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殺教室》:諷刺到位、風趣絕妙的現代寓言

517
2015-07-23

《暗殺教室》是2015年日本出品,松井優征漫畫原作,金澤達也編劇,羽住英一郎導演。

「殺老師」在本片有兩種意涵:一是類似李老師、幼新老師、長髮老師、嬉皮老師一類的名號,這位老師也正好被冠以「殺」字而已;二是動詞的「殺」,把老師殺掉。我希望每次提到時,保有片的這種一語雙關,不過,兩種意涵的分分合合,我只好把「殺老師」固定在前一項,把後一種寫成「去殺死老師」。

本片有一個奇特的遊戲規則,這位十惡不赦、毀了月球還打算毀滅地球的怪物,來到地球上這間初中學校擔任「學業成績不好,被校方當棄兒的3年E班」(類似台灣所謂的放牛班)的導師,可以任由學生們拿BB彈的槍或其他方式殺死,他不妨還擊或自衛卻絕對不能因而害得學生死亡。漫畫原著與本片的這種奇想,甄試生只贏不輸,縱然永遠敗仗也不會死亡的保障,能說不是學生族群的天堂?好一個呵護學生縱情狂放的烏托邦!

開場不久,有人談到窮苦勞工階級弱勢的存在是為了襯托、凸顯有錢有勢的權貴階級,倘若沒有弱勢族群,不見差異,富人無法高人一等,怎會得意自喜?這番省思後的許多篇幅用在玩3D動畫怪物(殺教師)特技與學生們前仆後繼大開殺戒,如果你我以為本片旨在耍寶、搞笑、炫耀科技,就誤會大了。

且看學生個個白忙一場,「殺老師」魔高一丈,於是出現一台機器殺手來行刺。這機械威力強悍,常在教室最後方朝向的「殺老師」發飆開火,也因而三不五時干擾了那些學生的上課或心情,越來越惹人厭。經由高人指點,這台機器方知要懂得跟同學們交往、互動、相處,培養友誼,逐漸轉化為一位美少女「律」。這是本片的一大寓意:世俗的教育體制把學生「機器化」,讓學生成為拚升學考試或功利至上的機器,本片卻讓機器「學生化」、人性化!

日子一天天過去,學生們越來越不想殺害這位「殺老師」,多麼動人的潛移默化!多麼可喜的日久生情、化解恩怨!有別於制式教育(尤其是台灣教育體制)的一開始就強人所難,逼迫學生敬畏老師,本片卻放任學生「殺」老師而自然轉化為學生愛老師。

中段,冒出個中年男人鷹岡,非常斯巴達式教育,相當父權/法西斯/軍國主義色彩,強迫「幫助」訓練學生去殺「殺老師」,學生逐漸受不了,集體抗拒。鷹岡硬逼學生派出一人與他決鬥。男主角渚(山田涼介飾演)被推上擂台。容貌清秀的渚溫和、卑微地走向對方,他不(不敢?)動武,默默望著他。他笑得燦爛,眼睛漂亮,鷹岡被弄得迷惑恍神。渚乘其不備行刺,你我可以說渚以柔克剛,或不妨解讀渚是智取而非靠蠻力,所以才是真正狠角色。也可以說那是男色迷人,甚至鷹岡是不敢承認自己同性情慾的爛咖,有何不可?

英語女教師(南韓的知英Jiyoung飾演)暱稱Vic(這個c用了東歐語文的讀音,唸成琪),可是日本向來慣於把日本語文裡沒有沒有的「v」音唸成「b」音(沿襲俄文或西班牙文的特色,所以dove譯音成「大布」),所以學生叫她「bitch」。這個角色不僅消遣了教師,還外加exotic(異國情調)。

渚與酷帥男同學業(菅田將暉飾演)千驚萬險、九死一生搭救「殺老師」,飽受「殺老師」的武功高手弟弟的折磨,這場戲科技特效頂尖,人性刻劃扣人心弦。弟弟的心狠手辣,「殺老師」對學生的春風化雨,瓦解了孔子/儒家遠近親疏差別待遇的偏狹,「殺老師」跟學生超越血統、物種,向墨子的博愛傾斜。

「殺老師」這個要消滅地球的怪物,末了被消滅後,軍方與政府高官歡欣喝采,反而是學生們痛哭流涕,依依不捨。真是諷刺到位、風趣絕妙的現代寓言啊!政客與軍方永遠都站在學生的對立面!

我喜歡佛列德.辛尼曼(Fred Zinnemann)導演的《修女傳》(奧黛麗.赫本主演)但不愛《良相佐國》(A Man of All Seasons);我喜歡喬治.史帝芬斯(George Stevens)導演的《郎心如鐵》(伊莉莎白泰勒主演)但不愛《萬古流芳》(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不過,借用英文片名來描述這位殺教師倒很適合:A Monster of All Seasons; The Greatest Teacher Ever T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