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或許問心臟:「NO!我抗議——真相與勇氣的華麗冒險」影展導讀

395
2013-07-05

每年的二二八,都是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我們去謹記、慎思與討論,過去的歷史、現今的光景與未來的發展,檢視屬於我們的歷史、人權與政治省思。藉著影像的力量,一同討論、借鏡與銘記逝去的亡靈與思考未來踏尋的道路。

今年將以勇於說「NO」,勇於追求真相,勇於反抗權威壟斷或不公不義為主題! 高雄市電影館於2月22 日(五)起所策畫的「NO!我抗議——真相與勇氣的華麗冒險」主題影展,以歷史中的非典型革命為出發點,探討在時代背景中,對抗政策與權力的個人與行動!本展包含三部由電影館進行國際獨立邀片、全台獨家的三部電影,如入圍2012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愛在戰火迷亂時》,還有台北同步上映、探討用廣告、公投救國的《NO》等秒殺強片,透過影片喚醒當代人民的激情與理想,從而鞏固自身,發揮更強大的力量!


「方北路/五十塊買來新氣象/遠方卻還是霧茫茫/不選擇/明天不去問市場/自由或許問心臟。」

——萬能青年旅店《烏雲典當記》

1942年,白俄羅斯。德軍佔領的蘇聯西境小鎮。一件火車出軌意外被視為叛亂意圖。鐵路工人蘇山亞(Sushenya)涉入其中卻被釋放,引來鎮民猜疑,以及兩個地下反抗組織成員的質問和殺意。

《在霧中》改編俄國小說家Vasil Bykaŭ的同名小說,在日常的手持攝影和靜謐如畫的視覺之間,順暢轉換;鏡頭穿梭深林與屋宅,循著不斷逃躲和尋找的步伐,直視人的徬徨無助;情節兵分三路,交織人物的「現實處境」和過去的「關鍵事件」,生存與抉擇的難題,在戰火的陰影與迷霧之中具體浮現。

本片的張力,來自三人性格上的鮮明差異。三段倒敘重現事發前夕,分別帶出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在形式上也工整地與小說呼應(三次淡入/淡出的剪接),彷彿逐一進入各個章節。在處理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時,有饒富深意的象徵:永恆交替的日夜,對照著人心的光與暗、變與不變;那片永遠讓人迷惑迷失的樹林,勾勒出人類激烈難解、卻一再重複的相互傷害,竟苦無出路?徒然的終局,彷彿導演精準算計的必然。


▲《在霧中》電影劇照

短片《三月六日》,同樣精於「算數」。香港年輕導演黃進(與陳楚珩共同編劇)的短片取材現實事件,人物自然鮮活,對白精準有效,剪接也俐落直接。

2011年3月6日,香港,反政府財稅預算案遊行。但本片精采的對峙不在街頭,而在警局:三個警察和三個參與抗爭的年輕人(大學生、在現場拍攝的傳播系學生、服務生)。 「這個世界誰沒有捱過?」「但現在是捱到死都沒有出路呀!」來回交鋒的對白,論辯彼此的衝突和誤解所在,並在階級身分的矛盾之中(警/民;兄/弟;世代之間),探問「正義」。

導演有清楚的觀點,透過對白和表演對應現實情境;既刺探人物的立場異/同,也戳進主流媒體未能深入的意識癥結。片末,這一夜人車川流, 理解/和解之路仍迢迢。

《彩虹保衛隊》的喜劇元素,從故事主線:四個「恐同」的大男人一一加入護衛同志遊行的行列,便知一二。但糖衣之下,卻是人的性別、立場與身分都重新回到「身而為人」的基本盤去考量。同樣取材現實事件,性別人權、婚姻自由等嚴肅議題,被寫成一齣意外與和解的悲喜劇。且看這對同志伴侶(獸醫和劇場導演), 四個大叔和一對異性戀人,如何堅挺面對、促發對話和改變的可能。

