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導演」到女演員——《幻土》女主角郭月訪談

630
2018-09-07

2012年,一部名為《女導演》的「紀錄片」掀起了中國獨立電影圈的一陣騷動。片中兩位女主角,一個叫阿明,一個叫月月。這兩個導演系畢業的女子因為無戲可拍,所以拿起攝影機記錄生活點滴,時而對著鏡頭發發牢騷,甚至對著鏡頭假高潮,葷素不忌。後來,男人攪了局,姐妹情誼逼近崩潰邊緣。

這個「阿明」就是今年初以首部長片《柔情史》(2018)入選柏林影展的楊明明;而這個「月月」就是本文的主人翁郭月,由她與俞宏榮主演、楊修華執導的新加坡電影《幻土》,剛在今年八月的第71屆盧卡諾影展,榮獲主競賽首獎金豹獎,成為史上首部獲得該獎項的新加坡電影,女主角郭月也獲得了歸屬於會外賽的瑞士影評人波卡利諾獎最佳女演員獎。

《女導演》這部兩人在尚屬青澀年紀所留下的生猛「偽紀錄片」,一切表演和鏡頭設計都太天然,讓觀眾們多半以為這兩人真的為了男人撕破了臉。

阿明和月月真的是導演系出身,只不過前者持續導演創作之路,後者放棄了。郭月說,正是因為演了這部《女導演》,讓她才驚覺自己或許適合走的路是演員。在某場放映結束後,台灣資深影評人、製片焦雄屏找上了她,大讚她的表演渾然天成,張曼玉和胡茵夢都被拿出來類比。焦老師的盛讚讓郭月大受鼓勵,才正式決定棄導從演。

無標題

「這是真的喔,不是編的!你們可以打電話問焦老師。我跟焦老師也算是一見鍾情了,她滿偏愛我的,本來很想做導演,誤打誤撞演了《女導演》,加上焦老師的過譽,就覺得可以嘗試一下。」郭月笑說。

在參演了畢贛的《路邊野餐》(2015)之後,郭月知名度漸有起色,也有更多邀約上門,去年她也才因主演王飛飛執導的《何日君再來》(2017)隨片去西班牙的聖沙巴士提安影展參展,並在當地收穫了不少好評。

在一次偶然,正愁著為首部長片選角的楊修華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之下看了《路邊野餐》,除了對作品本身大感驚艷外,也被郭月的表演給迷住了。

在焦雄屏老師的介紹之下,楊修華和郭月搭上了線,很快就請她來主演《幻土》。談起兩人一開始的接觸,郭月笑說,因為導演給的是英文劇本,讓她起先讀得一愣一愣,不過在理解了故事的綱要之後,她便決定接下挑戰,並花費了很多時間與導演聊角色的設定,兩人像朋友般的溝通,毫無壓力。

 延伸閱讀
 

 
630期【電影特寫】
 
 

至於什麼是郭月得以拿下這個角色的關鍵因素,她說:「導演說當他發現我最喜歡的導演是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之後,就說:『就這個人吧!就是她了!』」

至於又是什麼因素吸引了郭月參演,她坦言:「從演員的角度來說,這個角色是有挑戰性的,因為我一直很想演很中性的角色,沒有性別感的角色。首先是這個角色的設定是我所期待的樣子,另外就是我與兩個男人之間的關係,真的很有意思。可能有點像是柏格曼的《假面》(Persona ,1966),置換身分的感覺。」

「如果問起最喜歡的女演員,我會說我特別喜歡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郭月提到了描繪美國傳奇歌手巴布.狄倫(Bob Dylan)的《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2007),導演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特別邀集六位知名演員扮演不同階段的巴布.狄倫。最後唯一提名奧斯卡的反而是反串演出的凱特.布蘭琪。而這類性別置換的角色一直以來都深深吸引著郭月。「我也想像凱特.布蘭琪一樣,演個中國男歌手⋯⋯我要能演竇唯就好了。」她說。

無標題

綜觀整個拍攝過程,對郭月而言,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語言。作為一個新加坡人,導演楊修華是以英文思考,對於華語的運用顯然不夠熟稔。但楊導演在現場指導時給了演員較大的空間,讓他們都能調整語言的使用,以求更貼地。在彼此信任的情境下,兩人的默契很快建立了起來。

