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原野》與探索救贖的劇作家

306
2011-05-06

在編寫了墨西哥知名導演阿利安卓岡薩雷斯納利圖(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愛是一條狗》、《火線交錯》、《靈魂的重量》,與湯米李瓊斯演而優則導的處女作《馬奎斯的三場葬禮》的劇本之後,墨西哥籍編劇吉勒莫亞瑞格(Guillermo Arriaga)也在2009年坐上導演椅,拍攝了他第一部自編自導的劇情長片《燃燒的原野》(The Burning Plain)。早在和納利圖合作時,亞瑞格的劇本便以時序錯綜複雜、縝密交織的多線敘事風格著稱。《燃燒的原野》雖依然有著亞瑞格一貫的敘事風格,但架構卻顯得簡單許多,不過本片的所關注的命題卻也可能是亞瑞格創作歷程之中不可被忽視的一個環節。



《燃燒的原野》雖然也是以時序交錯的多線敘事做為架構,但時序與角色關係的複雜程度明顯單純許多。本片看似是關於蘇菲亞(莎莉賽隆飾)、瑪麗安娜(珍妮佛勞倫斯飾)與她的母親吉娜(金貝辛格飾)三個女人的故事,但是隨著劇情發展,我們便會發現,這三段故事都是以女主角蘇菲亞當下和過去的人生所衍伸出來的。原來,感情生活複雜的蘇菲亞就是瑪麗安娜,她為了拋掉過去而在他鄉隱姓埋名,因為她心中有段塵封心底不敢面對的過去。少女時期的她因為急欲挽回出軌的母親,在衝動之下鑄下大錯,害死了母親,還有和她偷情的有婦之夫尼克。而她母親和尼克的死卻開啟了她與尼克的兒子聖地亞哥(傑迪佩卓飾)之間的故事,兩人在探索父母生前的關係時,慢慢地產生了好感,但兩家人之間的仇恨是他們兩人感情的阻礙,因而,他們決定私奔到墨西哥,並在那生下一個女孩;但生下女嬰兩天之後,瑪麗安娜卻因內心的怯弱拋下父女倆人相依為命,回到美國化名蘇菲亞重新生活。多年後聖地亞哥在一次工作中發生意外,重傷的他託付好友帶著一手帶大的瑪麗亞到美國投靠改她的母親,這使得蘇菲亞得再次面對她逃避已久的過去。



和納利圖所執導的三部影片相較之下,亞瑞格近期的劇本架構顯得較為簡單。這可能也是因為他結束與納利圖導演的合作之後,接下來的兩部影片分別皆為湯米李瓊斯和自己的首部劇情長片,因而將故事的複雜程度降低,以減少初執導演筒的難度。但亞瑞格近期關注命題的輪廓卻因故事的簡化而越來越清楚。從他近期的劇本中可以發現一個一貫的命題,那就是人們處理一個無心之錯所帶來的死亡時,複雜的心境與抉擇,其中更包括亞瑞格受基督教義影響而展現的,對救贖、寬恕等人性正面力量的信心。這樣的命題最早可以追溯到《靈魂的重量》裡的那一場死亡車禍所引發的餘波,這場意外使得肇事者傑克、受害家屬克莉絲汀、與意外受惠的保羅三個主角必須在復仇、贖罪、與寬恕三個選項之中找尋生命的出路;而後在《馬奎斯的三場葬禮》裡,因誤殺馬奎斯而愧疚不已的年輕巡警麥克則碰上找上門來的死者摯友皮特,麥克原以為自己將要命喪於復仇者的槍下,沒想到他卻在皮特的帶領下踏上救贖之旅。而在《燃燒的原野》之中,外力的介入更少了,只剩下主角蘇菲亞則是獨自一人面對內心的悔恨、迷惘,與尋求寬恕,因為她是肇事者、受害者、也是受惠的人,她的衝動使它失去了母親,卻帶來她的真愛,並賜給她愛情的結晶,只是內心的軟弱與罪惡感逼迫她不斷逃避她的罪行所帶來荒謬卻甜美的果實。



電影開場時,在兩座山峰間草原上燃燒的拖車屋象徵著女主角複雜的心境。在象徵母親的大自然背景下,吞噬拖車的熊熊烈火就像是偷情母親心中慾望,卻也象徵瑪麗安娜對於母親的憤恨,又是身為兇手的她胸口中難以啟齒,卻深深烙印的罪惡。而就像《馬奎斯的三場葬禮》中巡警麥克贖罪的過程一樣,救贖只有在罪人赤裸裸的坦承內心的罪惡之後,奇蹟與希望才會現身。《燃燒的原野》的希望也是在蘇菲亞正視自己的過去,並袒露隱藏內心的罪惡之後才露出曙光。本片最後在一段極為精彩的蒙太奇之下畫下尾聲,並給予這部影片一個溫暖、充滿希望的結局。



吉勒莫亞瑞格的處女作雖略顯保守,卻仍是一部極具水準的作品。雖然少了納利圖的大膽與才氣,但是他卻離他所探索的真諦卻更接近了一步。可惜的是本片在台北市低調上映一周之後便黯然下檔,現在只能希望將來在其他的藝術電影院之中還有機會看到本片上映,或是期待更久之後的DVD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