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影展】《海洋之歌》:取材古老神話的當代童話

547
2016-03-11

2016國際兒童影展將在3/31日開幕,今年的兩部開幕片澳洲劇情長片《靈犬出任務》(Oddball,2015)與愛爾蘭動畫長片《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2014)都是精彩又引人入勝之作,同時又能寓教於樂。例如《靈犬出任務》改編澳洲海邊小鎮的真人真事,帶觀眾看到爺爺史望比、孫女奧麗維亞、還有爺爺的大白狗奧德伯如何聯手出招,保護企鵝棲息的小島免於遭到開發商的覬覦,也讓身為企鵝保育員的奧麗維亞媽媽不會看著她多年的努力成為泡影。故事活潑輕快,作為另外一個主角的企鵝在鏡頭前也非常自在,看到他們的模樣,怎能不瞭解保護他們棲地、給他們一個永續生存環境的重要?除了看祖孫與靈犬大顯身手,也有動人的三代親情。

而我更想多談談今年的另一部開幕片《海洋之歌》。本片來自愛爾蘭,如果你瞭解該國的文化,你應該知道它是打造充滿精靈與仙子的凱爾特神話的發源地之一,而這部以手繪插畫風格完成的《海洋之歌》,正是一個融合古老神話、冒險童話、與淒美戀曲的當代神話故事。

班與父母生活在偏遠海上小島的燈塔裡,母親從小和她在牆上畫出一幅又一幅美麗的畫,並告訴他畫中的每一個神話,有天,即將臨盆的母親在送他上床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只留下一個不會說話的妹妹希爾莎,與從此傷心欲絕的父親。多年後,班的祖母堅信都市生活對小孩子的發展,硬把兄妹兩帶進城生活,但班與妹妹溜了出來,打算自己找到回家的路。路上,班發現妹妹擁有與生俱來的特殊能力,喚出一種神秘指引帶著兄妹倆來到一群隱身都市的精靈面前。在他們前面,班不但發現母親以前說的神話都是真的,他從精靈的口中,也知道了妹妹特別的身世,原來她的身上留著祂們的血液,而她的降生就是為了解救所有精靈被女巫禁錮的靈魂。但要讓希爾莎發揮她的力量,還需要找回父親藏起來的白斗蓬。於是班帶著妹妹繼續前進,同時一路上還要躲避女巫的攻擊。

本片導演Tomm Moore對於愛爾蘭神話題材一直很有興趣,引人入勝又帶神話色彩的故事與精美又充滿童趣的繪畫技法,讓《海洋之歌》與他的前作《凱爾經的秘密》(The Secret of Kells,2009)都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的提名。前作《凱爾經的秘密》企圖融合愛爾蘭在地的神話故事,為愛爾蘭國寶「凱爾經」(一部約在公元800年完成的聖經手抄本)塑造一個神話起源。而《海洋之歌》則將愛爾蘭神話故事中多個神靈放進現代世界,並且在母親與妹妹的角色中融入了另一個愛爾蘭著名的海豹精「Selkie」傳說。除此之外,兄妹兩人的冒險之旅、以及女巫與祖母兩個角色間的呼應與相似之處,也都令人聯想到經典的格林童話《糖果屋》(Hansel and Gretel)。

無標題

神話是一個民族在遠古時期為自己的族人與後代所塑造的世界觀,並且也透露了先人和自然環境的相處之道,《海洋之歌》便是一部想要激起觀眾瞭解愛爾蘭神話的精彩故事。作為一部充滿神話與童話色彩的電影,創作者仍然於其中填入了寫實的骨肉,你會發現片中班與妹妹希爾莎的相處方式和我們的成長或生活經驗多麼相似,而來自城市的祖母動不動就靠藥物控制情緒的作法,正是西方社會不少成人面對情緒問題的處理方式。因而,做為小朋友,必定能深深受其充滿神話與童話色彩,還有片中兄妹相處的方式所吸引;做為成人觀眾,我們則可透過幾組不同角色或情節的對照,發現這部電影對現代科學文明的反思:創作者似乎告訴我們,科學文明的高度發展某種程度上也蒙蔽了人們對自身情感、對自然環境的感受能力。而創作者對神話、對自然環境展現的崇敬精神,以及對於手繪風格的堅持,又與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創作精神遙相呼應。

而作為一部建立國族認同的電影,《海洋之歌》無疑可視為借鏡,創作者從自身民族神話中汲取養分,做為反映當今社會現實的工具,不但可以藉此強化民族認同,也等於非常浪漫地為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當今社會,寫下了一篇當代神話。


註: ‭ ‬傳說中「Selkie」是愛爾蘭沿海的一種海豹,上岸後若褪下自己的外皮,就可化為貌美的女子,男子只要將他的海豹皮藏起,她就不能回到海裡,只能和男子結為連理,但Selkie一旦找回了丈夫藏起來的海豹皮,便會頭也不回的回到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