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製作人》The Producers

145
2015-03-04

近年來,由音樂劇改編而成的電影儼然在台掀起一陣風潮,從《芝加哥》、《歌劇魅影》、《吉屋出租》到最近的《髮膠明星夢》和《瘋狂理髮師》,這幾部片的票房顯示出即使百老匯與倫敦西區的繁華景況雖然不如以往,音樂劇的魅力仍然不減,甚至,音樂劇電影使一些本來沒有對音樂劇特別有興趣的觀眾成為劇迷。



《金牌製作人》這個音樂劇是根據1968年的同名電影改編而成,在2001年搬上舞台演出,爾後,在2005年又將此音樂劇重製為電影版本。2005年的這個電影版本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將舞台版以更華麗的方式呈現,另一項主打賣點則是電影所採用的百老匯首演卡司(Broadway Original Cast)。除了威爾法洛演的法蘭茲(Franz Liebkind),和烏瑪舒曼演的烏拉(Ulla),其餘的四位主角都是當年在舞台上叱風雲,大獲好評的首演演員。首演卡司為何如此重要?因為首演卡司是第一線奠定音樂劇裡角色、唱腔、及表演方式的人物。首演卡司成功塑造出來的角色通常讓觀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日後換演員演時,接替的演員通常都會被拿來跟首演演員比較,甚至,有些比較挑的樂迷會覺得音樂劇若非首演演員唱,就不道地。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倫敦首演卡司莎拉布萊曼所演的克莉絲汀(Christin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金牌製作人》在首演演員的「加持」之下,再加上其他新的卡司陣容和製作,對於樂迷而言,當然是一齣非看不可的電影。



《金牌製作人》描述的是一個音樂劇的產製過程,並由這個過程誇大的探討並諷刺時下許多音樂劇在製作過程中不為人知的陰暗面。麥斯是一位過氣的製作人,他製作的戲通常都以爛戲居多,然而麥斯的會計李奧在一次審查帳簿時突然發現原來做爛戲會比好戲賺更多錢,麥斯與布魯則踏上製作爛戲之路—選爛劇本、爛演員、與爛導演。為了要確保這齣戲真的會爛到底,他們選了標彰德國希特勒與納粹的劇本,一位變裝皇后並希望把這個劇本以愉悅/同性戀(gay)為方向來執導的導演,並且因為製作人本身色慾薰心讓漂亮的烏拉擔任女主角,更在演出中極盡腥羶下流之能事來把觀眾嚇跑。當然,想要做爛戲比想像中還要困難,麥斯與李奧的製戲過程不但狀況連連、危機不斷,甚至這樣充滿爭議性議題的擺爛大爛戲竟誤打誤撞成為百老匯大賣座,創造麥斯音樂劇事業的第二春,並讓李奧想當製作人的夢想成真。就劇情而言,《金牌製作人》是部妙趣橫生的電影,充滿了詼諧機智的對白與歌詞,幽默的改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並暗暗指涉並諷刺當今許多音樂劇場中的人、事、物。



就電影本身而言,《金牌製作人》沒有太多動作片的特效、更沒有史詩片的大場面,本片大多是以舞台為中心來拍攝,導演並沒有刻意的隱藏攝影機,反而故意讓觀眾有看戲的感覺,這點跟許多其他音樂劇的改編電影很不一樣。這樣的反向操作就電影而言或許是缺點,因為它並未跳出本身舞台的框架,呈現方式略顯單薄。然而另一方面來看,《金牌製作人》雖然受限於舞台,它仍然有盡力把舞台的先天限制消弭並且營造一般去戲院看戲看不到的華麗感,例如在“I Wanna Be a Producer”這首歌裡的閃亮的大舞台,全身上下穿滿珍珠的舞群及動作複雜的舞蹈;還有戲中戲“Springtime for Hitler”那幕以鏡子來呈現舞群排出的納粹黨徽,這都不是一般舞台製作可以呈現的豐富與華麗。若是把本片當做舞台的延伸版,相信他還是算成功的。當然,要怎麼看這樣一部全戲充滿爭議又以傳統舞台方式呈現的電影還是取決於觀眾本身,但是,就語言藝術而言,這部電影值得大家細細品嚐並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