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穿越螢幕與觀眾的遙遠距離?-談《最遙遠的距離》與《穿牆人》(上)

133
2013-07-05

在十一月份一前一後相隔一週上映的兩部國片,《最遙遠的距離》及《穿牆人》似乎從影片宣傳初期就十分有緣,或者說,兩部影片不得不在有限的國片曝光管道裡相互競爭。在國內國片最重要的映演及競賽舞台-台北電影節-期間,很明顯地,《最遙遠的距離》在新聞曝光、競賽結果上都搶盡鋒頭;一方面是因為其他競賽影片多已上映過,或為短片,而《最》片被選為開幕片外,又有國片當紅氣質女明星桂綸鎂擔綱演出,理所當然地成為影展宣傳操作中最容易著手的焦點。反觀《穿牆人》,雖然有藝人路嘉欣的演出,但都是螢幕新面孔的男女主角張永政、李佳穎對於影展主要觀眾群來說,似乎吸引力不足,反而是導演鴻鴻累積的個人風格成為某種小眾影迷的觀影焦點。



在台灣以導演為創作暨宣傳核心的觀影文化中,《最》片的導演林靖傑對觀眾來說幾乎是全然陌生的,但這部電影的誕生卻環繞著另一位劇場傳奇人物-陳明才,他才氣縱橫卻短暫的一生為《最》片增添一抹傳奇色彩,多少有些引起「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這樣的效應。就宣傳而言,兩部影片先天條件上各有擅場,影展之後為院線上映同樣在宣傳手法上採用了「愛情」的主題,但在視覺風格、故事類型上卻是截然不同。《最遙遠的距離》走的是國片傳統強項老路子-寫實主義,在花東一帶拍攝的旅程有些巧合地呼應了《練習曲》所引起的「本土」風潮。而《穿牆人》故事科幻,視覺上更是採用了多種實驗技巧,企圖打造一個奇幻與超現實的異世界。綜觀以上條件,這兩部片應該可以在國片市場上各自打開一片天空。



然而,檢視兩部片上映以來的成果,《最遙遠的距離》上映兩週以來,在台北市已累積恰恰好突破兩百萬的票房成績,而《穿牆人》無奈得面對大部分國片的窘境-放映為期一週就必須下片。也許《最遙遠的距離》的確託桂綸鎂的福,獲得較多的主流媒體注目以及大眾通路的曝光(如搭配便利商店的咖啡廣告),但觀察這兩週間票房的穩定成長,首映連週末三日即達到98萬的票房,週後週間每日有約十萬的穩定數字,第二個週末再次達到61萬的高峰。追根究底,《最》片能夠有如此穩健的票房表現,剝除了各種宣傳上的優劣勢與手法,一個能觸動人心的故事,人親土親的場景,具有感染力的演員演出,才是本片能建立口碑吸引更多觀眾買票進戲院的根本要素。



雖然海報上是(全台帶耳機最上相的)桂綸鎂,但平心而論三個主要演員中,最搶眼的無疑是飾演精神科醫師(或心理諮商師)阿才的賈孝國,而導演所描述「眼神專注、清澈而深情」的莫子儀演出因情傷而踏上自我放逐/追尋旅程的錄音師也恰如其份。比起善於戲劇治療的精神科醫師,單純正直、追尋「福爾摩沙之聲」的錄音師,桂綸鎂所飾演的受困於不倫戀的上班族女郎小雲,的確較少能夠外放發揮的空間;不過也可能只有桂綸鎂才經得起導演大量特寫鏡頭的逼視,觀眾們也願意凝視著她安靜真實的臉孔幻想她心中也許翻騰的思緒;同時藉由大特寫鏡頭,將城市的紛擾隔絕在鏡頭/小雲/觀眾之外。雖然不是每個觀眾都有「戲劇治療」的經驗,甚至令人懷疑現實生活中會否有治療手段如此激烈的醫師,但阿才終日面對他人的糾葛心理與失控情緒,卻無法為自己的情緒尋找一個出口的窘境,的確是現代社會常見的情境。而小湯令人心碎的失戀告白,傻氣地執意完成過往的約定,不需要任何藝文陶冶的背景就能被莫子儀誠懇的演出打動。在花東部分,寫實風格以最樸實簡單的形式呈現自然之美,在許多大遠景中,一種療癒鎮靜的氛圍透過時間緩緩溢出鏡頭。



原本一個為劇場鬼才打造的劇本在分裂為三條意外交會的故事線後,不知是否有完成導演個人對好友的追憶與致敬,但起碼讓不同年齡層、背景的觀眾或多或少從中認同相似的生活情境。而阿才、小湯在花東的放逐之旅,途中所遇見、發生的鄉土民情是如此地熟悉,讓兩人結識的「松鼠仙人跳」事件更是一絕!當觀眾分享著他們兩人的心路歷程,花蓮海岸的浪聲對身在台北都會捷運上、辦公大樓中的小雲的召喚,何嘗不正是召喚著到漆黑戲院裡尋找短暫解脫的觀眾。如果說《練習曲》引發單車環島的熱潮,《最遙遠的距離》可能激發人們對於自然環境聲音的興趣,在傾聽大自然的同時,也許會聽見長久以來被淹沒在城市的微弱心聲。



雖然故事在阿才、小湯短暫相會又分離,小雲追隨著「福爾摩沙之聲」到花東旅行之後,顯得有些空白與薄弱;當地歐巴桑反問小雲:「阿小姐,你找那個聲音有什麼意義嗎?」,小雲沈默無語之際,也許觀眾也不免感到尷尬?小雲的行為動機始終不夠明確,比起兩位男主角的恣意揮灑,有些浪費了桂綸鎂的才能。統整電影故事、表現手法、以及宣傳操作來說,《最遙遠的距離》吸引觀眾的是寰宇共通的失戀傷痛、寫實拍攝的自然場景、熟悉的演員臉孔;至於詩意如片名的標題,則由觀眾個人去細細體悟或聯想。我個人認為本片的宣傳操作經費與規模還遠不及某些大卡司國片,但從故事起源、製作過程到電影成品,誠懇的態度與情感的真實賦予了《最遙遠的距離》一種確實的重量與存在感,是一部能夠在人的心上腦海中留下印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