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禁區》District 9

251
2015-03-04

台灣的好萊塢影迷一定知道,一直以來,好萊塢影片十分吹捧美國(白)人的英雄主義,無論是抵擋惡霸,遇上世界末日,成為病毒剋星,或捍衛地球不讓外星人入侵,那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以拯救世界的英雄,大部分都是美國人。這樣的影片雖然特效精彩可期,但美國總統一遇上世界危機馬上能夠晉身全球統帥的老梗劇情,實在叫人不敢也不想領教。在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片單中,《第九禁區》正是一股難得的清流,在影片中不但沒有美國人英雄,當劇情談及外星人與地球人的敵對關係,外星人終於不用再扮演討人厭的噁心壞蛋。



《第九禁區》講的是一群外星人因為太空船故障只好被迫暫留地球,與人類發生衝突並被迫隔離的故事。首先,電影點出了一個與以往外星人電影不同的地方,太空船並沒有選擇停在北美的幾個大都市上空,反而選擇停留在南非的約翰尼斯堡。在這裡,太空船的停留地點十分有趣,一來,如同電影中的人物所講,這選擇實在跌破大家的眼鏡(to everyone’s surprise),對於看慣好萊塢電影的人們,實在不太習慣太空船選擇停在北美以外的地區上空。二來,約翰尼斯堡雖同為繁華都市,其種族間的隔閡,到1994年「南非種族隔離政策」(Apartheid)解除才稍稍紓緩,外星人這外來種族來到南非的時間是1980至1990年代,對當時的南非人所造成的影響無非更加劇烈。



在電影中,南非人看外星人的觀點十分值得探討。不像我們往常透過電影而熟知的外星人樣貌,《第九禁區》裡的外星人長得像一隻噁心的黑色大蝦,在電影裡,當地人用「蝦怪」(prawn,本意是蝦子)這個貶抑的詞(derogatory term)而稱之。除了因外星人的外貌像極了蝦子,外星人種種行徑(野蠻、非社會化、沒有衛生、以生肉與貓食維生)讓當地人認為這是種低等生物(bottom feeder),對外星人不但沒有好感更充滿歧視,更甚者,南非當地的黑人地痞流氓看中了「蝦怪」不太靈光的頭腦,利用販賣食物以詐騙外星人的錢財與武器。



所謂弱肉強食在本片中得到最佳的例證。本以為當時歷經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人民,尤其是非白人的其他族群,在面對外星人這個外來種族,應該會更加同情與包容,沒想到,被白人欺壓的黑人族群在此刻卻更加欺侮區居劣勢的外星人,希望外星人被遷往離自身更加遙遠的區域,無視外星人的權益,希望透過遠遷與隔離而得到眼不見為淨的效果。



在強制遷離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外星人如何被粗暴無禮的對待。政府表面上民主的去徵求外星人的遷離同意「簽名」,實際上是透過各種手段迫使外星人「畫押」。在第三段對白中,我們看到魏克斯碰上了聰明的外星人克里斯。克里斯頭腦清楚,知道根據條文法規他有說不的權利,而魏克斯眼見情況不對,改成威脅,以克里斯家不利外星小孩長大為由,若不同意遷居則將強行把小外星人帶走,託管兒福相關單位(Child Services)。



這段情節實在荒謬至極,我們想也想不到原來外星人小孩也被列在兒福機構管轄的範圍,另外,以如此原因為由而威脅弱勢居民的狀況,在現今社會也層出不窮,到底所謂「福利」福祉的對象究竟是強者或是弱者在此刻也十分耐人尋味。一般來說,越強勢的人懂得利用法條捍衛利益,甚至圖利自身(例如:避稅、尋求賠償);相反的,區於弱勢的人對這方面了解甚少,遇上狀況不但無力依循法條來幫助自己,反倒成為福利法條下的犧牲品。



電影劇情進行到此,儘管觀眾看了許多外星人被欺壓的畫面,外星人的形象在電影裡仍然以負面呈現居多。男主角魏克斯在執行強制遷離的過程中,因意外沾染外星液體,身體慢慢改變為外星人,這才真正帶觀眾進入另一個觀看外星人的視角。



魏克斯的身體正在經歷「變形」(metamorphosis)的過程,於是乎,魏克斯介於人與外星人之間,同時擁有外星人與人類的特質。這是個有趣的狀況,讓人想到卡夫卡《變形記》中變成甲蟲的男主角格里高,他擁有人類的心智,卻有著可憎的甲蟲外表,一開始家人還會替他感到難過,到最後卻成為全家的累贅,惹人嫌惡,最後孤獨抑鬱而亡。這樣的情節有可能成為魏克斯的最終下場,然而電影沒有演到這邊,但片終變形成「蝦怪」的魏克斯坐困垃圾場,等待克里斯來醫治的寂寞,留給觀眾想像的空間。



與格里高不同的是,魏克斯仍處於變形的過程,他是人還是蝦怪?人們要怎樣看待一個「變形中」的人?要怎樣在一個實施種族隔離的社會狀態下將魏克斯分類?看外貌還是看心智?但電影中的人物率先處理的並不是這些問題,他們在乎的,管它是人是蝦怪,是要如何從這樣一具特別的身體,汲取最多的利益。注意在對白中,醫生用了harvest這個英文單字來講魏克斯身上利益的「收成」,它通常被拿來講農產品的收穫,醫學上器官捐贈時將器官取出用的也是這個單字。在這個情況下,魏克斯不但成為被收成的商品,也被當作醫學上的研究,harvest這英文字同時囊括兩種意義,用得實在很好。



說好聽一點,魏克斯的身體可以幫助生化產業的研究;但說難聽一點,政府只想利用這樣突變的身體,了解如何使用外星人的武器,進而藉由武器販售而獲得滾滾而來的財富。面對這樣龐大的利益,就算犧牲魏克斯的生命也在所不惜,“There’re people out there, ……, who would kill for this chance”。這句英文很常見,還記得《穿著Prada的惡魔》裡,女主角小安一再被人用這句話提醒助理工作的難求,“a million girls would kill for this job”。然而,這句話中的“kill”通常只被拿來當誇飾用,沒想到在《第九禁區》中卻一如字面上的,被拿來當「殺戮」的意思使用。



電影演到此,人類的貪婪與醜惡被攤在大陽光下,比起片中的外星人,人類看起來比外星人還要可惡。一身充滿商機又成功逃跑的魏克斯,此時同時成為政府與黑道覬覦的對象,政府與黑道在魏克斯身上打的如意算盤一模一樣,這也模糊了政府與黑道的差別,就像之前講到的福利政策一樣,擁有強大權勢的政府不啻也是擁有法規支持的合法黑道?



《第九禁區》採取的是偽紀錄片(mockumentary)的拍攝手法,片中引用大量擬真的訪談與新聞畫面,試圖利用這種逼真的方式讓人感到身歷其境的效果,使《第九禁區》的內容不只是故事,而是確實發生在歷史上的重要事件。電影簡單的將以往外星人的負面形象與人類對調,藉著一位變形中的主角,給觀眾重新思考的方式。至少,電影不再創造打倒外星人的英雄,反倒藉著外星人來看人性的醜惡,掀開人類引以為榮的政府與法規制度的荒唐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