柯震東搖頭否認。
趙德胤以紀錄片的手法拍攝《再見瓦城》,使用極少的配樂,真實臨演就做自己,兩位專業演員的情感戲含蓄,讓電影寫實天然。男女主角在片中其實沒有太多肢體接觸,男主角幾個含蓄壓抑的動作,伸不出去的手,說不出口的話,一直無法得到女主角的熱烈回應。肢體不外放熱烈,身處熱帶兩人之間卻有把隱形的火炙燒。趙德胤的分鏡畫框非常精緻,河流、曠野、大城、工廠、鄉間的熱帶色調並不火熱,綠不鮮豔,花不燦爛,人顯滄桑,這是憂鬱的移工熱帶。
《再見瓦城》再現了熱帶工廠裡的嚴酷勞動環境,炎熱的紡線廠房裡,非法移工毫無健康保險,賺取低廉的薪水,吃食靠廠裡的簡陋福利社,受資方壓榨擺佈,勞工圖像具有社會意識。趙德胤拍攝社會底層,總是採取不介入的旁觀視角,不採獵觀眾喜愛的戲劇衝突場面,不加入批判眼光,寫實緩慢,《再見瓦城》的哀愁不是商業片的刻意,而是慢慢訴說的移工悲劇,需要觀眾的耐心,一起和男女主角靜靜等待,直到片尾。
《再見瓦城》的英文片名是「The Road to Mandalay」,Mandalay就是緬甸華人口中的瓦城,是舊王朝都城,緬甸移工在泰國賺到錢之後返鄉,歸途會經過瓦城,在這個舊皇朝古都買禮物,光榮回家。趙德胤根據幼時聽到的一宗社會案件,寫成《再見瓦城》劇本,順利拍成電影。片中的男女主角,歷經遷徙離散,終究沒有找到回瓦城的路。
電影結局駭人,值得等待,也請看過的人千萬別爆雷。趙德胤堅持藝術創作,拍攝履歷可看出導演的美學堅持。台灣是趙德胤的拍片基地,國際影展的獎項肯定,讓他至今能堅持藝術創作。台灣近年在「復甦國片票房」的壓力下,不見藝術片的開機風潮,主流媒體對藝術影展毫無興趣。《再見瓦城》的確是一部藝術片,但真的不可怕不難懂,請台灣觀眾要珍惜藝術片導演。《再見瓦城》在威尼斯影展得到好影評,首映後觀眾起立致意,請別讓導演、演員回到島嶼,反而撞牆,藝術成績全被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