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坎城聚焦】「一種注目」:為新銳的一擊必勝喝采

559
2016-06-04

第69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的評審團們交出了一份令媒體難以信服的得獎名單,但另一官方單元「一種注目」(Un Certain Regard)在《霹靂鑽》瑪瑟凱勒(Marthe Keller)率領的評審團所決定的得獎名單,大致上是讓人滿意的。而筆者也就從今年的得獎名單出發,點評這一屆大部分的入圍作品。創立於1978年的一種注目單元致力於發掘具有高度原創與獨特性的作品,並從1998年開始增設競賽制度,評審團頒發的獎項則從原本僅有簡單一項的「一種注目獎」(Prix Un Certain Regard,即該單元最佳影片),到近年已經增加到五個獎項,除了首獎之外,其餘的四個獎項都是非固定項目,但通常包含「評審團獎」、「一種注目特別獎」、「最佳導演」等獎項、以及在其他的演員、編劇、剪輯等項目之間變動。

拳擊菜鳥的一擊必勝 芬蘭導演首部長片奪首獎

今年的首獎得主是瑞典電影《拳擊菜鳥的顛峰時刻》(暫譯,The Happiest Day in the Life of Olli Mäki),本片擊敗影展初期令許多人震撼與驚艷的開幕片《最高衝擊》(Clash),是今年的黑馬。《拳》片是37歲芬蘭導演于侯・郭斯曼能(Juho Kuosmanen)「六年練一拳」完成的處女作,這也是本片第一次入圍影展,他在妻子與小女兒見證下上台領獎,哽咽感謝家人多年的支持。本片描述1960年代的芬蘭,一位剛轉戰職業擂台的拳擊手歐力麥基在經紀人安排下,將與來自美國的羽量級世界冠軍在自家主場展開爭霸戰。歐力原想靜心準備,不料媒體造勢、公關飯局跑不完,還有一個紀錄片導演時不時要他在鏡頭前配合演出,他的體重也遲遲沒有下降到標準範圍,更不妙的是,他發現自己戀愛了,但愛人卻準備離他而去,面對愛人、冠軍腰帶、國家榮耀、鎂光燈,歐力手忙腳亂,他又是否能如眾人期待將冠軍腰帶留在芬蘭?

使用16mm黑白底片拍攝的《拳》片並不是我們想像令人血脈噴張的拳擊電影。相反的,本片看似隨性的寫實手持攝影風格,讓它有股接近楚浮作品般的輕快氛圍,加上有如郭利斯馬基冷面笑將般的編劇方式(話說郭氏在1986年為了惡搞《洛基4》,也曾經拍過一部黑白拳擊鬧劇短片《Rock'y》),讓本片成為有著濃濃「文青風」的拳擊電影。但尤侯為何要和類型反其道而行,其背後用意可能正是本片創作概念的關鍵。我的解讀是,冠軍腰帶爭奪戰並非本片重點,故事的核心在於主角疲於奔命的準備過程,而這過程其實是創作者對娛樂產業生態的絕妙比喻。拳擊手是導演或演員的化身,而擂臺正象徵著他們的舞台或作品,原本應該為了台上一分鐘而專注準備的他們,在這個產業裡卻不得不面對種種來自媒體、金主的干擾,但是這些安排背後,卻又有各種不由己的現實考量。如果從這點來看這部作品,便不得不佩服導演與編劇的巧思,讓這部電影成為一部令人回味再三,並且愈發喜愛的可愛作品。

