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場之外:《我愛貝克漢》

466
2014-07-08
  • 簡滋儀

 

潔絲:人們認為印度女孩不應該踢足球。
隊友:觀念是有點落後。
茱兒:這不光發生在印度,不是嗎?我是說,支持我們的又有多少人啊?
東尼:聽著,潔絲,你無法計畫要愛上誰,愛是悄然而至的。我是說,看看維多莉亞和貝克漢。
潔絲:貝克漢是最棒的。
東尼:我也真的很喜歡貝克漢。
潔絲:我知道啊。沒有人傳球和踢球可以像貝克漢一樣厲害。
東尼:不是這個意思,潔絲。我真的很喜歡貝克漢。
潔絲:什麼,你是說?但你是印度人耶!
喬:潔絲,我看到了。是她犯規,扯了妳的衣服。但妳反應過度了,就是這樣。
潔絲:不只是這樣,她叫我印度癟三,你無法理解被這樣叫的感覺。
喬:潔絲,我是愛爾蘭人,我當然理解這種感覺。

Jess: Indian girls aren’t supposed to play football.
Teammate: That’s a bit backward.
Jules: It ain’t just an Indian thing, is it? I mean, how many people come out and support us?
Tony: Look, Jess, you . . . you can’t plan who you fall for. It just happens. I mean, look at Posh and Becks.
Jess: Well, Beckham’s the best.
Tony: Yeah, I really like Beckham, too.
Jess: Of course you do. No one can cross a ball or bend it like Beckham.
Tony: No, Jess . . . I really like Beckham.
Jess: What, you mean . . . ? But you’re Indian!
Joe: Look, Jess, I saw it. She fouled you. She tugged your shirt. You just overreacted, that’s all.
Jess: That’s not all! She called me a Paki, but I guess you wouldn’t understand what that feels like, would you?
Joe: Jess, I’m Irish. Of course I’d understand what that feels like.

※※

2014 世界盃足球賽(2014 FIFA World Cup Brazil)正在巴西如火如荼地展開當中。隨著比賽的進行,不少表現出色的球員也漸漸浮上檯面。有的球員已有很大的知名度,媒體和球評都特別聚焦於他們的表現,而有些球員則是「一戰成名」,在場上出色表現使他們瞬間身價翻漲。看著他們展現過人體力和技巧,在炎熱的天氣裡奮力地奔跑和踢球,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在進入這足球場上之前,都付出了許多時間和心血在磨練自己。這也是為什麼媒體喜歡報導球星的童年和奮鬥史這樣的題材,不只他們堅持夢想的精神令人振奮,許多球員克服外在環境或自身生理上的障礙,而翻身成為著名球星的故事也十分鼓舞人心。在世足賽期間,這些故事也為球賽增添了許多話題和教育意義。

然而,在這看似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出頭天的球場之外,有更多的人是連踢足球的機會都沒有的。《我愛貝克漢》(Bend It Like Beckham)中的女主角潔絲擁有出色的踢球技巧,卻因為生在印度家庭,礙於種族和性別因素而被家人禁止踢足球。潔絲的家人希望她能好好唸書,將來找個優秀的印度男生結婚,像踢足球這樣拋頭露面的運動是不被允許的,更何況她還和男生一起踢球,男女之間一點分際也沒有。

不過,潔絲的精湛球技仍被女子足球隊裡的茱兒看見,並邀請她加入球隊。從此,熱愛足球的潔絲開始偷偷地踢球。她騙家人自己找到了一份打工,實際上則將大把的時間花在球隊裡。同時,當潔絲的隊友知道她的家人不同意她踢足球時,感到相當驚訝。

現在是 21 世紀,在高度文明的英國,竟然還有「女孩不許玩足球」這樣的觀念?潔絲的一個隊友認為:「That’s a bit backward」,這有點落後吧?但是,在《我愛貝克漢》中,導演不只認為需要重新省思傳統印度文化,也指出了這樣的問題亦存在於我們認為文明、進步、自由的國度裡。茱兒是個英國女孩,為了方便踢球,剪了一頭短髮。在茱兒媽媽眼中,這不是女孩子該有的樣子。當潔絲的隊友認為印度文化是落後的,茱兒的媽媽卻認為那是優良傳統美德。

