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初體驗

8
2005-05-19
  • 藍祖蔚

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曾經說過:「回憶一旦在賽璐珞底片上留下印記便容易自我消蝕;生命中的一部份一旦成為某部電影的肌理,我便無法再談它,彷彿這些已不再屬於我了。」

貝托魯奇也說過:「一部電影如果無法挑起觀眾如孩童般尋求認同的欲望,這部電影一定出了問題。」後來,他更明白地說:「拍電影最難的地方在於你能找一個故事,讓你像戀人一般墜入情網。」

貝托魯奇在 2003 年完成的《巴黎初體驗(Dreamers)》,就是他的青春見証,也是他的青春懺悔錄,更是他所有言談理論的影像總結,包含了貝托魯奇一向感興趣的電影、性的探索,承諾與背叛的主題。觀眾可以在毫無遮掩的肉身碰觸中,更清楚他回味自己青春歲月時透露的青春歎息。

電影史通常都說電影的發源地在 1985 年的法國巴黎,《巴黎初體驗》的故事發生在 1968 年的初春,一位熱愛電影的美國人馬修到了巴黎,每天就泡在電影資料館裡看電影,經典必看,爛片也看,百花齊開的美麗時光中,卻因為保守官僚撤換了知名的電影學者 Henri Langlois 引爆了熱血青年的不滿與抗爭,那個年代是動亂的年代,那是個充滿光與熱,愛與恨的年代,那是個充滿異見與抗爭的年代:亞洲有越戰,有文化大革命、歐洲有蘇聯軍隊鎮壓布拉格的春天,美洲有嬉皮運動的勃興,政治領神不時遭受陰謀份子的謀殺,憤怒青年強力要求陳腐的社會體制進行改革…

沒有人能夠完全詮釋一個年代,在囂攘的歲月裡,人們只能一知半解地捉住一點資訊來拼湊歷史的圖案,貝托魯奇選擇的是透過大時代裡的小兒女來檢驗時代的印痕。就在巴黎電影資料館的抗爭過程中,馬修遇上了一對同樣熱愛電影的雙胞胎兄妹伊莎貝與狄奧,臭味相投的三位年輕人最愛炫耀電影知識,就在不知天高地厚的青春時光中,自由隨興地在革命的口號中揮霍著青春與胴體。

伊莎貝與狄奧是典型的憤怒青年,酷讀左派理論,房間裡貼著毛澤東的畫像,每天高談革命與理想,對父權社會充滿了不屑與鄙夷,然而卻也不忘享受詩人老爸所供應、老媽所烹煮的豐厚美食與紅酒(他要請客,卻連老媽都忘了通知,一切都好像是天上就會掉下來的理所當然)。左派革命理念激發青年的熱情,卻也容易讓人自命不凡,成為他們頭上自命清高的招牌光環;然而資產階級的物質生活卻也非常誘人,可以填飽俗世男女的生理欲望,所以呢,伊莎貝與狄奧嘴上高喊理想口號,卻是身體力行當下消費的物欲人生,再也見不到《烽火赤焰萬里情》中那種為了信念,真的投身革命洪流的熱血豪情。對照著《烽火赤焰萬里情》中醉心共產主義的男主角約翰.瑞特(華倫.比提飾演),他可是親身參與蘇共革命,才能寫出「震撼世界的十天(Ten Days that Shook the World)」的歷史文獻;《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中的切.格瓦拉,同樣也愛醇酒美人,但也不是嘴上喊口號,一要行動就成了懦夫,或是光憑血氣之勇就犧牲的莽撞青年。

貝托魯奇在《巴黎初體驗》中青春頌歌,其實是非常真實又極其犀利的批判。

馬修、伊莎貝與狄奧雖然身處動亂大時代的烽火前線,但是他們真正關心的卻是電影經典的模彷再現,是一種只能取經效法的致敬,缺少了一種驚天動地的突破與創新,甚至年輕人就關在房間裡用電影猜謎遊戲來遂行各種性遊戲,電影是他們夢幻遁逃的小小空間,因為一牆之隔的房間外,1968 年的巴黎革命正在街頭熱烈地展開著,Henri Langlois 的去職與復職,坎城影展的被迫停辦,《導演雙週》應運而生與金棕櫚獎競賽做平行競爭的歷史印痕,都踡伏在歷史的角落裡無人聞問。

貝托魯奇選擇的時空座標,讓青春的冒險、衝動、燥進與不顧一切的破壞,留下極其精準的印痕:那是一個風雷乍起的年代,那是一個夢想狂飆的年代,然而,烈焰焚燒過後的灰墟,同樣也是歷史的真相,熱血青年的老化與保守也是歷史的必然鐵則,當你看到伊莎貝的爸媽偷偷溜到家裡,看著兒女們翻天覆地的行徑,不敢打擾,只是悄悄留下生活費的場景,你就明白,貝托魯奇不是不羨慕革命熱情,只是他在煙火消退後勇敢坦承:與歷史洪流擦肩而過時,多少俗世男女只能做搖旗吶喊的旁觀者?凡夫俗子的我們是多麼容易就接受理想變質的現實?

電影在煙囂的巴黎動亂街頭停格落幕,馬修看著道不同的密友伊莎貝與狄奧淹沒在動亂的煙塵裡,他的青春(還有貝托魯奇的青春)也凍結在巴黎了。

模彷電影中人,重現電影場景,是《巴黎初體驗》向電影黃金時代致敬的最敬禮,貝托魯奇從不諱言高達對他的影響,電影中出現《斷了氣》和《法外之徒》的經典畫面,應該就是他自己的青春烙印(貝托魯奇曾經多次向巴索里尼推荐《斷了氣》,而且坦承自己一輩子拍不出高達的那種靈氣);兩男一女的曖昧情感,不也是楚浮《夏日之戀》的變奏?卓別林與基頓誰比較高明的大辯論,不也是影癡最愛爭辯,卻永遠找不到標準答案的議題?1968 年,貝托魯奇才 20 多歲,才剛開始拍電影,2003 年,他把自己的靈魂告白、青春狂戀銘刻在賽璐珞底片上,留給我們去絮絮聒聒追補論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