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台北電影獎反映台灣電影仍在穩健紮根

517
2015-07-20

一年一度的台北電影獎在上週六揭曉成績,這個台灣電影專屬的競賽舞台在每年七月所揭曉的競賽成果,是對台灣電影過去一年創作能量的檢視,也是台灣電影未來動態的重要觀測機會。

張作驥導演的《醉生夢死》橫掃五項大獎,成為本屆最大贏家,不僅拿下百萬首獎,終結了紀錄片五年連莊百萬首獎的紀錄,也囊括了最佳劇情長片,以及除了最佳女主角、新演員之外的所有演員獎項,以及外圍的媒體推薦獎。而據擔任評審團主席的香港導演陳果表示,張作驥在最佳導演獎項的最後一輪投票之中,僅以一票之差敗給了以短片《無無眠》獲此獎項的蔡明亮導演。但是張作驥導演拍片時不以劇本讓演員瞭解角色,而是透過他自己從演員身上觀察到的特質與氣韻,在銀幕上用影像將每一個角色都雕塑出如此有血有肉的形象,李鴻其、鄭人碩、呂雪鳳所拿到的大獎與百萬首獎,都已經是張作驥的執導成績最實質的肯定。李鴻其在片中的表現非常令人驚艷,在頒發最佳新演員時竟然落選,還讓看過電影的媒體們都有點失落,沒想到最後一舉獲得今年影帝,當頒獎人唸出他的名字,新聞中心爆出熱烈的歡呼與掌聲,是今年最難忘的一刻。

劇情長片無突破:紮根敘事・開拓新類型,反映再造中的電影產業

而今年劇情長片的入圍作品一字排開,大部分入圍作品的表現皆頗具水準,不論是下半年將上映的《百日告別》、《太陽的孩子》、《青田街一號》,或是已經上映過的《軍中樂園》、《寧靜咖啡館之歌》,亦或是電視電影《小孩》,都有其出色之處。但是整體而言,大家的表現均屬穩紮穩打,雖各有亮點,卻難有特別突出之處。這也是為何在《醉・生夢死》的強勢問鼎之下,其他入圍作品全數鎩羽而歸,僅有《太陽的孩子》獲得觀眾票選獎,《寧靜咖啡館之歌》的永作博美獲得影后獎座。

但這也並非壞事,只是這正反應了台灣電影產業的現狀。在台灣電影市場復甦、大陸電影市場開放之後,台灣一直醞釀一股重建電影產業的氣勢,而其中重要的便是要有能力產出能和市場溝通的作品。因此,台灣電影產業近年將重點放在劇情片的敘事功力,多數的年輕創作者仍是在紮穩基本功的階段,在資源仍然有限、籌資仍然困難重重的當下,先把一個小規模的故事說好,並在傳統的「人文關懷」、「小清新」、「本土勵志」題材外開發更不一樣的類型,例如我們也看到了企圖開創新類型的《青田街一號》。若我們將討論範圍擴大到入圍名單之外即將上映的作品,還包括了下半年將上映的國產鬼片《屍憶》、《紅衣小女孩》等作品,從這更大的視角來看,下半年的國片在題材的開發上,將是一波百花齊放、穩健成長的景況,令人非常期待,也希望台灣電影也能夠獲得更多觀眾支持。

而今年的入圍片單能有如此豐富的樣貌,是因為不論上一輩的張艾嘉、張作驥、後一代的姜秀瓊、林靖傑、林書宇、鄭有傑、何蔚庭等各世代的創作者恰巧都在今年有新作推出,造就了如此一波精彩。明年有誰能夠接續這樣的創作能量,或更上一層樓,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七月開拍《德布西森林》的旅法導演郭承衢、今年年底開拍新片《再見瓦城》的趙德胤,都會是明年備受期待的創作者。

紀錄片功力完整卻力道稍減 

在紀錄片項目下,陳懷恩執導的《如歌的行板》拿下最佳紀錄片與最佳攝影、剪輯三項大獎,也是實至名歸的榮譽。本片除了介紹詩人瘂弦的文學成就,也透過他的生命歷程,也為外省流亡一代的共同回憶,以及台灣文壇興衰兩個重要的歷史也留下珍貴的紀錄,加上流暢而優美的敘事手法,在那一代外省長輩即將逝去的當下,這部紀錄片的完成更顯彌足珍貴。