麥特洛斯演而優則導 自編自導公路喜劇奪最佳導演

今年一種注目的最佳導演得主,是演而優則導的美國導演麥特洛斯(Matt Ross),獲獎的公路電影《我的嬉皮老爸》(暫譯,Captain Fantastic)是他的第二部長片,也是他首次入圍坎城影展的官方單元。本片描述一個和妻子在深山裡建立了烏托邦家園,並且一起自力教育五名子女的嬉皮老爸(維果莫天森飾演)因為妻子久病厭世自殺,不管娘家強硬反對,仍堅持帶著孩子們下山進城,想為妻子依照她的遺囑完成喪禮。不料,此趟旅程反而為自小與世隔絕的大小孩子們帶來極大的文化衝擊,也迫使主角反思自己多年堅持實踐的理念,到底是幫了孩子還是害了他們。《嬉》片承襲美國的優良三幕劇敘事傳統,身兼編劇與導演的麥特洛斯不但搞定小演員,透過這個與反骨家庭一路上的遭遇,還突顯出美國社會主流價值的種種問題與荒謬,於此同時,自編自導的導演麥特卻又能避免陷入自我陶醉的盲點,反而是從這一趟文化衝突之旅中,找到兩個極端之間的平衡點。

入圍作品中另一部美國片《末路兄弟》(暫譯,Hell or High Water)也是公路電影,兄弟兩人面對家族農場因為油田開發被迫關閉,被逼的走上絕路,展開一連串的銀行洗劫行動,導演大衛麥肯錫(David Mackenzie)透過末路兄弟的公路之旅以及兩人身處的困境,為影片抹上一層絕望的悲劇氛圍,卻又不時透過追捕他們的警察搭檔辛辣又令人發噱的對話,為劇情帶來不少笑點平衡沈重的氣氛。

除此之外,首獎片《拳擊菜鳥的顛峰時刻》與拿下最佳導演的《我的嬉皮老爸》兩者之間都有共通之處,他們都勇於透過較為輕鬆的喜劇形式處理嚴肅或宏大的題材,而這兩部片的題材選擇在入圍作品中也各都獨樹一格,而兩部電影的導演不但都是第一、第二部長片的新導演,更都是首次入圍坎城影展官方單元。將本屆最大的兩個獎項榮耀頒給了他們,由此也可見今年一種注目評審團獎勵新銳的明確精神。

深田晃司闇黑版《你家就是我家》拿下評審團獎

今年的評審團獎頒給了日本導演深田晃司與他的《臨淵而立》(Harmonium),本片講述的是一個看似弔詭的故事,一家之主雇用了一名剛出獄的老朋友到他的工廠上班,但他接下來更進一步住進了他們家裡,劇情隨著男子與女主人的關係曖昧,主角獨生女的失蹤,開始變的愈發驚悚,而這名過往成謎的男子的存在,也讓這個小康之家成員之間的秘密與矛盾逐漸浮上台面。劇情設定看似導演的第一部作品《你家就是我家》,導演也在接受國外媒體訪問時透露該片正是為了《臨淵而立》而嘗試的前趨之作。本片透過類似的創意,實驗人性的黑暗面,讓同樣入圍一種注目的日本電影大將是枝裕和拱手讓賢。

是枝裕和的新片《比海還深》延續《我的意外爸爸》與《海街日記》之中探索親子之間幽微又難以斷開的羈絆與影響,但探討的層次又比前兩部作品更為豐富。本片講述一位失意又失婚的中年小說家如何嘗試在人生中擊出一場逆轉勝,在自己的母親面前,他故做堅強成熟,但實際上卻偷拿母親的財物去當鋪典當周轉;面對前妻,老是付不出贍養費的他仍希望挽回她的信心,因而在徵信社餬口飯吃的他利用職務之便,監視妻子的一舉移動;在兒子面前,他希望扮演好兒子的好父親,好彌補他自己不負責任的父親在他童年心中留下的缺憾,不讓歷史再度重演。但在觀眾眼裡,我們卻看到一個長不大的大男孩,儘管掙扎卻又好像不可避免的要踏上父親的後塵。《比海還深》是我們所熟悉的是枝裕和作品,也或許因為有老搭檔阿部寬與樹木希林的加入,讓它呈現一種如同《橫山家之味》那樣的生活況味,但如同先前所言,是枝對於世代之間親人的羈絆影響的探討,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或許這是身為兒子又是父親的是枝對於當下私密卻又普世的人生境遇的再一次省思。

