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藍色水都:《魔幻藍詩》Saawariya
《魔幻藍詩》(Saawariya, 2007)是《寶萊塢生死戀》(Devdas)的導演2007年的最新作品,如果你像我一樣始終無法忘記初看《寶萊塢生死戀》時的震驚,大膽揮毫的絢爛色彩,與沙麗融為一體的女性柔美曲線,端著燭火等待愛人歸來的印度美人,明明知道愛情故事俗濫到完全沒有驚喜,卻依然感到內心震盪不已;那《魔幻藍詩》會讓你更驚異於寶萊塢夢幻世界的魅力。好萊塢告訴我們,歌舞片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已經不時興講話講到一半,大家一起開始跳舞唱歌的敘事模式。但是在印度的觀眾卻始終沒有忘記音樂和通俗愛情帶給人最原始、直接的感動。我的建議是,在觀看《魔幻藍詩》的時候,拋開好萊塢數十年來深埋於你腦海中的線性影史,好好地浸淫於音樂、色彩、如畫的場景交織而成的藍色夢境吧。
《魔幻藍詩》是美國新力電影公司第一次跨足印度電影市場投資電影,從故事的選擇、美術設計、乃至於音樂製作,面向國際的企圖昭然若示。故事改編自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短篇小說《白夜》,兩個陌生人來到一個小鎮上,四個晚上如夢一般的相遇。杜斯妥也夫斯基擅長心靈深探與描述,然而寶萊塢電影最擅長的卻是如詩如畫的場面調度和扣人心弦的音樂。年輕音樂家Raj來到一個不知名的小鎮在酒吧唱歌維生,活潑善良的他輕易地獲得一位失去兒子的老婆婆的疼愛。一個沒有下雨的晚上,在一座橋上,一位撐著傘的神秘黑衣女子擒住了Raj的目光。Raj深深地愛上了這位叫做Sakina的女子,Sakina也漸漸接受了他的友誼。但是在Sakina眼中卻總是有一抹哀傷;原來她一年多前愛上了她家的房客Imaan,而Imaan離開前跟她約定在開齋節的晚上在橋上相會。Sakina於是等了一年。她請她的新朋友Raj幫她送信,Raj則竭盡所能想讓Sakina忘記那個也許不曾存在、只存在她幻想中的男人。夢一般的四個晚上過去了,Sakina幾乎要忘記過去,接受新的友誼,橋上出現了一個男子…Raj癡癡地愛著Sakina,Sakina癡癡地愛著Imaan,然而不是每一段愛都能得到回報。
這部電影最驚人的是它的場景。故事發生在晚上,於是整部電影漫著藍色。虛構的小鎮以威尼斯為模本,街道與運河相鄰,一座座的橋帶領人群相遇。石板路、河上小舟、蜿蜒小巷弄、巨大鐘樓,就算我沒有去過威尼斯,我也能清楚指認這就是存在於各式文化產品中,帶點懷舊氣氛、屬於觀光客的威尼斯。而《魔幻藍詩》就是將最易於消費、最具指標性的歐洲風情放進了印度電影當中,恰如其分地作為一個如夢似幻的幻境,烘托一個脫離時空背景的雋永故事。對印度觀眾而言,異國風情無疑的是置觀眾於夢境的最佳引線。對歐洲觀眾而言,看見熟悉的場景被濃縮了、虛幻了、美化了,恍如進入迪士尼樂園,更有一番趣味。更弔詭的是,片中的歐洲風情竟然有一絲Buz Luhrmann《紅磨坊》(Moulin Rouge, 2001)的味道。夜裡閃爍的巨大霓虹招牌,從高樓往下望的小鎮風景,紅燈區的善良妓女。《紅磨坊》當初震驚西方影壇的華麗歌舞風格卻是效法自寶萊塢電影;現在回過頭來,倒成了寶萊塢電影進軍西方的效法對象。現在談論風格,已經沒有純粹的西方、東方或隸屬於任一國籍的風格,而是任意採取自由流通於文化商品當中的風格碎片,再由創作者照著自己的邏輯組合。19世紀紙醉金迷的巴黎用寶萊塢風格詮釋,或者俄國寫實主義小說發生在印度風格威尼斯,都沒有什麼不對。
我們大概已經忘了電影帶給觀眾最直接的感官享受,除了好萊塢口味愈來愈重的毀滅性爆破場面,我們已經快忘了影像和音樂所能帶給我們的『美』。然而印度觀眾始終如一的愛著,並且也被寶萊塢電影餵養的飽飽,所謂視覺與聽覺的美妙結合。很難用文字來舉例描述這樣的『美』的感受。當男主角唱著頌揚美人的歌曲時,女主角巧笑倩兮、嬌羞頷首的模樣,再加上印度電影俊男美女的傳統,這裡感受到的是跳脫敘事,更直接的歡愉。輕柔的吟唱佐以宛若水晶般透明清澈的敲擊樂,男女主角在狹窄小巷中一前一後一左一右跳著水窪,沒有舞蹈、沒有對話,我們也可以感受他們之間漸漸靠近的情愫。
《魔幻藍詩》作為美國八大電影公司第一部投資拍攝的印度電影意義非凡。不同於《寶萊塢生死戀》提供的強烈印度性,《魔幻藍詩》販賣的是一種更普及的異國情懷和感官享受。虛構的夢幻場景、架空的背景和雋永的愛情故事,寶萊塢來勢洶洶似要取代迪士尼,提供全球觀眾童話故事般的電影。大概是為了國際市場,電影裡的人物時不時地都要說幾句英文,甚至有一首歌也唱了英文,而且完全跳脫印度唱腔。台灣發行的DVD還收錄了首映會花絮和音樂製作特輯。以首映會的情況看來,不難發現明星和音樂還是寶萊塢最大的賣點和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