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院線精選影評】晚安,祝你好運

58
2006-09-04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被選為今年紐約影展的開幕片。


George Clooney雖貴為好萊塢一線巨星,這不過是他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從導演這個角色出發,Clooney與其他名導如Lars von Trier、侯孝賢相較,不論資歷或份量都稍嫌遜色。紐約影展將開幕片的殊榮給了《Good Night, and Good Luck》,除了將鎂光燈聚焦本土影人,這部電影的題材也正是美國社會目前需要的。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講述知名新聞主播Edward R. Murrow與CBS節目團隊在五零年代對抗參議員Joseph McCarthy的故事。McCarthy是共和黨籍的參議員,也是美國政治史上最惡名昭彰的政客之一,美國人厭惡他的程度比起捲入水門案的總統Richard Nixon有過之而無不及。


五零年代初期McCarthy藉著自己的影響力,大肆渲染共產主義已透過各種管道滲入國土。一時間人人自危,只要政治不正確就會被扣上間諜的帽子,成為所謂的顛覆份子。McCarthy表面上打著愛國主義的旗號,實質上卻透過這類非理性的毀滅手法成就自己的政治野心。所謂的McCarthyism(麥卡錫主義)不但未替國家安全帶來任何幫助,反而成了整肅異己的手段,許多知名演員(如Charlie Chaplin)與科學家皆因此受到迫害。在McCarthy的煽動言論籠罩下,多數人擔心被冠上”通匪”名號,只好忍氣吞聲尋求自保,正義與理性顯得搖搖欲墜。


如此晦暗的時期,Edward R. Murrow與節目製作人Fred Friendly卻用他們的勇氣與固執,對抗著來自軍隊、政府與電視台高層的壓力。透過《See It Now》這個新聞節目,他們逐漸揭露了McCarthy言行的矛盾之處,使他的野心無所遁形,社會輿論也終能抬頭。1954年十二月,參議院以壓倒性的票數譴責了McCarthy的行為有違參議院傳統。時隔三年,因為長期酗酒與食用嗎啡,McCarthy死於肝炎。


電影由一場舉行於1959年,旨在表彰Edward R. Murrow的餐會談起,透過倒敘的手法帶領觀眾回到了CBS的攝影棚。Clooney採用黑白底片拍攝,使《Good Night, and Good Luck》有著類紀錄片的質地。此外,電影裡McCarthy本人的畫面全是貨真價實的歷史影像,不但避免了使用當代演員重現McCarthy的困難,也不會讓人產生過度詮釋歷史的質疑,更彷彿讓McCarthy有著替自己辯解的機會,讓觀眾再次認清他醜陋的嘴臉,確實是高招一著。為了緩和片子裡隨時潛在的緊張氛圍,Clooney還利用爵士女伶Dianne Reeves擔任過場間的潤飾角色,那悠揚的樂聲確實達到了替影片減壓的效果。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精確捕捉了五零年代的社會氛圍。那是一個能在攝影棚內吸菸、吸菸被認為有益健康、所有人都留著側分西裝頭的時代,也是爵士樂的時代。David Strathairn將Murrow拘謹嚴肅的形象表現得絲絲入扣,堪稱從影以來的代表作。Clooney也特地替影片增胖,在片中穿著寬大西裝飾演製作人Fred Friendly,與他過去電影裡浪蕩子的形象極不相同。


對Clooney來說,這部電影是一則寫給逝去年代的情書。Clooney的母親長期在電視台工作,父親則是新聞主播,Clooney很小的時候就被帶至電視台見習,耳濡目染之下對新聞工作並不陌生。他希望《Good Night, and Good Luck》能提醒當代觀眾,五六零年代的電視新聞曾是何其有力的社會工具,而不是從七零年代末期質變至今,以商業和娛樂為依歸的賺錢機器。


眾所皆知,Clooney也是一名民主黨員與自由派份子。某本雜誌曾將他與Sean Peen的肖像放在封面,在他們胸上打上Traitor(叛國賊)這個字眼,以”譴責”他們反對美國政府出兵伊拉克的政策。也因此透過這部電影,人們除了能再次憶起Edward R. Murrow炯炯有神的風采,讓我們了解一名新聞主播是如何運用自己的勇氣真正改變了世界上的什麼;Clooney也傳遞了另一個重要的概念: 擇善固執,永遠與腐敗的當權派作對。


看看美國,想想台灣,我們的媒體亂象似乎沒有好轉的一天。不奢求電視台能播報”好新聞”,離”把新聞播好”的程度都還非常遙遠。也不奢求新聞主播能兼任社會良心,目前許多空有其表的年輕主播,連讀稿機如此單純的角色都扮演不好,遑論維持公理正義這些志業。《Good Night, and Good Luck》是一部新聞傳播科系的學生都該一看的電影。這不是天花亂墜的好萊塢劇情,而是一樁確實發生的歷史事件。


(作者現居於美國紐約,本文同時轉載於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