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的是阿翔的焦慮,還是張孝全的不安?––張孝全談《念念》

502
2015-04-09

在兩週前的香港電影節擔任開幕並舉行世界首映之後,張艾嘉導演集結張孝全、柯宇綸、梁洛施等實力派演員合作的新作《念念》,終於準備在本週五與台灣和觀眾見面。

本片述說一個發生在一對情侶阿翔(張孝全飾)與育美(粱洛施飾),與育美失散多年的哥哥育男(柯宇綸飾)三人各自面對來自親情缺憾的執念與和解的故事。張孝全在片中飾演一位從小和遠洋船員父親聚少離多,最後失去父親音訊的年輕拳擊選手阿翔。儘管技不如人,阿翔仍固執地不斷爭取出賽機會,他和梁洛施飾演的藝術家「育美」有一段跌跌撞撞的戀情,女友像是他運動員生涯中的累贅,卻又是他離不開的那個人。

父親是拳擊手阿翔的阻力,也是動力

之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張孝全曾說他決定是否接演一個角色,要看他是否認同這個角色,而拳擊手阿翔和他父親之間的關係,以及阿翔面對困難的執拙,是讓他接下這個角色的最大因素。「拳擊和父親是阿翔人生最大的動力與阻力」張孝全說。在他和導演對這個角色的設定裡,阿翔從小就被父親託付給擔任拳擊教練的老友,拳擊對他而言,和父親之間有著不可分的連結,似乎只要把拳練好,就可以更接近父親。因而,儘管天賦不足,在擂臺上屢不得志,阿翔卻仍然頑固的堅持爭取出賽機會,不惜和教練翻臉。

在張孝全的眼中「阿翔是一個又臭又硬的東西。」這個角色身上的挫折與壓抑,其實來自於他對於自身問題的逃避,「人都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只是他願不願意承認」張孝全說自己也時常遇到同樣的情境,而阿翔對於父親的執念,成為他頑固堅持打拳的動機,但是也正是這些執念「使他必須停留在過去,無法往前走,讓和育美的關係產生問題。」

張孝全在阿翔這個角色身上的投入與用心,連首次合作的導演張艾嘉都大讚張孝全讓阿翔在鏡頭下真的活了起來。這是他第一次和張艾嘉導演合作,張孝全回想這段經驗,他說「和張姐(張艾嘉)合作的感覺很奇妙,覺得我自己真的像一個大人,是我自己要去面對這個角色。」這樣的感想,來自於張艾嘉導演開放的導戲風格。

首次和張艾嘉合作
張孝全從導演「美式風格」找到自在的詮釋方式

張孝全用「美式風格」來形容張艾嘉的導演方式。他所謂的美式,指的是一種開明並且循循善誘式的導戲方法。在開拍前,張艾嘉導演都會和主要演員針對角色背景,以及角色彼此間的關係深入討論,但她並不會告訴演員她對角色的看法,而是提出很多關於角色與關係的問題。面對張艾嘉的提問,張孝全說如果他回答不清楚,她又會繼續丟出問題,直到她真的覺得張孝全沒看見什麼的時候,才會給他幾個方向思考。

完成角色討論進到拍攝現場後,張艾嘉導演是不會給演員任何指示的,一切就好像告訴演員「你來吧!角色是你的。」每拍完一個鏡頭之後,張艾嘉也不會給演員任何指示,只會跟演員說「好!」或是「再一個」,也不會告訴演員為什麼。

這樣的導戲方式,張孝全是第一次遇到。但事前已針對角色有過如此透徹的討論,再面對這樣的導戲風格,不會比較有把握嗎?張孝全笑笑的說其實沒有,他也是慢慢在過程中才找到這種全權詮釋的自信。「演員是很需要肯定的」他說,因為這樣,在開拍初期每聽到導演喊「卡」,他都馬上回頭看張艾嘉導演的反應,但她對於演員的表演卻都沒有多說,反而讓他很沒有安全感,心中漸漸產生很多疑問與不安。「可是慢慢拍下去,反而變成一種自在。」那個自在,我想是導演完全放手後,演員得以全心全意以自己的方式進入角色產生的踏實感吧。

從感受角色狀態詮釋:是角色的情緒,還是演員的情緒?

