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

164
2008-07-02

當強尼戴普遇上提姆波頓,這樣的組合不僅讓人熟悉,腦中馬上一躍而出的是波頓擅長的冷色基調,與強尼戴普時而隱晦抑鬱卻又帶點詼諧的完美組合。《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是強尼戴普與波頓繼《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地獄新娘》(Corpse Bride, 2005)後攜手合作的第六部作品,唯一與之前不同的是,強尼戴普這次不能只是演戲或配音而已,他必須引吭高歌。今夏發行的《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雙碟珍藏版帶我們重溫這部年初上映的最新音樂劇電影。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敘述著理髮師史威尼‧陶德(Sweeney Todd)為了復仇卻被自己的仇恨吞噬,最終卻與所愛之人及無辜受害者們玉石俱焚的悲劇。理髮師陶德這個角色對於英國人並不陌生,如同福爾摩斯的傳奇故事一樣頗負盛名,甚至連學者們都紛紛研究考証陶德是否真有其人。如此駭人聽聞的故事於十九世紀城市新興時,反映著一種對於城市興起的焦慮,殺人魔理髮師代表城市所不為人知的黑暗面,他的理髮店在貧民窟裡的黑暗街巷上演著一件件驚悚的殺人案,人們不但完全對此一無所知,甚至開始紛紛光顧樂芙特太太(Mrs. Lovett)的肉餅店,大啖受害者的遺體,人們彼此的漠視與互相利用透過了「食人」這樣的行為展露無疑,「人吃人,狗咬狗」再也不只是一句諺語而成了事實。



既然理髮師的故事是屬傳奇,有眾多版本並流傳百年之久,提姆波頓選擇的是史蒂芬‧桑坦(Stephen Sondheim)的音樂劇版,而桑坦又是改編自一九七三年龐德(Christopher Bond)所寫的舞台劇版,自己再重新寫詞譜曲,並於一九七九年在百老匯首演,可謂桑坦幾部赫赫有名的大作之一。波頓的版本選擇著實耐人尋味,因為波頓雖然以前有拍攝《巧克力工廠》等有歌舞片段的電影,拍攝像桑坦版本的純音樂劇卻是史上第一遭。波頓要如何在整部電影裡讓人物毫不停息的載歌載舞,並同時保留他獨特的風格,實在是影迷觀賞此片的關注焦點。



電影一開始,波頓即展現出他濃濃的個人風格。還記得《巧克力工廠》開場片段中,汪卡的巧克力在輸送帶上前進,搭配著背景音樂所營造出來的詭異氣氛。這些讓人感到些許不安的情緒,在《瘋狂理髮師》的開場裡也有相似的氣氛營造。暗紅的鮮血在桑坦的詭譎的配樂中從理髮椅緩緩流下,在黑藍的色彩基調裡,黏稠的鮮血瞬間成為畫面焦點,觀眾的目光也就隨著鮮血流動,潤滑齒輪、隨著絞肉包進肉餅,最後流向溝渠。這段不短的開場是動畫與實境的交織,虛虛實實若隱若現,沉紅的鮮血雖不逼真但也不至於誇張。波頓的動機在此刻漸漸顯現,宣示著:「這雖是一部關於殺人魔的電影,會有血濺四方的畫面,但其目的並非要營造寫實的畫面嚇人,也非刻意在割喉畫面過份矯揉造作來加以嘲弄。」



波頓把電影定調如此,是這部音樂劇電影會成功的原因之一。一般的舞台戲劇為了講求效果,通常會以比較誇張的手法加以演繹,音樂劇也是如此。音樂劇本身就是種誇張的表演方式,正因為人們不會在路上行走交談然後突然開始跳舞歌唱,要如何在電影裡拿捏這部份考驗著每個音樂劇電影的導演。有些導演會把音樂劇電影定位成電影版本的舞台劇,既不失舞台的原味,更可以利用電影特效與拍攝技巧把舞台的限制消弭,使音樂更動聽、舞蹈更華麗。波頓的選擇是把舞台拋棄,使音樂劇完全變成電影。波頓的表現方法不是不誇張,他冷色系的畫面色彩,配上演員極度蒼白的化妝,但是他利用演員低調的肢體動作來中和他強烈的個人風采與音樂劇的說唱特色。在片中,所有表情與肢體動作都有種刻意的收斂,電影演員沒有音樂劇演員誇張的手勢與表情,就連歌聲的表達也不如音樂劇演員豐富,甚至,波頓大刀闊斧的刪除與縮減許多原本桑坦版本裡的曲目。然而,一旦當這一切低調與誇張的元素綜合起來,波頓掌握的卻是恰到好處。



電影另一個成功的原因在於波頓處裡音樂的方式。要成為音樂劇電影除了表演方式的拿捏,音樂的表現也很重要。音樂劇電影有一部分的觀眾是音樂劇迷,當這些觀眾進到戲院,他們所關注的焦點除了電影的改編方式就是音樂本身。《瘋狂理髮師》算是桑坦的名作之一,桑坦作品著名的特色就是難唱卻耐聽。桑坦的音樂乍聽之下很難找出主旋律,但是在經過反覆重聽之後會發現這些歌曲會被牢牢的記在腦中。波頓此次找來的演員們都不是專業歌手,他們要如何詮釋桑坦困難的作品以至於音樂劇迷不會抱怨是件挑戰。若聽過《瘋狂理髮師》由專業音樂劇演員演唱的版本,就知道強尼戴普近似搖滾與海倫娜波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柔和的歌聲是完全無法匹敵。然而,正因為前段所敘述,提姆波頓採取不誇張也不寫實的手法,這樣不完美但卻也不差的歌聲似乎也巧妙的融入電影裡,甚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動。



在這部雙碟珍藏版中,除了讓我們在家即可重溫強尼戴普精采的演技及演唱之外,在特別收錄中有種種幕後製作花絮,更有請專家學者來以文學、歷史及表演藝術等各種角度來探討理髮師陶德這個角色,以及這部作品、戲劇在時代中所代表的意義與對人們的影響。也許,陶德只是個虛構人物,但是這樣的人物在每個文化中都以不同形式出現,帶給人們恐懼,卻也使人們重新對歷史與社會有所反省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