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又何妨:《無敵破壞王》
416 期
2015-03-04
【The Bad Guy Affirmation】
【壞人宣言】
I'm bad, and that's good.
我很壞,而這很好
I will never be good, and that's not bad.
變好無望,壞又何妨
There's no one I'd rather be than me.
世上角色再多,還是做自己最好
迪士尼動畫經過八、九零年代音樂動畫片的風光,走入一陣低迷。沉潛一段時間,又於2010年以《魔髮奇緣》(Tangled)宣告復出,迪士尼動畫片的風采再現,隱約可看出其對近年以壓倒性勝利之姿、深受大眾喜愛的皮克斯動畫漸漸造成威脅。尤其是迪士尼去年推出的《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與同時期皮克斯《勇敢傳說》(Brave),兩片在各大獎項的較勁,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迪士尼這次得以成功捲土重來的原因,除了優秀的動畫品質,故事的創新與各種充滿想像力的元素,成功征服了大人小孩的心。
八、九零年代的電玩娛樂,充斥著任天堂紅白機,與設立在文具店後方幽暗走道或遊樂場所的電玩機台。無論是由把手操控的瑪莉兄弟、搖桿快打旋風或方向盤賽車,這些至今已被冠上「復古」之名的遊戲雖皆藉由新型主機的開發而日新月異,但那由小方塊組成的人物、圖案,粗糙但令人上癮的電子音樂,仍然是歷經八、九零年代的玩家們心中一段令人無窮回味的開心時光。看準那曾經令大人小孩風靡的電玩黃金時代,《無敵破壞王》便是與機台電玩(arcade)相關的故事,只是,故事的焦點不在於拯救世界的英雄人物,而是遊戲中令玩家恨得牙癢癢的反派。
電影一開始,破壞王雷夫以無奈心酸的口吻自我介紹,他開門見山的介紹自己是「壞人(bad guy)」,擁有換算下來約275公分高、290公斤重的碩大身材(1英呎 = 30.48公分;一磅 = 0.45公斤)。從這幾句介紹中,雷夫使用兩種angry之外的詞彙表示「脾氣火爆」,第一種是「(got some) temper」,第二種是passion,兩者都當名詞用,不過passion也可以當熱情的意思,要用上下文來判斷字意。雷夫接著說:「My passion bubbles very near the surface.」。在這句話中,我們已經知道passion是「脾氣不好」的意思,而bubble是當動詞用,在這邊是冒出來、浮現的意思,表示他的壞脾氣無法隱藏,一生氣就像泡泡一樣浮到表面。有時候,像bubble一樣英文中偶有把較常當名詞用的詞彙轉換詞性為動詞,雖然看似用法不熟悉,但只要知道該單字本身常用的詞性意思,動個腦筋,其實也很容易判斷出新用法的字義。
雷夫簡單介紹自己的個性與專長(破壞物品),但他說:「The thing is, fixing is the name of the game.」在英文中,有時在一長串的對話中,會聽見「(but) the thing is . . .」,通常在這時刻,聽者必須要豎耳傾聽,因為「the thing is」是點出整段對話重點或是轉折的重要引語,有「重點是……」的意思。雷夫說自己愛生氣又愛破壞,但是the thing is修繕才是遊戲的目標與名稱,因此遊戲的目標與雷夫的行為是完全相反的。雷夫說:「fixing is the name of the game.」,在這段對白中,「the name of the game」可以簡單看為「遊戲名稱」,但由於雷夫所在的這個遊戲真正名稱叫“Fix-it Felix”(【快手阿修】),因此,我們可以判斷「the name of the game」或許有其它的用法。