導演給予極大的空間讓演員沈浸在角色中,但在鏡頭前演員表現出的是自我的情緒還是角色的狀態,也就更要靠張孝全自己掌握了,尤其遇到情感激烈的情境,演員一不小心就會跨過那條界線。有一場戲,教練決定永遠取消阿翔的參賽資格,也逼著他對自己長久以來隱瞞和逃避的問題。在那場戲拍攝過程裡,他便曾不小心跨過了自我與角色的界線。

因為這是場非常重要的戲,張孝全幾乎從一開始拍攝就在準備,但他準備得越久,遲疑與焦慮也越來越多。到拍攝當天,他回想起自己整個人的狀態,是非常焦慮憤怒的。那場戲的拍攝是一鏡到底,在第一次拍攝進行到阿翔準備跟教練搶拳擊證時,「我突然感受到『感覺要來了』,那感覺就像是積壓了一個月的不確定、焦慮、憤怒準備要爆開來的時候,張姐就突然喊卡了。」

當下的張孝全非常錯愕,但張艾嘉導演也沒多說,只是先要他放輕鬆,待會再拍。滿腹疑問卻還是不好意思問導演為什麼喊卡,他只好坐到一旁休息。過了不久,導演拿來電腦播了一段小阿翔在練拳擊、父親偷偷來探望他的戲。張孝全回憶,在看的當下,他的心中還是有很多的疑問與負面情緒,但是看完之後,張艾嘉導演跟他說「你想想小阿翔的倔強,你看看小阿翔的眼神,放輕鬆,休息一下。」說完就離開了。聽到這番話,張孝全整個人就靜下來了,也沒太多之前的情緒,接下來這場戲也就順利的拍完了。

「拍的當下沒有多去思考這到底是什麼,但後來仔細回想,如果在第一次我爆發出來,那更多的可能是張孝全的焦慮與不安,而沒有那麼接近阿翔的狀態。」張孝全回憶,小阿翔的影像反而提醒了他,讓他重新回到角色內心之中。其實這也可能是每個演員都容易遇到的情境。張孝全以自己為例,當他面對情緒很重的戲時,他會花很多時間準備,「但我總是不會記得在真正上場時把這些東西丟掉,所以我常常會把自己放到框框裡,在情緒上來講可能達到戲劇上的要求,但是這個情緒的動機真的符合角色的狀態嗎?還是純屬我個人內心的情緒。」雖說演員不免會從過往的人生經歷中尋找類似的情感經驗或情境,做為演出的素材,但他認為「(角色)經驗和(人生)經歷絕對很不一樣。我可以用自己的生命經歷,或是為自己製造一個貼近角色的情緒;那跟我因感受到角色的狀態,而由內而外創造的表現,在銀幕上差別或許並不大,但那真的是完完全全不同的東西。」

不論商業或獨立製作皆全力以赴

片約不斷,張孝全近幾年的演出橫跨兩岸的商業電影與獨立製片作品,似乎在兩者間取得不錯的平衡。但在商業電影與獨立電影兩者之間,演員的揮灑空間是否有所差別?他認為若以演員為中心去思考,不論參與哪種類型電影都是表演,只是因為媒介或需求的不同,自然需要不同的拍攝方式,而且商業片不一定只有一種拍攝方式,獨立製片的拍攝模式也很可能和商業片沒有什麼兩樣。

《念念》是張孝全在2015年第一部和台灣觀眾見面的電影,他共計將有三部電影將會陸續上映,成為今年大銀幕上的常客。除了《念念》之外,張孝全主演的另一部國片《青田街一號》也預計將在今年夏天亮相,去年完成拍攝的香港動作片《迷城》也預計於今年上映。除此之外,他也參與關錦鵬導演的中國浪漫愛情電影《戀愛中的城市》也已於一月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