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與機器的危險交鋒──評《機器戰警》

445
2014-02-10

經典片的重拍往往很不容易,除了要容納原作的精髓妙處,更要營造出符合新時代的觀點與格局,除此之外,編導還要發揮創意,設計一些橋段向原作致敬以連結舊有影迷的記憶。所以重拍的電影常常是毀譽參半的,就像《超世紀封神榜》、《魔女嘉莉》,但幸運的是,能在舊瓶裝新酒玩出新意的往往也會成為新一代經典,就像《真實的勇氣》、《黑暗騎士》等等。而翻拍自1987年保羅‧范‧赫文(Paul Van Hoeven)的經典科幻大作《機器戰警》(ROBOCOP),歷經四年多的延宕、拍攝起伏,終於在新生代的觀眾面前呈現出屬於新世代的機器戰警,可說是別開生面。

故事設定在不遠的2028年,稱霸全球的機器人龍頭——「歐姆尼企業」為了要讓機器人能在美國執法,於是把因公重殘的莫菲警探(喬爾金納曼飾)打造成受到全民歡迎的機器戰警。只是在罪惡失控的底特律,在機器的層層控制之下,他們似乎忘了一項最基本的事實——在堅硬的機甲內還存在一個血肉之軀。

雖然少了點原版嘲諷資本主義的味道,但新版所關注的焦點其實把議題拉升到全新的格局,這是一個對霸權國家軍武布局的強烈反制。

綜觀而言,本片雖為1987年的重拍版,但與原版還是有許多新鮮的設定,實為高明之舉。首先就是導演如何處理人性的部分,原版設定在一成為機器戰警後就失去人性,完全交給機器操控,直到日後追查自己的謀殺案才慢慢重獲人性。但是新版的設定是讓戰警一開始就有認知功能,知道自己的身分,但他的人性被視為執法上的弱點,所以後來被抹去,沒想到日後卻又藉由親情的力量慢慢找回,其層次的變化與豐富度似乎更勝一籌。而家庭的重要性正是新版第二個有趣的情節安排,在原版不見蹤影的的家人,想不到在新版的故事裡是牽動整條劇情走向的關鍵。墨菲警探的太太、小孩,藉由他們從眼神流洩出來的情緒,觀眾很容易被這股親情元素所打動,也幫助機甲裡的血肉之軀找回人性的記憶。第三個就是美國至高無上的霸權帝國主義,國防資源被歐姆尼企業長期把持,加速拓展在海外「維護和平」的工作。看來真是可笑,但在不久的將來極可能成為不可阻擋的全球趨勢。雖然歐巴馬致力於中東撤軍,也盡量避免捲入無法脫身的戰事,如鬧得沸沸揚揚的敘利亞內戰以及和伊朗重啟和平談判,美國由雷神(Raytheon)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Lockhead Martin)所打造的無人戰機卻悄悄地進行所謂「維護和平」的工作,誰敢保證15年後全世界不會變成一個被機器統治的世界?機器真的能分辨是非對錯和黑白善惡嗎?筆者想到去年暑假到美國時也碰上國內相當大的反無人戰機的示威活動,只覺得看似科幻的情節其實是一個進行式的警世預言。美帝這種一廂情願式的輸出和平霸權,真的能安撫這動盪的世界?還是捲入一個更大的混亂漩渦?這也是貫穿新版故事、由山謬‧傑克森飾演的脫口秀主持人強力支持的中心思想,留給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雖然少了點原版嘲諷資本主義的味道,但新版所關注的焦點其實把議題拉升到全新的格局,這是一個對霸權國家軍武布局的強烈反制。

 

人性到底是什麼?他到底是人的弱點?還是優勢?要如何抹滅看似虛無的人性?這些問題曾在由DC漫畫改編的《綠光戰警》(Green Lantern,2011)中伴隨著主角的奮戰而有深刻的探討,也就是新版《機器戰警》的重點所在。人性讓我們在做決定時會猶豫,因為我們會將各種情緒(恐懼、同情、愉悅等等)還有其他客觀條件納入考量作綜合判斷,作出理智的舉動。一旦被剝奪人性,雖然能達到所謂的「快狠準」,但也喪失了對世界的關懷、對這世間情感溫度的感受,充其量只是一具使命必達的殺人機器,那何苦大費周章(耗資26億美金)把人放入機器內,幹嘛不直接派純機器人 EM-208 上街執法?歐姆尼企業一心一意想要博取美國人民的認同,但他們企圖由認知科學的決定論(Determinism)來操控一個大腦健全的軀體,表面上為了科學的進步發展,實則扭曲人性和機器的危險臨界。科技不應該是冰冷而無情的,真正好的機器是要能感受到人類的情感以及對這世界的觀照,就像《雲端情人》裡的作業系統Samantha。其實,歐姆尼企業的英文名子─Omnicorp,字首 Omni 乃取材自聖經裡形容上帝為全知全能的「omnipotent」,很顯然的,他們以為憑藉著自己在機器人領域和認知科學的「完備」知識和技術,就能挑戰甚至企圖抹滅上帝賦予人類的人性,下場就像巴別塔一樣自取滅亡。況且誰能定義「人性」?真的只要將一些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降至最低讓受試者失去情緒,就能保證人性的抹滅?就像最後蓋瑞‧歐德曼所飾演的博士之自白:「我們在這方面的了解還是太少」,大腦是一個如此精密而細緻的構造,人類真的有辦法將對腦的認知拓展至 omnipotent  的境界?Who’s in control? Man or machine? 我想答案應該再清楚也不為過了。

當然,這部片還是存在一些小缺點,像是提到他生理機制的時候,一個沒有下半身的軀體竟然也會腎上腺素狂飆?還有最後他違逆歐姆尼公司的設定而槍殺麥可‧基頓所飾演的老闆,其實有點牽強,讓結尾結的稍稍有點草率,不若原版最後的安排比較令人信服。雖然人性戰勝機器的控制是本片的中心思想,但我還是覺得可以再鋪陳一下,讓結尾更加精采可信。不過這些都瑕不掩瑜,新版也將許多原作的經典橋段巧妙的融合在劇情的推移之中,包括經典的開場配樂、經典台詞:「Dead or alive, you’re coming with me.」、經典戰甲也兩度出現在大銀幕上,甚至是原版出現的色情節目中的一句話:「I'll buy that for a dollar.」也有一番精心安排,真的是喚起了好久以前看《機器戰警》時的滿腔熱血。

來自巴西的新銳導演荷西‧帕迪亞帶著柏林影展金熊獎成名作《精銳部隊》對社會議題尖銳批判的獨特敘事風格,為觀眾帶來一個看似科幻卻也非常真實的警世預言。相較原版少了點血腥、色情、暴力,多了親情、社會議題還有對機器的特殊情感以及對人性的信仰疑惑,形塑出一個非常飽滿紮實的故事結構。與其說是經典重拍,倒不如說是創造一個屬於21世紀的全新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