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在眼前》:青春的自我意識與實踐
經典國片「藍色大門」裡有這樣一個場景:快要結束的那個夏天,孟克柔和張士豪談論著整個暑假似乎甚麼事都沒有完成,張士豪接著說:「但總是會留下一些甚麼吧!留下甚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青春的歲月裡每個人都曾毫無顧忌與保留的做著偉大的夢,並且朝著想要成為的大人前進。今年CNEX舉辦的「青春有為」主題紀錄片影展,在「青春的自我意識與實踐」單元中有一部由波蘭藉導演Pawel Wysoczanski拍攝的短片,記錄了生長在波蘭小鎮、由祖母獨力扶養的青少年丹尼爾,如何實現他的電影夢。
電影一開始幾個大遠景(extreme long shot)的空鏡頭拍出了小鎮的街景與角落,空氣中瀰漫工廠排放的廢煙,霧濛濛的天空,充滿塗鴉髒話、冷冽頹敗的荒涼街道的畫面交錯排列,搭配著一位年紀已長的女士憤怒通電話的畫外音(off-screen sound)。她前往警察局領回她的孫子,破口的怒罵與氣憤雖是針對她的孫子,但透過這樣的剪接,女人的怒吼就像是對整個荒蕪小鎮既生氣又無奈的複雜心情:這個小鎮Lipiny是沒有未來的,女士說。和奶奶相依為命的丹尼爾功課不好又愛闖禍,拳擊也打的失敗,對於未來更不時透露感出迷惘無望。有天他忽然突發奇想,希望要拍部電影,沒有甚麼錢的丹尼爾買了一隻二手錄影手機,便開始實踐他的電影大夢。他逢人就拍,同時也要求他們分享年輕時曾有過的夢想,或是將來長大後的願望。之後更增加預算,從朋友那兒買了一台偷來的數位攝影機,在學校貼出選角公告,擴大進行他的拍片計畫。
丹尼爾鏡頭下的人們有些人彆扭害羞,有些人侃侃而談,有些人冷眼看待,並扔下一句夢想是不是會實現的。然而這部短片有趣的地方是,電影透過丹尼爾記錄了人們的夢想,也在電影中記錄了丹尼爾的夢。一方面觀者透過丹尼爾的手機側拍,一一理解了每個人如何做夢,並且如何朝著夢想前進,同學中外表狂放龐克的少女,有著喜愛孩子與柔軟的心;想成為名模的女孩搔首弄姿希望有一天成為名牌御用的模特兒;更有趣的是第三位想成為恐怖分子的男孩,透過拜訪監獄,知道要實現「夢想」,必須付出無法彌補的代價;另一方面,觀眾透過鏡頭,清楚看見丹尼爾如何完成他的第一部電影(還假裝得獎,發表了一段得獎感言),也得知過程中他因拍攝而荒廢學業、遭人毆打、被祖母潑冷水等重重阻礙。雙重的敘事線,呈現出即使在資源貧乏落後的鄉鎮,使用簡單的機器(手機鏡頭),或是嚐試踏出極其微小的一步(拍拍超市的廣告),都能讓純真的孩童與少年們,有意識的實踐她/他們微小甜美、天馬行空的夢想。
然而,電影除了紀錄青少年丹尼爾如何熱血的完成電影夢,也記錄了他與家人的關係。透過丹尼爾拍攝電影這件事,丹尼爾與祖母的緊張關係,轉變為相互理解與妥協。最後丹尼爾將鏡頭轉向祖母,也詢問了她一樣的問題:在我這個年紀時,妳的夢想是……?祖母最後給了個很溫暖可愛的答案。我想,看著這些人們講著夢想微笑的樣子,離夢想實現的日子也許還很遠,但談論夢想並且相信的快樂,卻透過導演Wysoczanski的鏡頭呈現在我們眼前。
(CNEX「青春有為」主題紀錄片影展相關資訊與場次,請見官方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