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

147
2015-03-04

在頗受好評,有如日式和果子似的愛情小品《愛情不用翻譯》之後,蘇菲雅柯波拉(Sophia Coppola)端出了一道令人驚嘆連連的精緻法國全餐。所有珍貴的食材都用上了,蝸牛、松露、魚子醬,但很奇怪,怎麼嘗起來有美式食物那種簡單直率又天真爛漫的味道呢?也不是不好吃,只是樣子和味道不協調極了。《凡爾賽拜金女》就是這麼一道菜。



片子從瑪麗安東尼(Kirsten Dunst飾演)在維也納宮殿被告知即將嫁入法國王室開始,到巴士底監獄起義,瑪麗皇后和法王路易十六匆匆忙忙抱著孩子逃出凡爾賽宮為止。瑪麗一開始對凡爾賽宮的繁文縟節沒辦法適應,而身邊的人和遠在維也納的母親卻一直交付她功課:趕快生孩子、趕快生孩子,還有,和國王的寵妃說句話。每天在眾人環伺的情況下起床、更衣,接著聽數十年如一日的祈禱,然後和丈夫並肩用餐,之後便是和數量難以估計、身份也難以確認的皇親國戚在宮殿裡行屈膝禮以及暢談八卦(或者被談)。在龐大的壓力之下,瑪麗於是全心全意地投身甜食、時尚以及賭博。直到路易十五駕崩了,瑪麗成了皇后;人民起義了,瑪麗只得離開。備受爭議的瑪麗皇后,在勝利者的歷史書寫中已經背負了太多該受的、不該受的責難。蘇菲雅柯波拉企圖作的,就是把瑪麗皇后從王室的高位拉下來,擺到一般年輕女子的位置,去看她的百無聊賴,她的慾望,她的無奈。



每個創作者都有自己詮釋歷史的權利,蘇菲雅柯波拉並非犯了什麼大忌。但這部片在坎城首映時,受到了法國觀眾的滿場噓聲,到底這部片冒犯了他們哪裡?本片前半段將凡爾賽宮和裡頭的一切禮節描繪的荒謬(ridiculous)不已,就像第一段對話,瑪麗必須光著身子等待她的弟媳優雅的脫去手套來幫她套上衣服。而女管家蹲的過低的屈膝禮,配上活潑逗趣的交響樂,實在很難不去嗅出當中的嘲諷味。這樣令人捏一把冷汗的幽默,同樣的在《愛情不用翻譯》中隨處可拾。而中段狂野的甜食、珠寶、籌碼特寫蒙太奇,搭配上甜膩的搖滾樂,則令人幾乎有時代錯置之感。彷彿瑪麗皇后只是被放錯時代的派對動物(party animal);而她奢華的理由也在前段以丈夫的冷落和生養子嗣的壓力交代過去。當宮廷外的紛擾以話語或文字傳達給瑪麗,她還是一貫天真的以自己的邏輯來盡一份力量。如第二段對話所示,以不需要新的鑽石(舊的已經不少!),來因應麵包短缺;這樣的方法和『讓他們吃蛋糕(Let them eat cake.)』實在不相伯仲(雖然在片中將這句話描繪成媒體的虛構)。而最後,在駛離凡爾賽宮的馬車上,瑪麗平靜的跟她居住了半輩子的宮殿道別,平靜的一如當年從維也納到巴黎的旅程。一輩子都照著別人說的而活,離開也是這般無奈,除了靜靜的道別,不需要其他情節。



對於將瑪麗皇后視為波旁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的觀眾而言,Kirsten Dunst所演繹的這位帶著美國口音(瑪麗皇后講英文已經讓法國人自尊受創)、YA片表演風格、過於天真爛漫的皇后,沒辦法不使他們感到惱怒。而選擇刪去最後的斷頭臺戲,也使得瑪麗(被認定)的罪沒辦法象徵性的在觀眾心中消弭。就算凡爾賽宮實地拍攝給予這部片多麼豐富的場景,華麗多彩的服裝給予這部片多麼飽滿的視覺享受,都沒辦法讓過於天真的歷史歸因具有說服力。因為形式和內容的嚴重衝突;因為瑪麗皇后是法國人,蘇菲雅柯波拉是美國人;而瑪麗皇后又背負著太多民族的共同記憶,已經昇華為一個象徵性的存在,這個『將瑪麗皇后平凡化』的計畫終告失敗。

分享
字級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