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中15】精神分裂的KUSO實境秀:《北韓金豪洨》

440
2013-12-30

拜網路之賜,我們近年多少都從一些北韓觀光的遊記,或是相關的新聞專題報導得知北韓境內的概況。北韓當局一面透過開放觀光,向外國人展現北朝鮮光鮮亮麗的一面,同時又小心監控外國人的眼睛、相機,深怕這些人看到他們偉大的領袖亟欲隱藏的另一面。所以面具之下,北朝鮮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面貌?

曾獲選2010日舞影展最佳外語紀錄片,並入選台灣2013城市游牧影展的紀錄片《北韓金豪洨》(The Red Chapel,2009),便是丹麥紀錄片導演麥茲布魯格(Mads Brügger)為一探北韓政府真實面目所拍攝的諷刺紀錄片。為了這個目的,布魯格謊稱自己是仰慕共產主義與北韓社會的丹麥喜劇團導演,想帶著團中兩位韓裔丹麥演員到北韓「朝貢」,向偉大的領袖金正日獻上他們崇高的敬意,也將為北韓同胞表演一齣喜劇,當作東西方文化交流,同時,他也以記錄旅程為藉口,拍下他們在北韓兩周的時間內經歷的一切事物。

以這樣 KUSO 的方式起頭果然有哏,這也是擁有新聞背景的布魯格擅長的手法。《北韓》是他所拍攝的第二部紀錄片,他偏好以喬裝、角色扮演的方式作業,一來能搏/騙得被記錄者的信任,二來在觀者眼中,也能營造出一種後設的荒謬、諷刺效果。例如他在為丹麥電視台拍攝的首部紀錄片《Danes for Bush》(2004)中便佯裝支持布希的丹麥記者,走訪了正值大選的美國中西部,記錄此時在這開明、良善、民主國家的保守派大本營地區的選舉狂熱和保守意識。而他於完成《北韓》後拍攝的第三部片《大使先生出任務》中,則佯裝成歐洲外交官,前往非洲內陸挖掘鑽石市場中歐非兩個世界間的官商非法利益結構。

布魯格的創作手法類似英國喜劇演員薩夏拜倫柯恩(Sacha Baron Cohen)的偽紀錄片喜劇(Mockumentary comedy)。不論是在布魯格的紀錄片,或是柯恩的《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2007)和《G型教主》(Bruno,2009),他們都透過角色扮演讓拍攝對象卸下心防,引出他們的真面孔。但和柯恩相較,布魯格更把自己置於險境,潛入敏感議題或國度的核心挖掘內幕,他諷刺的方式呈現拍攝到的事物,有時卻讓人笑完之後感到令人感到背脊發涼,或是替銀幕上的人感到悲哀。

在《北韓金豪洨》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18 歲的韓裔丹麥喜劇演員雅各。雅各因患有腦性麻痺症因而咬字困難,但這卻讓他成為劇團一行人中,面對各種不合理現象卻唯一能直接說出心裡話而不被隨行人員察覺的人。同時,雅各內心纖細敏感,北韓人民所呈現的美好生活在他眼中顯得十分矛盾虛偽,讓這位年輕人心裡十分難受。但是,每當雅各發表敏感的意見,總會被導演「翻譯」成對北韓的溢美之詞,這也使得他和布魯格兩人在片中的關係好幾度繃到最緊。一開始,這樣的情形的確令人發噱,但漸漸地觀者便會為雅各感到同情。

儘管如此,布魯格總是在鏡頭前帶著雅各,這個年輕人就像是他們精神分裂意識裡的清醒自我,當其他人都無法在鏡頭前說出真話的時候,雅各代表了他們內心的聲音。同時,將帶雅各到平壤表演,也是布魯格諷刺北韓當局虛偽的手段。為了呈現出美好社會的形象,殘障的北韓國民一生被排除在平壤之外,更甚者,謠傳有許多殘疾的幼兒在出生時便遭到殺害。但面對國外來的殘障人士如雅各,負責接待的北韓人員卻又個個過份地和善熱心,簡直將他當作幼兒般照顧。然而,當他們準備的喜劇遭到當局「改編」,北韓派來的導演要在舞台上為雅各塑造殘障角色的形象時,卻又要明明還能走能跑的他,從頭到尾都坐在輪椅上演出,並在謝幕時假裝行動和一般人一樣無礙,透露出掌權者對於殘障者的偏見,一種政治精神分裂的表現。

影片的結尾分成兩段,一種是大敘事般的結局,讓我們看到他們的喜劇表演最後以一種政治正確的方式華麗結束;第二段結局則回到個人身上,雅各寫了一封信送給他的女接待員,之前看似照表操課的接待員在看完信之後,似乎難得地透露出她的個人情感,成為本片之中最「真實」的一刻。

《北韓金豪洨》這部紀錄片是一篇後現代的後設喜劇,也是三個丹麥人在一個精神分裂的極權國家的一段精神分裂體驗,也請在每次被逗得發笑之後,仔細去思索那於笑聲其後慢慢襲上來的,那股令人發毛的或是令你感到悲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