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院線精選影評】紅孩兒:決戰火燄山

20
2006-09-04

國片暑假大檔影片《紅孩兒:決戰火焰山》在宣傳廣告上透露出導演王童與製作公司的強烈企圖心,也反映國人對於國片復興的深深期待。



影片的宣傳文案稱《紅孩兒》為「華人第一部進軍世界的動畫電影」,也為影片的成就描繪了一個與世界一流娛樂影片同步的境界:「顛覆家喻戶曉的神話,再創磅礡精彩的傳說,呈現出東方版【哈利波特】和【魔戒】般的魔力!」



負責發行的甲上娛樂公司總經理陳鴻元先生在接受《放映週報》專訪時表示,《紅孩兒》設定的觀眾群是十五歲以下的小孩子。然而或許影片媲美《魔戒》與《哈利波特》的宣傳給觀眾過高的期待,影片上映後不少失望的影迷紛紛在【開眼電影網】等網路留言板上留下頗為激烈的負面反應。



即使《紅孩兒》是由素有「亞洲迪士尼」譽稱的宏廣公司製作,也號稱「運用最新的數位3D動畫技術」,令人訝異的是影片給人(十五歲以上的觀眾)的印象是「製作價值」(production value)不高,恐怕與《魔戒》相去不止二、三個觔斗雲。除此之外,發行公司希望影片能夠發揮「小孩拉大人進場」的票房效果,但是由於內容無能像《海底總動員》這種迪士尼或夢工廠的動畫提供老少咸宜的觀影樂趣,因此無法複製每年暑假好萊塢動畫影片小孩看熱鬧,大人看門道,全家都買票的盛況。



關於台灣電影產業為何近十五年來直直落到谷底的原因,過去的爭辯往往怪罪於「新電影」風格沈悶,造成國片觀眾冷感,因此導致「國片封閉」。但是今年以娛樂為職志的國產影片,如《一石兩鳥》、《惡月》與《海拔一四八○》等片為何仍舊乏人問津?《紅孩兒》在許多方面都反映國內大眾電影製作的困境與盲點。劇本薄弱角色與情節難獲得觀眾認同、故事與形式缺乏創意、製作細節不夠精緻、低俗搞笑錯估觀眾品味等等老生常談的問題不能改善,國片要從好萊塢的手掌心裡翻出來,只怕要再等個五百年,更別談要掄起金箍棒跟它大打三百回合。



為了看《紅孩兒》,向來看電影不愛吃東西的我,還特別花了九十元買了爆米花跟一杯中可,完全敞開自己要讓紅孩兒跟老孫這隻潑猴來娛樂我,但是整部影片看完,雖然不難看,但是我的身體感官與七情六慾並未受到很大的勾引。我也注意到隔座的幾個十五歲以下的小朋友,雖然偶有笑聲,但是沒有樂不可支的爆笑如雷或是緊張到抓緊父母親雙手的反應。我忍不住納悶《紅孩兒》設定要來夠娛樂我這位父親跟小孩子的賣點究竟在哪裡?



《紅孩兒》不是不好,而是不夠好,達到了卡通的效果,但是卻仍未跨過娛樂電影的門檻。尤其影片在人物造型跟聲音的處理上,有明顯的問題,讓影片缺乏直接的大眾吸引力。紅孩兒會變成火焰的頭髮頗有創意,也能夠反映他的名字。但是他過於嬰兒化的造型,加上孫悟空的短小身材與動作,都讓影片設定的觀眾年齡遠低於十五歲。至於幾個配角的造型,如豬八戒、唐三藏與鐵扇公主,都過於平庸缺乏特色,對整體視覺的印象傷害不小。影片由於音效的處理不良,已經讓故事的進行少了一項主要的利器,由瑪莎(孫悟空)與澎恰恰(牛魔王)等不夠專業的名人所作的配音,也因為音質與音量完全不一致,更是一大干擾。影片在對白上讓各個角色顛覆時空的國台英語混用,使用頻繁顯得僵硬,變成到後來不但沒有笑果,反而形成反效果,得不償失。



我與不少在網路留言板上支持《紅孩兒》的觀眾看法相同,國片動畫能夠跨出這一步誠屬不易。但是我也與網路上眾多對國片愛之深責之切的影迷一樣,深刻體認國片要找回娛樂大眾的心,不能只靠觀眾愛國的熱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