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院線精選影評】月光下,我記得
《月光下我記得》是林正盛改編自李昂短篇小說〈西蓮〉的劇情長片,將場景由鹿港移至台東,主角由女兒西蓮移至楊貴媚主演的母親,講述 50 年代離婚的中年母親,拘謹保守,對女兒管教極嚴,讓林家宇女兒受苦不已。然而自己當女兒與學校年輕教師朱成(施易男飾)開始熱戀,一封封的情書中熱烈的文字,卻讓她刻意壓抑的情慾無可救藥地燃燒起來。
影片去年即殺青,與綠島遙望的老房舍懷舊風味十足,台東的月亮極其美麗,三位主要演員表現皆相當稱職,楊貴媚也興奮萬分地拿下她等待多年的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然而,影片並未隨即順勢推出。電影行銷是個高深的學問,電影公司對於發片時機的拿捏自有一套經驗法則,不足為外人道也。總是,日前終於在台北三廳上映,也投入了 200 餘萬元的宣傳費。不幸但可以預期地,一如過去諸多拿輔導金的國片,觀眾反應冷淡,首映週末票房僅有 20 萬元。
甫下片不久的《孤戀花》雖然有袁詠儀與李心潔等明星與白先勇的原著小說加持,賣座亦慘淡。「國片」為何總沒人看,一直是新聞局與電影公司官商爭論不休,導演與電影學者在旁砲聲隆隆的話題。過去大家各說各話,各種改革方案、提升方案、促銷辦法、獎勵措施也都又花了不少錢,動員了不少人,只是觀眾不動如山,冷眼看國片在國內票房的佔有率跌到如芝麻蒜皮的百分之一、二左右。去年上台的新聞局長林佳龍曾轟轟烈烈推出十大電影政策,只是半年後為了更高的政治使命,他含淚吞下快閃局長的封號搬到台中。姚文智局長接下重任,壯志凌霄宣示要年產 100 部國片。國片產量能否從谷底的 A 罩杯急速豐胸到 E 罩杯,我們只能學台灣媒體的口頭禪說「有待觀察」。
然而從今年上半年三個成功的影片或許可以提供《月光下》以及未來的國片一些啟示。從谷底仰望上半年國內電影票房,國片已經算是開出小紅盤。《天邊一朵雲》、《翻滾吧!男孩》跟《無米樂》三部影片全國至少已經累積超過 3,000 萬的票房,雖然首映週末隨便就有 5,000 萬票房落袋的史密斯夫婦一定在旁訕笑,但是這已經是國片嚴冬之後期盼已久的春意。姚局長若是將今年目標改為國片票房提升到百分之三,數目雖然小但是在國片產業的實質意義上會大許多。而紀錄片這個原本邊緣、小眾的類型,如今鹹魚翻身,成為一些投資者躍躍欲試的投機股。
不同於對國內環境失望的侯孝賢與楊德昌,蔡明亮從兩年起以行僧式的方式走進各校園,為自己建立了可觀的老師與學生影迷。同時透過積極與便利商店、酒公司異業結合,也讓《你那邊幾點》與《不見》和《不散》有很好的宣傳與媒體曝光。《天邊》延續蔡明亮先前影片的藝術風格,雖不是大眾電影,但是在長期經營的努力下,國內已經有不大但是也不小的影迷群支持。不同於以往的是《天邊》這次拉進美商公司來發行,勾引台灣社會好色與好奇的心,2,000 萬的票房加上約 2,000 萬各級政府挹注(預計可拿下今年國片票房冠軍加發 300 萬獎金),以及後續 DVD 的收入都甚為可觀,是蔡明亮與相關公司一次成功行銷策略展示。也許有三分之二的觀眾並不喜歡這部影片,但是先讓觀眾掏錢進戲院再說的電影行銷手法,不會讓那些原本就不喜歡國片的觀眾更討厭國片,但是卻有可能找到一些新的國片觀眾。
《翻滾吧》與《無米樂》這兩部以 DV 拍攝,不安於份從小電視躍上大銀幕的電影黑馬,除了在網路的宣傳策略上比《天》片更為積極,影片本身也有個共同的特色:好看。你可能會說所謂「好看」見仁見智,沒個準兒。那我換個說法。五月二十日在台北上映後的三週,如果你跟我一樣曾經到總統戲院去看好幾次《無米樂》,你一定感受到一種很久未曾有過的觀影經驗。從小學生到老阿媽、阿公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將戲院幾乎場場塞滿的盛況,讓《無米樂》成為與在公共電視台播出時完全不同的影片。身處其中,當影片讓你發笑,你聽到自己的笑聲有滿堂的共鳴,當影片讓你哽咽時,在模糊的淚光中你看到周遭的觀眾也頻頻拭淚,當大家魚貫走出戲院,每人手上拿著電影公司提供的可愛老農 DM,在欲罷不能的嗡嗡討論聲中知道有 200 多人與你一樣感動。一時間,你覺得台灣變得可愛了,生活變得有意義多了,你與這些先前疏離的「同胞」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這就是我說的好看。而且是只有國片才能夠提供的好看。
《月光下》從影片製作的精緻度,到中影公司這次相較於以往國片在發行上的積極度來看,票房都不應只有如此。當我在影片上映後坐在只有兩位觀眾的放映廳第二次看《月光下》,我忍不住要惋惜影片似乎在幾個方面都差一步就至少能帶出《天邊》與《無米樂》的部份效應。《月光下》就很多層面來看,都與這兩部片有十分相近之處:皆探討情慾,都有歷史懷舊的元素與對台灣土地的呈現(《月光下》與《無米樂》都是陳明章的配樂)。除了無法克服的客觀因素與行銷上可能錯失的機會外,整部影片將原來故事的背景中屬於人的社會(鹿港)改由自然空間(台東)來取代,似乎頓時失去劇情的支撐點。楊貴媚這位母親的情慾掙扎必須似乎禁錮在美麗海洋與山景中的房子來象徵。傳統的長拍鏡頭讓影片顯得幾乎難以忍受地冗長與冰冷。雖然可以說這是母親感受的表達,但是直接透過觀影的過程來強調,難免讓觀眾與電影產生疏離。如果沒有像《天邊》那樣透過媒體大肆炒作,這種疏離就是讓多數觀眾覺得電影不好看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