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DVD精選影評】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

25
2006-09-04

據聞一九九八年就因為健康緣故興起息影念頭的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在四年後看到《希臘三部曲》的企劃案時,靈感源源湧現,欣喜若狂地決定重拾導演筒。我們可以從《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裡想見安哲羅普洛斯何以對於這部電影情有獨鍾。有多少導演能夠有機會在一個作品裡拍三部影片?同時又能夠以自己國家充滿不幸的近代史為題材,納入自己文化根源裡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的人性處境,再以自己最擅長的史詩風格呈現在銀幕上?

然而,絕佳的機緣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夠創作出絕世之作。《希臘首部曲》有極其動人的音樂與鏡頭,希臘人民在二十世紀前半所經歷的創傷,無疑也將勾起觀眾許多不忍卒睹的回憶與共鳴。透過女主角伊蓮妮半生的顛沛流離所呈現出來的希臘似乎無邊無盡的近代悲劇,真的會讓伊底帕斯王的遭遇看來只是人生一個小小的意外,甚至讓台灣史詩影片《悲情城市》顯得只是大河小說旁的一個短篇。但是,也因為如此,影片中的人物與歷史的關係無法像《悲情城市》的林家在二二八前後的經歷那樣來得深刻,反倒是像是一幅一幅悲傷的歷史畫。

伊蓮妮除了有女性長久以來的不幸外,她的遭遇可說是所有身處二十世紀愚蠢戰爭中的百姓代表。她自小失怙,隨著被迫離開奧德薩的一個希臘家庭到帖薩羅尼基港口附近一塊草原土地上避難,然而天災與人禍交織的苦難並非遷徙能夠躲避。當她長成少女後,她與一起長大的哥哥發生關係,生下一對立刻被送走的雙胞胎。當她妻子早喪的養父要納她為妻時,她與他的兒子在婚禮當天離家出走。然而,除了不斷追查他們的父親外,等待著他們的是動亂的時代接踵而來的困境。伊蓮妮的先生能拉一手「連樹木聽了都會哭泣」的手風琴,他也有遠大的音樂家夢想。一個意外的機會讓他想到美國新大陸的夢想能夠成真,只是妻子與二個後來接回來的雙胞胎兒子必須留在希臘。從他寫回家的信中,我們知道他在美國受盡被歧視的痛苦,為了能夠加快接家人到美國的時程,他自願從軍被送往太平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希臘跟諸多國家一樣陷入內戰,伊蓮妮等待的幸福還未來到,便已經因為收容游擊隊員被捕入獄,二個兒子之後也在命運的作弄下,分別成為游擊隊員與政府軍,只有在以為母親病死獄中時才短暫互相擁抱。當伊蓮妮在得知先生已經在二次大戰中亡故,孩子可能也已經死去後,她說出一段影片希望觀眾省思的話語,從大戰到內戰,與人民相對的守衛制服顏色不斷變換,但是她只求有水喝跟有信紙寫信給兒子卻不可得。這是人類歷史最大的諷刺與悲哀:文明看似不斷向前演進,但是一個尋常百姓最低生理與情感需求卻依舊不可得。

穿插在這一連串不幸歷史事件裡的,是安哲羅普洛斯最為影迷津津樂道充滿感情的長鏡頭:成群的人們或船隻在霧濛濛的的土地上行走,或是成列晾晒的白床單在海邊飄動,或是在草原上房子的聚落,在悲傷的配樂伴隨下,表達一種難以言喻的對希臘歷史、土地與人民的濃濃情感。被遭槍殺的支持工運人士鮮血抹紅的白床單,幾經戰亂後在洪水中破敗僅剩骨架的房屋,只剩老婦人哀悼兒子們在戰爭中死亡的家園。安哲羅普洛斯透過精確構圖所呈現的鏡頭才是《希臘首部曲》對於祖國最深的哀悼以及對近代歷史最深刻的控訴。

日前剛在電視新聞畫面上看到塞拉耶弗在波士尼亞戰後滿目瘡痍的市容,鏡頭裡塞拉耶弗的市民在砲痕與彈痕累累的街上行走購物,那是陽光燦爛的一天,但是我相信每個飽受戰亂的百姓心裡一定都有著一部悲傷陰鬱的「塞拉耶弗首部曲」不時浮上心頭。

人類什麼時候才能看到自己的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