而趙德胤的《挖玉石的人》也是今年入圍作品中的強勁對手,貫徹了他的創作精神,同樣急切地紀錄轉變中的緬甸社會下,貧苦人民們刻苦尋求溫飽的生存狀態。如果說《如歌的行板》透過一段段精彩訪談重現了時代,呈現了紀錄片優雅婉約引人入勝的一面,《挖玉石的人》呈現的是一部好紀錄片完全不同的面相,它探索紀錄片純粹真實的極致,以自制並幾乎沒有訪談與干預的方式呈現緬甸玉礦工人生活的辛苦與乏味,評審團成員之一的坎城影展「影評人週」單元藝術總監夏勒泰松稱讚趙得胤的作品非常有力,令人印象深刻。其他的入圍紀錄片中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林婉玉的《台北抽搐》被攝者黃大旺受頒本屆「評審團特別推薦獎」的得獎理由說明了這部紀錄片所達到的目的:「黃大旺特異的個人魅力,面對人生的誠直和勇敢,令評審們深受觸動。這個講是對於黃大旺及所有的邊緣族群的致敬。」

除此之外,《牆》持續追蹤兩位年輕更生人假釋出獄後的人生,兩位拍攝者於青少年時入獄,出獄後便必須直接進入社會求職謀生,其中一人更需馬上扛起撫養幼子的重任,在社會最底層面對生活現實的壓力是最無情的考驗。四位導演的敘事完整流暢,也是很好的作品。《Listen, Darling》形式橫跨劇情、實驗、紀錄,僅用10多分鐘的篇幅內言簡意賅地讓觀眾認識兩位視障被攝夫妻超越生理缺陷的深厚愛情。《太陽・不遠》是去年318太陽花運動當下所進行的紀錄創作,事件進行當下需面對瞬息萬變的情勢,因而減損了議題的深度,放在今日來看反而成為本片最吃虧的地方。

但綜觀今年紀錄片項目下入圍的作品,在議題與影像美學上的突破皆不若往年《金城小子》、《築巢人》、《不能戳的秘密》來的深刻有力,而過去五年台灣紀錄片能夠蟬聯五屆百萬首獎的原因,便是在於相較起當時的劇情長片,紀錄片往往能夠從真實世界中的人性、現實與影像之中,粹煉出超越劇情片的視角與深度,或是衝撞觀眾的視野。希望明年也能看到更多挑戰觀眾視野的紀錄片作品。

短片仍以敘事題材當道

短片一直是創作者的練功房,有人在此紮穩腳步,也有人在此尋找新的可能,蔡明亮導演的《無無眠》將「行者系列」的短片推展到一個新的境界,並且從極為日常的生活景象、人體的運作微觀視角中粹煉出超脫凡俗境界的影像。而獲得最佳短片的《保全員之死》則是非常機智的將近年社會現象編寫進了這則短短的故事之中,並起使用偽紀錄片的方式拍攝,真真假假,趣味十足。除此之外,柯貞年的《溺境》在劇本與技術環節上皆有高水準的表現,非常具有潛力。而其他入圍作品也都在敘事功力上著墨甚力,而袁廣鳴導演為時僅五分鐘卻耗費兩年拍攝的錄像作品《棲居如詩》被分在短片項目中則顯得吃虧。

動畫片技術擺第二 文本仍是評審著眼點

筆者認為動畫片是許多電影競賽中較難評比的項目,有人展現各種技術環節的精緻純熟展現作品的娛樂潛力,也有人透過簡約的手繪風格表達深刻的作者情感,《自動販賣機》以繪本風格的畫面畫出當代消費社會的寓言,獲得評審青睞拿下「最佳動畫片」。但其他作品也都有不錯的表現,《關・愛》運用樂高、俄羅斯玩偶等素材拍攝停格動畫,深刻描繪出華人社會下的母子關係,《七點半的太空人》則是一部製作細膩精良,又充滿童趣想像力的作品,我們在《黑熊阿墨》裡則可以看到傳統動畫片中的那份趣味與感動。

 

今年的得獎結果如實反映了台灣電影的發展現狀,而從《醉・生夢死》橫掃大獎,與蔡明亮以《無無眠》獲得最佳導演獎的結果看來,評審團們還是期待創作者能夠在說好故事之外更上層樓,更勇於使用影像語言貼近角色、詮釋真實,探索生命的本質。筆者也期待在未來看到更多新銳導演展現電影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