 
《比海還深》
© 2016 FUJI TELEVISION NETWORK

最佳劇本社會議題取勝 埃及電影《最高衝擊》成最大遺珠

一種注目的最佳編劇般給了法國的編導姊妹搭檔Delphine Coulin 與Muriel Coulin,他們的第二部長片《五星級戰鬥營》(暫譯,Stopover)透過三位女士兵跟隨部隊在從阿富汗歸國途中,在希臘高級飯店進行集體心理治療的三天,探討法國參與反恐戰爭不必要,戰爭對每一個士兵內心造成的不可逆創傷,以及政府當局透過短暫的「集體治療」想減低士兵心理創傷程度此舉的荒謬。本片探討題材僅扣當下歐洲社會動態與爭議,並透過短短三天的行程,士兵的互動突顯出政策的荒謬,深得評審青睞。但持平而論,本片的得獎還多了一點主場優勢,本片處理的議題固然有其份量,他的手法也有出色之處,但或許仍因為地緣關係,評審更能和此議題產生共鳴。

放眼今年的一種注目單元,探討社會議題的作品仍是大宗,其中不乏能與《五》片匹敵之作,例如本單元的開幕片《最高衝擊》(Clash)便是今年一種注目的最大遺珠。本片是埃及導演Mohamed Diab的第二部長片,導演在完成前作《開羅678公車》(Cairo 678)之後正值茉莉花革命,他原想拍一部片支持這場民主運動,不料事情發展瞬息萬變,革命之後後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s)掌權又被軍政府推翻,埃及社會再度陷入分裂動盪。導演在他的兄弟建議下,改將全片的場景設在一輛警備車中,車上接連被塞進了被捕的記者、抗爭人士、軍政府支持者、新政府份子等背景、陣營各異的成員,同時,透過狹小的警備車窗望出去,又可以看到外面的抗爭群眾與鎮暴警察的對峙衝突。透過他們對話,本片呈現了埃及社會當下的複雜現狀,車上眾人的關係時而對立,時而又隨著外面情勢而改變,也是社會縮影的絕妙設計。論首獎、導演、編劇等獎項,應該都是可怕的競爭對手,可惜未能獲獎。

除此之外,和社會、政治議題相關的還包含《樂隊來訪時》以色列導演Eran Kolirin的探討以阿雙方人民相處深沈心結的《Beyond the Mountains and Hills》,該片敘事通俗易懂,可惜卻少了前作可愛的神采。同樣來自以色列,以幽默視角處理以阿關係的還有新導演Maha Haj的小品《Personal Affair》,本片製作水準更勝於《Beyond the Mountain》,構圖手法精鍊,形式獨特。《逃家劇團女孩》伊朗導演Behnam Behzadi的第四部長片《Inversion》描繪伊朗女性在家庭羈絆與個人社會發展之間的兩難,他和法哈蒂一樣都是能將家庭倫理劇寫的絲絲入扣精彩萬分的說故事高手。來自阿根廷的《The Long Night of Francisco Sanctis》,本片描繪冷戰時期阿根廷白色恐怖下的壓抑氛圍,可惜電影步調遲緩沈重,減低了力道。還有新加坡導演巫俊鋒的第二不長片《學徒》,本片探討死刑的意義,從受刑者、刑犯家屬、施刑者等不同位置的觀點出發,這部融合家庭倫理與驚悚元素的電影在議題上極具企圖心,執行上更是架勢十足,可惜未能獲得評審青睞。

