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草原的美麗與哀傷:《獅子王》

332
2015-03-04

隨著3D電影的熱潮持續發酵,近來除了將現場演唱會製成3D影片讓錯過的民眾可以在影廳與偶像「親密」相處,有許多經典又場面宏闊的影片也被重製為3D版本,讓觀眾不僅可在大銀幕上懷舊,還能在往日回憶中添加一些新穎的元素,嘗試不同的視覺享受。本週要介紹的《獅子王》(The Lion King)是近來老片新製3D版中的新霸主,自九月中在全美影院登場後,隨即登上美國票房冠軍,這樣的好成績,相信連當年製作團隊史料未及。



不過,不管形式為何,所有這些可以跨越時代與空間的好電影除了有精良的製作,擁有普世認同的議題也不可少,而《獅子王》雖是迪士尼針對家庭與兒童製作的電影,其歌詠生態和諧平衡的重要與美好,輔以悲傷但不至於沉鬱的成長過程,加上可愛的動物和輕快的歌曲,也難怪這樣的題材距首映十幾年後能仍引起共鳴而不顯得幼稚。更重要的,本片取景自非洲草原,動畫中那些原本即壯闊的畫面想必在3D中只會更加宏偉,大大幫本片加分。



《獅子王》於1994年中上映,是迪士尼第32部動畫長片,排在《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和《阿拉丁》等大獲好評的動畫片之後,與《風中奇緣》同時進行製作,面臨莫大的壓力。為了忠實呈現非洲風情,製作小組甚至遠赴非洲進行考察,在洛杉磯的工作室內也設法找來活生生的獅子以供動畫師觀察素描。這些努力都沒有白費,當電影一開始,Circle of Life的音樂一下,看到萬物行走寬廣的非洲平原上,前往榮耀石以祝賀小辛巴誕生的場景,本片的非凡之處顯露無遺。



猶如前文所述,本片著重於描繪一個生生不息又和諧永續的動物生態。電影開場的Circle of Life一曲,除了為了歌詠辛巴這小生命的誕生,也在歌詞中在在描繪每個生命在大自然中所扮演的微小卻也眾要的定位。在電影中,一切的秩序維護掌握在獅王木法沙手中,因此他自辛巴出生,便不斷教導辛巴有關生命的循環,以及生死的定律。木法沙將一切的興起與殞落用太陽的日落西沉(sun rise/sun set)來比擬,是每條生命皆面對的命運,從小螞蟻到羚羊,即便站在生物鏈頂端的萬獸之王也不例外。



木法沙的智慧聽在年幼的辛巴耳裡其實成效不大,小辛巴有興趣的是自己未來將繼承的動物王國,以及擁有為所欲為的無上權利,這個無心的態度為電影埋下轉折的伏筆。在好奇心的驅使,以及在覬覦王位的叔叔刀疤之鼓吹下,辛巴犯了一次又一次的錯,最終導致了木法沙死亡的悲劇。不過,既是迪士尼出品,就算內容再沉重,也會包覆在可愛動物與巧妙台詞的糖衣下。



辛巴為了證明自己的膽量,帶娜娜到化外之地,屬於邪惡鬣狗管轄的大象墳場探險。兩隻興奮的小獅子腳才剛踏入這陰森森的禁地,想進一步瞧瞧骨骸和屍體,就糟到了獅王顧問黃嘴犀鳥沙祖的勸阻。在這裡,編劇巧妙的玩弄check out一詞的雙關意義。辛巴說check out是想去「瞧瞧」墳場的樣子,但沙祖卻說 “The only checking out you will do will be to check out of here.”,沙祖這句話的第二個check out則是離開、退出的意思,平常旅館要退房也可以這麼用。想當然,沙祖的勸告失敗,還好木法沙即時介入,辛巴與娜娜逃過一劫。



接著,辛巴又再度中刀疤之計,假借木法沙要給辛巴驚喜之名,將之帶到峽谷中間,想藉著引發動物爆衝而殺死要救辛巴的木法沙。天真的辛巴還不知道大難臨頭,抬頭問刀疤子自己是否會喜歡這個「驚喜」,而刀疤的回答是巧妙的:“It is to die for.”。這是另一個文字遊戲,“sth. is to die for”大部分都用來形容對某種事物極度的熱愛,“die”跟中文的意思「死」一樣,都是誇飾用法,就像人們說:「我死都要……」並不是真的做不到便自殺,而是強調想做到某事的決心。因此,刀疤說to die for可以被解釋為驚喜真的很棒,死都值得。但是,由於觀眾早已了解刀疤「驚喜」的言下之意,to die for一如字面,有極為陰沉的意義。



就這麼樣,木法沙被謀殺,辛巴在刀疤的灌輸下也以為自己真的是導致父親死亡的兇手,聽刀疤的話遠走他鄉,於是,動物王國便陷入了刀疤與鬣狗的控管中,也因新王和爪牙的無盡索求,破壞自然和諧,使生態失去平衡,陷入饑荒與痛苦。可想而知的,辛巴將會領悟木法沙對生態循環的一番智慧,也因機緣與巧合,回來榮耀石奪回王權以重整秩序。



《獅子王》的故事鬆散的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但沉重的劇情都被包覆在歡樂卡通裡,其黑暗面仍難逃成人之眼。儘管如此,迪士尼也一如往常為本片注入許多充滿教育性質的勵志場面,讓無法深刻體會辛巴心境的兒童,也能對此片產生認同感。《獅子王》雖只是部17歲的「老片」,但迪士尼如此精心打造的獅王傳奇,想必仍會傳承多年。





照片截取自:http://www.mylionk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