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卻驚艷不俗:《龍飛鳳舞》
本土文化、庶民生活是近年國片題材的熱門關鍵字。院線上,商業取向的台灣電影無不有心或無意地緊扣著這些元素。但最終的成敗除了取決於說故事的技巧外,也在製片者運用這些元素的手法。有些影片成功地自台灣文化取材,寫出精采的故事,或是其內容正好搭上這波熱潮,因而得以時勢造英雄。但也有些例子在劇本設計或是行銷上,過度強調自己本土元素的臍帶,反而暴露出其牽強、突兀之處,票房靈藥瞬間變成毒藥。而也因為這樣,當我現在一看到新片主打著在地文化,心中的期待總是伴隨著忐忑,而且它在海報與宣傳上佔的比例越大越令我不安。
但是大打歌仔戲牌的賀歲國片《龍飛鳳舞》卻著實讓我驚艷萬分。
《龍飛鳳舞》是《父後七日》共同執導之一的王育麟所導演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和《父後七日》一樣,本片有著由各式通俗戲劇、影像元素拼貼出的獨特風貌,它所說的故事也草根性十足。一個歌仔戲班在老團長驟逝不久,當家小生春梅(郭春美飾)又因不明原因的腿傷遲遲無法重回舞台,使得戲班的命運陷入困境。所幸離家落魄多年的長子阿義(吳朋奉飾)及時歸隊,加上春梅的先生志宏(朱宏章飾)找來外表酷似春梅的清潔隊員莊奇米冒充上台,勉強讓戲班維持演出。但問題並沒有真的解決,多情的阿義在戲班裡,卻得處理他和前妻與情人的三角關係;而做了半年治療腳傷卻不見起色的春梅,還是得繼續尋找腳傷無法痊癒的真正原因,才能重回舞台,繼續發揚歌仔戲藝術。
演員們的精采表現是《龍飛鳳舞》的一大賣點。不同於其他主打大眾市場的台灣電影,《龍》沒有任何偶像明星加持,但他的卡司實力其實十分堅強。除了有《父後七日》的金馬最佳男配角吳朋奉再度合作,飾演浪子阿義;台灣劇場界資深演員、導演,同時也是李安《色,戒》戲劇指導的朱宏章,則在本片飾演志宏一角;而影片的女主角春梅,還有頂替春梅的清潔隊員奇米,則是由電視歌仔戲時代的中視當家小生郭春梅分飾二角,郭春梅小姐是台灣重要的歌仔戲演員,本片中更暗藏了許多向郭春梅女士藝術成就致敬的元素。三位主要演員都有豐富的舞台、影視工作經驗,硬底子的演技自然是爐火純青,在本片欣賞他們的演出,絕對是暢快過癮的享受。
除了有精彩優異的演出可看之外,由王育麟和林美如一同編寫的劇本也有許多亮點。其中劇情設計最精采的地方則在接近劇情高潮處的「戲中戲」。編劇和導演讓戲班演員在演出或排戲念白時,用台詞的內容巧妙地呼應角色們在台下的人生境遇。又或是運用戲班在野台演出有時須竄改台詞以應付突發狀況的這種文化元素,讓角色在台上「趁亂告白」,角色們看似念白,實則透過言外之意處理家務事。此一劇情設計不但手法高明,更是本片最經典的喜劇橋段,由此更可以看出王育麟導演為拍攝本片對歌仔戲文化所下的功夫。另外相較於前作《父後七日》有原著提供雛型,《龍飛鳳舞》則是一部從無到有的原創劇本;而且比起前作,本片劇本的格局與企圖心也更為宏大。本片故事牽連的文化層面和反映的社會現象極廣,但導演卻能靈巧地用一個戲班的故事將這些層面一一串起,並不失焦;同時,歌仔戲文化雖然是本片核心,但編劇在劇情上並不刻意宣揚歌仔戲的傳統價值、強調演員的辛勞,反而是透過志宏替門外漢奇米惡補唱戲要領,還有戲班一家人台上台下生活點滴等的劇情設計,帶觀眾由參與戲班生活,而慢慢瞭解歌仔戲藝術和演員的辛勞與堅持,本片編劇深厚的功力由此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作為一齣寫實的通俗戲劇,《龍飛鳳舞》的編劇對於生活細節的捕捉十分獨到,透過在場景中置入一些關鍵的日常生活細節,王育麟導演總是能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例如阿義有場戲在公園取景,在背景裡有對正在外拍的男女,當他們一出現在銀幕上,那種屬於台灣的在地生活風情便活靈活現地出現了。又或者在志宏因為戲班演出被環保稽查員開單時,旁邊經過一台叫賣衛生紙的小貨車,用台語播送大家耳熟能詳的叫賣聲:「高級的衛生紙,一包一百,我賣你五十」。又或是志宏在家裡不時上網回應粉絲留言,或是把玩智慧型手機,儘管這些細節或許和劇情一點關係也沒有,但他們的出現正是本片成功呈現一幅台灣生活風情畫的關鍵。不過,本片雖然有許多處裡很棒的細節,但在大段落的銜接上卻欠缺銜接的橋段,為劇情的關鍵轉折提供更充足的動機,是較為可惜的地方。
另外,儘管《龍飛鳳舞》取材台灣的傳統藝術,又是一部走庶民路線的賀歲片,但它的結局和所欲傳達的精神卻一點也不傳統,春梅腳傷痊癒歸隊,戲班危機解除,新年大戲也在滿堂彩下圓滿落幕,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皆大歡喜。有人的希望仍然落空,而且也還有許多問題仍然等待解決。從這樣的結局可以看到,王育麟導演並不志在為歌仔戲演一齣逆轉勝童話,他只是樸實地呈現一場危機的始末,和背後眾人付出的辛勞。這樣的一部電影,在眾多題材相似的國片之間可能不夠搶眼,但它為傳統藝術的處境,和台灣今日生活樣貌所留下的忠實見證,卻讓這部電影的姿態顯得格外誠懇,而且清新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