 
《五星級戰鬥營》
© Jérôme Prébois © Archipel 35

荒島愛情童話畫出人生風景 吉卜力首部歐洲動畫獲評團特別獎

今年的評審團特別獎頒給了今年該單元中唯一的動畫長片《紅海龜》(暫譯,The Red Turtle),英籍荷蘭導演Michaël Dudok de Wit從1978年開始從事動畫短片創作,30年如一日,他在吉卜力工作室的支持之下,首次嘗試動畫長片製作,並仍然堅持他從短片以來一貫的手工精神與無對白風格,畫出一篇美麗溫馨的荒島奇幻愛情童話。一名男子因船難漂流到一座無人島,並遇見一隻紅海龜幻化而成的美女,兩人在島上相戀、生子,一同度過大風大浪,直到兩人白了頭髮。雖然本片的畫風是純正的歐式手法,但不知是否因為吉卜力的加入,本片在情節設計之中帶著些許的東方色彩,除此之外,影片之中主人翁們也遭遇海嘯襲擊,也讓人聯想到日本經歷過的311海嘯。本片樸實簡單卻無冷場,又帶著深深的人生況味,是令人看完心頭暖暖的溫馨佳作。

整體美學突破少 羅馬尼亞新銳生猛作《群犬》獲影評人獎

其實,相較於「導演雙週」、「影評人週」等平行單元而言,和台灣的金穗獎一樣在今年邁入38週年的一種注目,若論及入圍作品在美學上的原創性與獨特性,並沒有太大膽的突破,整體而言四平八穩。

其中較具形式企圖的,除了先前提到的以色列電影《Personal Affair》,另外就非今年一種注目的「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得主羅馬尼亞電影《群犬》(Dogs)莫屬了。這是Bogdan Mirica的第一部長片,描述一個繼承祖父農場的男子回鄉處理房產的過程,他的祖父是過去獨裁當權者的爪牙,在當地帶領一批人利用偏僻的農場迫害異己,主角本想將農場出售,卻面臨過去祖父手下的威脅。Mirica在前半部展現了他在影像形式表現上的強烈企圖與生猛,透過精準的運鏡、構圖與剪接,為影片鋪陳一股令人不寒而慄的驚悚氛圍,除此之外,他更透過影片中段與結尾兩個構圖相近的畫面,作為本片對於羅馬尼亞至今仍縈繞不散的極權社會結構最大的諷刺。

除了上述兩部片之外,獲得最佳編劇的《五星級戰鬥營》在形式表現上也挑戰了有趣的嘗試,他們在片中試著用傳統的攝影技術呈現「虛擬實境」技術(Virtual Reality)的視覺經驗,並將這樣的視覺經驗做為他們重現每位士兵戰場創傷回憶的一種影像工具,也藉此呈現出不同人回憶畫面的出入,以及人們在回憶中可以任意修改自己的視角、距離等等心理經驗,是一個有趣的嘗試。

評審團為新銳喝采 渴望創意勝過再現真實

今年的「一種注目」評審團成員共有五位,除了能演能導的評審團主席瑪瑟凱勒(Marthe Keller),其餘的四位評審包括曾以《奇蹟度假村》獲得2009年威尼斯影展費比西影評人獎的奧地利導演潔西卡賀斯樂(Jessica Hausner),以主演《你他媽的也是》並演而優則導的墨西哥演員狄亞戈盧納(Diego Luna),還有曾以《婚姻風暴》在2014年的一種注目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的瑞典導演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以及《巴黎妓院回憶錄》的法國女演員席琳薩耶特(Céline Sallette)。在評審團成員的演員與導演、男女性別的比例上,一種注目和金棕櫚評審團表面上看起來是接近的,評審團平均年齡甚至更年輕,但一種注目評審團的演員又多半有擔任導演的經驗(狄亞戈盧納甚至集演員、導演、製片於一身),或許因而具備了較全面的視角,因而雖然這樣的競賽評選難免有遺珠之憾,但是今年的評審結果還是令人滿意。

而綜觀今年的得獎名單,除了可以發現今年的評審團致力提拔新銳之外,也可以發現,相較於以寫實手法反映或再現社會議題,他們更期待看到創作者在編劇、攝影與執導形式上透過更多創意概念,來展現他們想要探討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