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典與新銳作品齊登柏林:《尼羅河女兒》、《禁止下錨》入圍柏林影展
歐洲三大影展之一的「柏林影展」(Berlinale)即將在2月11日登場,近日陸續公佈了影展各單元入圍與入選片單,來自新加坡、並在台灣求學的新銳導演曾威亮以短片《禁止下錨》入圍的柏林影展的「短片競賽」(Berlinale Shorts)單元,侯孝賢導演1987年作品《尼羅河女兒》的數位修復版也入選了「柏林影展經典」(Berlinale Classics)單元。
《禁止下錨》敘述一對越南移工情侶在台灣生下孩子後,卻因移民法規限制無法養育幼兒的困境,影片的拍攝手法極為節制,片中極少對白,僅以長鏡頭捕捉素人越南演員的心境,而且大膽的不使用字幕翻譯演員對白,全靠影像語言表達故事情節與間接傳達創作者對制度的批判。本片不但入選2015金馬影展的「台灣製造」單元,也入圍了三月將登場的金穗獎。導演曾威量來自新加坡,目前就讀於台北藝術大學電影所一年級,並曾在2014年獲選參加侯孝賢導演主持的第六屆金馬電影學院,在陳駿霖導演的指導下和其他學員共同完成短片《海邊的房間》。《禁止下錨》是曾威量的第四部短片,其作品關注亞洲各國不同文化政治之間的衝擊。
《禁止下錨》將會在柏林影展和其他來自20個國家的24部短片一同角逐該競賽的金熊獎與銀熊獎,今年入圍者包括2014年短片競賽金熊獎得主,以及德國知名實驗片導演。
1987年的《尼羅河女兒》是侯孝賢導演首部以女性做為影片主角的作品,本片以明星主演並選擇台北為故事場景,是侯孝賢導演在《風而踢踏踩》、《就是溜溜的她》時期不陌生的商業電影形式。難得的是,本片為高捷的第一部電影演出,也是陽帆少數的電影表演。另外,吳念真在片中也客串一位因政治立場而被解聘的高職國文老師,還可以看到布袋戲大師李天祿與蔡燦得當年還是童星的身影。不過,本片在內容上,依舊保持台灣新電影的成長主題與寫實拍攝風格,刻畫居住在台北邊緣的年輕女孩一段混雜著青春愛情憧與殘酷社會現實的經歷。影片當年並未如預期大賣,加上當時影評並不甚佳,因此下片後並未被受到重視,導致本片並未如《戀戀風塵》或《悲情城市》等其他80年代影片般持續被選映。
《尼羅河女兒》是國家電影中心2015年「台灣經典電影數位修復計畫」五部影片中的其中一部,中心執行長林文淇表示,很多觀眾並不知道即使只是20或30年前拍攝的影片,如果保存環境不佳,影片酸化或發霉毀壞的程度是相當驚人的。老電影經過數位修復後,也可以有更普及的放映推廣機會,所以國影中心的「大師經典」系列一直積極想要尋求修復侯孝賢導演的早期影片。本片由國影中心和日本IMAGICA合作,使用當初拍攝後留下的底片與聲片拷貝進行4K畫質的數位修復,並邀請《尼羅河女兒》的攝影指導陳懷恩協助確認原始拷貝的保存狀況。
除了《尼羅河女兒》之外,國影中心2015年修復的影片包括萬仁導演生涯代表作《超級大國民》、台語諜報片《天字第一號》、台語武俠片《三鳳震武林》、台語童話片《大俠梅花鹿》等。
根據影展公佈的消息,《尼羅河女兒》將會在2月14日進行數位修復版的世界首映。「柏林影展經典」單元除了選映《尼羅河女兒》之外,該單元將會以德國電影大師佛列茲・朗(Friz Lang)1921年的《三生計》(Der müde Tod,又譯作《命運》、《死神》等)為該單元揭開序幕,其他選映的經典電影還包括了東德導演海納卡羅(Heiner Carow)1968年的半自傳作品《俄軍來襲》(Die Russen kommen),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1951年的《麥秋》,美國1932年經典電影《歸途》(The Road Back),美國導演約翰休士頓(John Huston)1972年的《富城》(Fat City)等片的數位修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