雖然是導演專業出身,但郭月強調自己的表演狀況會隨著導演的調性來進行調整,有些導演樂於演員分享意見,有些則不。他說:「如果導演不希望演員給意見,我就會比較聽話,我很早就學會聽話了。我覺得跟導演的相處,畢竟是創作上的一種合作,肯定有一些彼此磨合的過程,一種人情在。『人情』我指的是找到更好的方式去相處。相處跟創作都重要,相處不好的話,根本沒有基礎讓我們去創作。」

隨著種種磨合的過程,原先對角色的設定也有了些鬆動。原先導演提供了《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2011)中魯妮.瑪拉(Rooney Mara)那樣中性、龐克風的形象供她參考,但最後角色的性別感還是調整成女性色彩為主,但其扮相仍維持中性形象。郭月還自爆其實原本在劇中她有個「紅粉知己」,兩人也有一些特別微妙的對手戲,但導演最終決定改變敘事策略,所以就將這些戲全剪掉了。但導演出身的郭月對此卻看得很開。

無標題

「導演先跟我說了這件事情,心裡舒服很多了,因為我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啊。戲剪掉大家都難過,導演其實也難過。不過我是完全可以理解這種剪法的,導演說的一個觀點我很認同,他說像是這種比較非線性敘事的電影,如果太長的話,就很危險,很容易讓人煩,讓人看不懂,甚至很容易讓人覺得又冗長又看不懂。所以其實現在的95分鐘,我覺得恰到好處,看片了之後,我覺得這個結構非常好,有讓你看不懂的地方,但是也不會讓你覺得很拖沓,是很精練的。」郭月說道。

至於這一次跨國合作的經驗跟過去在大陸的演出經驗有什麼不同,郭月很大方地說:「特別好,沒有障礙,就是負責傳達導演的訊息的第一副導演,他說的是馬來西亞英語,我真的聽不懂,但後來也慢慢聽懂了,我覺得他很棒、很可愛。負責我生活事務的索菲亞也非常細心,其實中國的製片團隊不是所有人都這麼細心的……謹慎一點說是這樣。不過說一句實話,我不知道新加坡人會不會有他們文化上介意的東西,所以我們溝通比較更有一些『禮』,但是中國人之間很了解,實在不行,就可能發生一些『衝突』來解決這些事情,沒什麼問題,只要最後能夠呈現的效果好就好了。有些導演的性格很火爆,我的性格有時候也很火爆,但是吵完之後感情反而更好。不過楊導演的性格很溫和,我們吵不起來(笑)。」

無標題

在與演員的合作上,郭月提到跟飾演大陸移工的劉曉義的默契也特別好,她提到劉曉義是新加坡的劇場導演,有著特別強的表現力,這幫助她很快建立起了安全感。至於談到飾演警探的資深演員俞宏榮,她興奮地說:「很好呀!因為我們都是基督徒,一說是基督徒,我們都是家人了,就不用聊什麼了,就知道雙方的理念是一致的,非常好溝通。雖然他的年紀比劉曉義大一些,但他的世界觀就非常的開朗、光明、明媚,演戲的時候很放鬆。」

未來如果有機會,最想跟什麼演員合作呢?郭月單刀直入說:「《醉.生夢死》(2015)我很愛、很愛,我最想要跟鄭人碩合作。」說起未來的事業發展,郭月的回答也挺豪氣:「目前我是一個不太有幻想的人,尤其是對自己的職業不太有幻想。不過我當然想要演沒見過的故事,沒有實驗過的角色。要是又沒有好的地方,又是重複的角色,那我就不演了,挺沒有意思的。」

「其實,我當然想賺錢,但也沒有什麼特別賺錢的戲找我。給我一個億讓你吃嘔吐物,你願不願意?我現在沒有什麼答案,等到這個錢擺到這的時候才有答案。」郭月進一步說:「很少演員每部片都好,除了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吧。她曾說做一個演員她很幸運,因為跟他合作的每一個導演和每一個演員都很優秀。我相信這句話是一個事實,我也期待呀,但是總有一些原因不這麼幸運吧。我覺得我們再有夢想,讓全世界都是《幻土》和《路邊野餐》也是不可能的。」

無標題

雖然已經漸漸闖出名號,但郭月仍然在等待更挑戰性的表演機會,期待顛覆自己既有的形象。筆者請她談談最喜歡的華語導演,郭月一路提到了蔡明亮、婁燁、李安、侯孝賢,不過問到下一個最想挑戰的角色,她卻天外飛來一筆,調皮地答道:「我最想要拍胡金銓那樣的武俠片,像俠女那樣。小時候看了很多武俠小說,很想要飛來飛去,很多人說我長得很古代哪!」

 

文中圖片由華策影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