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世界:《別讓我走》

375
2015-03-04

《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改編自石黑一雄的同名小說,三位主要角色──凱西、湯米和露絲──從小在「海爾森」一起長大。海爾森是一所寄宿學校,裡面的孩子都是複製人,被創造的原因是為了成為器官捐贈者。還沒長大之前,他們和一般的孩子一樣,與朋友分享秘密、嚐試戀愛的滋味,也一同經歷成長過程的種種。他們對於自己的未來一無所知。



某個滂沱大雨的下午,一位露西老師試著提醒他們:「你們會長大成人,但是時間很短,你們還沒變老,甚至連中年都還不到,就會開始捐出重要器官。這就是你們被創造的原因,有時候經過了三次或四次器官捐贈,你們短暫的一生就會終結(You will become adults, but only briefly. Before you are old, before you are even middle-aged, you will start to donate your vital organs. That’s what you were created to do. And some time around your third or fourth donation, your short life will be complete.) 。」懵懵懂懂中,這些孩子不懂得憤怒或反抗,卻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生存危機,這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為何要放棄他們?凱西、湯米和露絲都以自己的方式,請求這個世界:「別讓我走」。



露絲的方式是「模仿」。第一段對話中,凱西看不慣露絲模仿電視影集裡的人那樣捏湯米的肩膀,令湯米不自在,而開啟了這個話題。露絲正要反駁:“That is-”,凱西馬上打斷地說:“Don’t tell me ‘that’s so not true.”主要是因為露絲在前段和一個朋友一直模仿電視裡的這個語調,拉長“so”來加強否定的意思,這個用法並沒錯,但凱西不高興的是露絲模仿的語調和若有其事的眼色,她覺得那很愚蠢(daft)。



也許就像是中文某些非正式的日常用語,如「超ㄅㄧㄤˋ的」、「XX正夯」,說出來別人的確聽得懂,但若是不斷使用某種固定的語調來唸,有意弄成琅琅上口的感覺,就變得好像綜藝節目中的誇大效果,不是現實生活中會出現的說話方式。不過,雖然露絲的模仿常常讓凱西和湯米不知所措,卻也不難看出露絲為了融入「這個世界」所做的努力。反倒是這段對話最後一句,凱西說完:“No, you’re not right”後,露絲反問:“‘So’ not right?”這句話充滿了諷刺,利用凱西攻擊自己的點來反擊,這可是露絲了解“so”用在這樣的句子裡會有的效果後,自己說出來的句子,不是模仿的。



凱西是這部片的主角,故事也是由她擔任旁白娓娓道出三人之間的回憶,她很早就隱約感受到心裡有一份「別讓我走」的懇求。在海爾森時,湯米送她一卷錄音帶,歌詞是這樣:“Darling, hold me. Hold me. Hold me. And never, never, never, let me go.”(親愛的,抱緊我,抱緊我,抱緊我,別讓我走。)她聽著音樂,不自覺地抱緊枕頭,或許當時她只是將自己對湯米的感情投射在歌曲裡,但是隨著年紀增長,她也意識到捐贈的時刻愈來愈近,也渴望對於自己的器官捐贈者的身份,找出答案。



在農舍時,她無意發現了一本黃色書刊,湯米觀察她,卻覺得她並不只是單純地在看色情圖片而已。湯米問:「Just for kicks?」“kick”在這裡是名詞,表示「興奮」或「對某事一時的狂熱」。只是一時興起嗎?但是凱西只是快速的翻看,不像在看色情書刊。這個疑惑,雖然湯米沒有立即得到回答,但我們可以在影片後來露絲說的話得到提示:「我們都知道,只是不肯說而已。我們是垃圾的複製品。毒蟲、妓女、酒鬼、蕩婦,或是罪犯,只要不是瘋子就行(We all know it. We just never say it. We’re modeled from trash. Junkies, prostitutes, winos, tramps. Convicts, maybe, so long as they aren’t psychos.)。」現在我們知道,他們不了解自己為何生而如此,也不知如何對抗,只能抱著或許會有解答的期望,尋找自己的“original”(原型,那個用來複製出他們的人),而那所謂的原型,不知為何地,似乎必定屬於一群不被社會所接受的人,和他們一樣。



湯米是三人當中最遲鈍的一位,但他卻想出了一套「理論」,來解釋童年某些似懂非懂的記憶。當他看見凱西在色情刊物當中尋找身世之謎,他已經開始試著理出來龍去脈。聽聞「真心相愛的兩個人可以申請延遲捐贈」的傳言之後,他說他終於搞清楚(got to the bottom)「畫廊」(the Gallery)的用意。



從小,在海爾森,有一位夫人每隔一段時間會來學校收集有創意的作品,並且帶到「畫廊」裡展示。對湯米來說,原來「畫廊」就是「申請延遲捐贈」的根據。因此,當你提出這項申請時,他們得透過你在畫廊中的作品,來判別你們是不是在說謊。自從他想出了這個因果關係後,開始為自己放棄創作的童年做出彌補。當他有機會和凱西一起提出申請時,已經累積了相當數量的繪畫作品了。他告訴夫人他與凱西真心相愛,並且是“verifiable”。湯米所做的是,單純地相信「藝術的價值」,也誠心地創作每一幅畫作,想讓這個創造出他們的世界、外面那群打算使用他們器官的人看見他的誠意,不要這麼快鬆開他的手,終結他的生命,他要求的只不過是再多個兩三年的時間。



電影配樂《We All Complete》有如一個黑色漩渦,把人捲入一去不返的絕望之中,空曠的原野,遺落的童年如同鐵絲網上飄零的垃圾袋,只剩下這殘缺不全的存在。但是凱西還想問,這個世界的人們最後都會終結,也許我們都不了解自己的生活,或覺得已經活夠了,那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劇照引用自【開眼電影網】:


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still&filmid=fnen1133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