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還是殺人?:《亞果出任務》

404
2015-03-04
今年美國奧斯卡典禮上,首次透過衛星連線到白宮,請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拆開壓軸大獎「最佳影片」的信封,將小金人頒給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所執導的《亞果出任務》(Argo)。
 
總統夫人和奧斯卡獎?也許的確如蜜雪兒‧歐巴馬本人所說,這橋段是出於個人對電影的愛好,但觀眾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得獎影片《亞果出任務》的題材,就會發現此舉令人很難不做出一點點的政治聯想。2013年總統夫人「空降」(衛星連線的大螢幕)電影頒獎場合的畫面,與1980年美國中情局(CIA)透過與好萊塢合作得以潛入伊朗的救援行動,雖然相隔三十餘年,卻都演出「政治」與「電影」的合作戲碼,稍有暗示「政治正確」之嫌。
 
因此,當《亞果出任務》在片尾用字幕告訴觀眾:「直到今天,這個故事仍然是政府間國際合作(指美國和加拿大)的不朽典範(To this day, this story stands as an enduring model for cooperation governments)」。筆者欲嘗試以一點點的警覺來看待電影中傳達的訊息,無論這部片本身,或是這次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是否真有意宣傳美國中情局人員的機智(另一方面在電影中呈現伊朗暴動的畫面)。因為,我們都不該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一個作品所傳達的價值判斷標準。

所選對話第一段為電影一開始的旁白,簡述了1979年伊朗人民衝進美國大使館,並挾持人質的原因。伊朗在1950年由人民選出穆罕默德‧摩薩台(Mohammad Mosaddegh)為總理,他把由英國和美國控制的石油國有化,把伊朗的石油還給伊朗人民,但是他卻在1953年,在由英國和美國密謀的政變中被罷免。政變這個字coup d’état是法文,指以武力取得的政權。而罷免摩薩台之後,英美共同推了一個禮薩.巴勒維(Reza Pahlavi)來當伊朗的沙赫(shah)。shah意指君主,通常用在中東國家,在伊朗的話,沙赫就是國王的意思。而這個沙赫不但生活奢侈無度,更是十足的西化派,因而激怒了傳統的什葉派信徒(什葉教是伊斯蘭教的一支,在伊朗有將近90%的人口信奉什葉教。)

 

正是因為這樣的歷史因素,才發生了1979年的伊朗人質危機(The Iran Hostage Crisis),美國大使館中的外交人員,除了六位逃往加拿大大使館,其餘均成為人質。為了在伊朗查出這六位外交人員之前將他們救出來,美國中情局救援專家東尼‧曼德茲(Tony Mendez)在幾乎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決定「假拍片、真救援」,他真的開了一家電影公司,選了一部科幻片的劇本叫《亞果出任務》,大規模選角和定裝,並開大型記者會引起媒體關注,但全片除了好萊塢化妝師錢伯斯(John Chambers)和老牌監製李斯特席格(Lester Siegel),沒有人知道自己參與了這項救援行動。

 
但是這樣的任務是有難度的,第二段對話中,李斯特說,東尼要潛入的是伊朗的大城德黑蘭,那裡不但人多,而且個個都唱著「美國去死頌」(chant “Death to America”),因他們痛恨美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干預。東尼要騙過好萊塢,讓大家以為他是真的要拍電影也是一大挑戰,因為好萊塢的人是以「說謊」維生的。這裡李斯特應無意貶低演戲事業,畢竟他自己也是電影工作者,只是他點出了演戲就像是說謊一樣,如果不夠真實,就會被戳破。東尼的計畫,欲在一週內拍假電影,前往德黑蘭取景,然後讓加拿大大使館裡的六人「扮演」錢伯斯和李斯特事先幫他們安排的電影工作人員,意圖騙過伊朗的政府單位和海關,最後順利搭上飛機回到美國。這難度之高,李斯特認為自殺式行動的成功率還比較高呢。「成功率」的英文是odds,指一件事能否完成的可能性,所以李斯特說他說:「We did suicide missions in the Army that had better odds than this」。
 
 
 
儘管很艱難,東尼還是決定放手一搏。第三段對話中,他選好了劇本,和李斯特一起打算買下拍攝的權利,但是卻遭到冷嘲熱諷後拒絕。此時,我們見識到李斯特做為一個「好萊塢人」如何展現他的專長:演戲/說謊。他說,幾週前才遇到一位好友(知名演員華倫比提),他主演的《祖魯帝國》本將是米高梅公司的大戲(Seems he was attached to star in Zulu Empire which was gonna anchor that MGM slate)。anchor這個字當名詞是船錨的意思,主要的作用就是把船穩定住,因此也可以用來指使人感到穩定、安全的東西。這邊當動詞使用,意思是「繫緊」、「寄託於」,也就是米高梅公司非常重視這部電影,把票房寄託於它的意思。而米高梅(MGM)是美國一家電影公司,他們的商標是一頭金色獅子的頭,在片頭處還有幾聲獅吼,應該許多觀眾都有看過。
 
李斯特騙對方說,根據他好友給他的消息,這部電影最近面臨超出預算的危機,骨子裡其實要完蛋了(kaput),kaput是口語用法,可以用來表達done或not working的意思,德語裡這個字寫作kaputt,為「(在撲克牌上)全敗」之意。李斯特講得若有其事,而且語氣極為尖酸,把對方嚇得一愣一愣。
 
如果繼續往下看,乍看有些荒謬的救援行動,在中東情調的街道上和市集中拍起了科幻片,也許又因為電影創作總令人感受到一股「傻」勁,才讓情勢緊張、控管嚴密的伊朗也為了好萊塢電影開了門,成為了一個漏洞,才讓許多個千鈞一髮的時刻串聯起美國中情局的一大勝利。
 
 
 
《亞果出任務》所描繪的援救過程並不複雜,情節卻很緊湊,平靜卻又令人神經緊繃。然而,在電影的尾聲,片中大家都在稱揚這個行動,片外各大獎項也稱讚這一部電影的同時,我們希望以所選的第一段電影旁白為提醒,也許可以想想,美國和加拿大展現了「國際合作典範」,那美國和伊朗呢?我們看見《亞果出任務》是一個救援行動,但是在電影的呈現上,除了一開始簡述一段伊朗歷史,身為「最大反派」的伊朗在全片沒有為自己辯護的機會,在片尾更毫無招架之力。這樣的呈現,救出美國人的同時,是不是也殺了伊朗「喊冤」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