也許愛聽老歌的讀者會知道,知名瑞典樂團ABBA有首知名曲,就叫“The Name of the Game”,而本句則是出現在歌詞“I wanna know, what’s the name of the game.”的地方。在英文中game不只當遊戲用,也可以當「事件、場合」用,就像情場,可以說(game of love),用game帶出在情場中一些像是「遊戲」般偶有爾虞我詐、彼此競爭、也需使用技巧或手腕已達成目的的含意。像近年火紅的知名改編自小說的同名影集《權力遊戲》,英文片名為Game of Thrones,講得就是一群人競爭王位的權力鬥爭。不過當然game在此處既有期延伸意,也意指電玩遊戲,是雙關語。「the name of the game」的另一關鍵字name的含意,是從一般熟知的「姓名/稱號」轉化而來,name在此帶有為「宗旨、目標」之意,所以「the name of the game」可在此解釋為「遊戲之目標、重點」,是本遊戲必行、被預期、非做不可的事。
雷夫自我介紹完,開始講到電玩本身,他說遊樂場的電玩來來去去,維持不易:「Look, a steady arcade gig is nothing to sneeze at.」。通常arcade game是遊樂場機台遊戲的統稱,在今日已不太常見,但偶爾也會有人把小型電腦單機遊戲稱為arcade。gig指的是表演,通常與音樂相關,像是小型演唱/演奏會,但在這裡被雷夫當成工作上的表現,就像演出一樣要滿足玩家的需求。sneeze是打噴嚏的意思,中文俗語有句嗤之以鼻,是用鼻子發出聲音同時冷笑,表示輕蔑、小看人家的意思;在英文中「sneeze at someone」也有同樣的意思,對某人打噴嚏,自然帶有不敬之意。而相反的,「nothing to sneeze at」則是不容小覷,需要認真看待的意思。
遊戲的角色定位將雷夫設定為不折不扣的壞蛋,但這不只是對玩家而言,對於遊戲內部的世界也是如此。當遊樂場打烊後,修繕快手菲力及其公寓好友回到剛修好的公寓中,過著愉快又有人情味的「下班」生活,而因破壞公寓而被丟到泥巴的雷夫,則無人關切,默默回到他的「家」──a dump。由於英文中有時會把dump當作「亂七八糟的家」的比喻,就像是中英文會用豬窩(pig sty)來形容髒亂的居住環境,所以雷夫在對白中澄清,他所說的dump並不是比喻、也不是誇飾,他的家真的是如字面所說,讓人丟廢棄物的垃圾場,泥濘的地是他的床,而磚瓦是他的棉被。獨自一人看著星星,是雷夫下班後唯一的消遣娛樂。
正因為當壞蛋命運是如此孤獨無奈,雷夫闖進別的遊戲,想一嚐當英雄的滋味,誤打誤撞來到“Sugar Rush”【甜蜜衝刺】,遇見了此遊戲的小瑕疵角色雲妮,兩人踏上一段驚險刺激的冒險旅程。在一橋段中,雲妮需借助雷夫的破壞本能以闖進製車工廠,但在大門外頭卻貼上雲妮的通緝照,令雷夫大吃一驚,看似想打消幫助雲妮的念頭,而雲妮不高興的對雷夫說:「Hey, we shook on it.」通常,當人們彼此約定要一起合作時,會以握手做結,肯定彼此的合夥關係,而片語「shook on it」則來自握手的動作,因此表示兩人已有約定。雲妮眼看雷夫將要毀約,只好提醒他「我們剛剛已經說好了」。
在雷夫與雲妮相識並合作的過程中,雷夫漸漸發現【甜蜜衝刺】中的國王與遊戲本身似乎不大對勁,國王千方百計不讓雲妮參加賽車比賽,似乎是為了遊戲大全著想,但若雲妮是如此不該出現的角色,為什麼遊戲機台的圖案卻有雲妮在上頭?雷夫對國王的手下問道:「What's going on in this candy-coated heart of darkness?」在這句話中candy-coated的意思是「由糖果包覆的」,這個形容詞用在描述電玩【甜蜜衝刺】十分適合,因為【甜蜜衝刺】是完全由糖果打造而成的王國。在一般的英文中,可以用形容詞candy/sugar-coated,或是動詞candycoat或sugarcoat來描述降低某件事令人不悅的地方,或是用美好假象以包覆負面內在的行為。由於【甜蜜衝刺】是糖果國度,雷夫這邊的用詞也帶有雙關,究竟這個甜蜜國度裡,隱藏了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無敵破壞王》的別出心裁,在於它選了一般大眾經常忽略的壞蛋角色當作主角,並帶觀眾一路探究雷夫的心路歷程。雖然壞人變好人近年無論在電影或動畫中都已是經常重複的老梗故事,但《無敵破壞王》種種有創意的細節是其脫穎而出的主因。例如:遊戲中的壞蛋是如此心理不平衡,還需要像戒酒會一樣定期參加互助會以抒發心聲,心酸可憐得令人同情。此外,針對八九零年代動玩的描述與呈現,也替本片增添了一股濃濃的懷舊情緒──過去的總是看起來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