所以茱兒告訴她們的隊友:「It ain’t just an Indian thing, is it? I mean, how many people come out and support us?」。come out 有許多用法,若是用在書籍或出版品上,代表的是「出版」、「上市」的意思。另有一個較特定用法,就是當 come out 用在同性戀者身上時,指的是「come out of the closet」(出櫃),意指他/她認為不需要隱瞞自己的性傾向,決定公開承認此事實。在我們所選的第一段對話中,雖然都不是上述兩者意思,但是茱兒口中的 come out 欲召喚的是一群認同女孩踢球的人們,勇敢地站出來支持她們。面對社會上強大的、保守的、不斷想規範女孩的行為的暗流,她們身邊的親友中並沒有多少人站出來和她們一起對抗。茱兒所說的 come out,筆者認為同樣需要「出櫃」般的勇氣,同時似乎也暗示著這不是一件錯事,但礙於主流價值觀,很多人選擇噤聲不語。

《我愛貝克漢》雖然是 2002 年的電影,英國足球金童貝克漢(David Beckham)也已經退休了,但他至今仍是媒體間和時尚界裡重要的一號人物。尤其他和太太維多利亞(Victoria Beckham)還被媒體合稱為 Posh and Becks,常出現在報章雜誌的頭條。Posh 指維多利亞,她是 90 年代女子團體「辣妹合唱團」(Spice Girls)的團員之一,又名 Posh Spice。而 Becks 當然是貝克漢了。兩人能成為各大小報的焦點不只因為他們看似金童玉女般的結合,更重要的是兩人各自在時尚圈中的指標性。

這說明了為什麼足球賽的觀眾這麼多元,有些人甚至不懂足球規則,卻還是熱衷於觀看球賽。本文首段中可見足球與「夢想」之間有一種不太明確的關聯,對潔絲和茱兒來說:no one can cross a ball or bend it like Beckham(沒有人傳球和踢球可以像貝克漢一樣厲害),她們的夢想是貝克漢的球技。

但是,從第二段對話中可見,對於潔絲的朋友東尼來說,貝克漢的球技並不是他的夢想──他喜歡貝克漢,是因為貝克漢這位男性。由此可見本片所觸及的性別議題並不侷限在性別刻板印象對兩性的規範,也點出了更複雜的同性議題。貝克漢在電影中,是一個傑出的足球員,也是少男少女慾望的對象。這些受限於傳統文化的年輕主角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貝克漢。

雖然貝克漢讓潔絲、茱兒和東尼等人在面對文化和家庭時,心中的渴望能有一個慰藉之處,但同時貝克漢也是一個過於夢幻的存在。對於他們而言,無論再怎麼努力,現實總是擋在前面。潔絲在一次比賽中情緒失控,受到教練喬的嚴厲責罵。她是一個有運動家精神的球員,但就是氣不過對方說她是 Paki。Paki 是一個非常不禮貌的字,源於早期英國人用來指稱他們的前殖民地的人民,特別指來自南亞的人。這個字有貶抑和種族歧視的涵義,猶如稱呼黑人為 nigger 一樣,非常冒犯人。這件事帶給潔絲的打擊很大,似乎她只要稍有前進,她的身份(種族、文化和性別)就會一直跳出來提醒她,貝克漢對她來說太遙遠了,放棄吧。後來我們從潔絲爸爸身上,也發現了他的不支持,在印度文化之外,還有很多保護女兒的成份。真正的夢想,除了自己的付出以外,還取決於外界的認同,兩者若是失衡,受到最大傷害的仍是自己。

本片指出了許多令人灰心的事實,卻也在女孩們踢球時的歡樂,和文化衝突下造成的誤會(笑料)中,讓這渺小的印度女孩堅持踢足球的行為產生了漣漪效應。在她極力擺脫印度文化的束縛之外,影片也呈現了印度文化的獨特性。本片的圓滿結局雖不能簡化為諸如此類的文化衝突已經解決,或找到平衡,卻也樂觀看待兩種對立文化的融合和擁抱創新的可能。

比起足球場上球員踢傳球的英姿,《我愛貝克漢》更著眼於足球場之外種族和性別的議題。若是期待看到一場精采的足球賽,觀眾恐怕會有些失望。這或許更是它可貴之處,一場足球賽,不僅包括場上球星的光環,還有許多球迷各自的小故事,以及足球帶給他們在生命中的幸與不幸。這段時間每天熬夜守住 FIFA 轉播的球迷們,不妨搭配本片觀看,或許你會發現,遠在巴西的比賽,竟能刺激許多關於你個人生命的思考。球賽激勵了你什麼?又為你帶來怎樣的挫敗?還有,誰又是你的貝克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