在《老人與貓》中,歷史和真相的長路走得更遠。從911到二戰,從加州到廣島。一年的鏡頭之中,日裔美人吉米三力谷(Jimmy Mirikitani)的流離身世、對藝術的獻身執著,以及與記錄者之間的情誼,構成片子的主旋律。鏡頭之外,戰爭的遺害、反省與國家/國族情結,持續糾纏。


▲《老人與貓》描述日裔美籍藝術家吉米三力谷的流離身世

三力谷先生的繪畫世界,一再出現集中營場景、男孩身影、貓與柿子,在視覺上予人強烈印象。片子的轉折是911攻擊。高齡八十的街頭畫家搬進導演的公寓。美國的社福制度,與老先生對美國的不信任,形成難解的張力;日/美「雙重身分」的背後,早年記憶和歷史事實逐一浮現。

我喜歡安養院的段落。因其說明了藝術不僅作為獨自的陶冶,更是與人交往交流的形式與媒介。一如攝影機窺探的鏡頭,也可以溝通。雖然歷史細節或有待深入,但影片在生活記錄、情感耙梳與檔案文件的呈現之間,取得不錯的平衡。

片尾,老先生重回記憶現場,終於從歷史的夢魘和幽魂中稍事解脫。或許說明了傷痛不是說放下就放下,說超越就超越:關鍵還在事實的還原拼湊、新的觀點和不同世代的陪伴(而非塑造另一種霸權意識)。

時間來到1988年。憂懼的智利民眾尚未自軍政獨裁中解放,但國際輿論的氣壓,已蔚然成風。影片《NO》改編自舞台劇本,透過歸國廣告導演Rene的眼光(蓋爾賈西亞巴納 飾),重現這充滿不確定的Yes/No公投宣傳戰(決定未來八年是否仍由皮諾契Pinochet在位)。


▲ 《No》回顧了智利自獨裁軍政權解放的歷史

本片碰觸歷史,更探索媒體/政治/生活的複雜關係。敘事主線聚焦在男主角受邀參與宣傳片製作的過程,但自覺地避免了英雄主義的過度簡化,也使宣傳片的操作過程,比較像是節錄或統合了人民長久以來的集體意向。幕前/幕後的呈現,讓人反思影像創作者處理「社會題材」時可能有的投射與想像,而真實的生活體驗,又如何帶來衝擊和轉化。

影片用舊式攝影機拍攝,塑造「時代感」。但厲害的不只復古,更動靜分明:透過電視、現場畫面、字卡和電影表演等不同層次的媒體符號,去表現正/反選項之外,更細微的政治立場,同時凸顯影像的修辭本質。譬如:彩虹Logo象徵以多元發聲對抗獨裁統治;奔放的歌舞MV主打年輕氣息;車窗的雨刷不停擺動,是對新自由的急切姿態;「幸福就要來臨!」的口號,則化為遠方走來的一個巨大身影。(影像言志,但也提醒了販賣與消費之聲聲催情)

本片更吸引我的是關於「人的處境」的細節。男主角Rene和兒子、前妻及女管家之間的相處,勾勒出家/國的矛盾:Rene總玩著兒子的火車玩具,前妻總在半夜離去,管家和他政治立場不同但同樣都面臨體制威脅。Rene目睹了軍警的暴力毆打、經歷了半夜的恐嚇跟蹤, 使他在片尾欲阻止前妻被抓走所挨的那一拳,像是(慣於隱身幕後的)他,終於與(在前線衝鋒陷陣的)前妻,奇異地互通、互感了。

同樣處於時代的關卡,《愛在戰火迷亂時》的14歲女主角卡孟娜帶給我們一個傷心的故事。這一次,要說給未來的孩子聽。

這部孤獨的加拿大法語電影(原文片名Rebelle有反抗、叛軍之意),以非洲境內的內戰為背景,反抗軍時常從鄰近村莊抓走少男少女,訓練成為童兵。卡孟娜便是其一。她能看見叢林裡的鬼魂、預知敵軍行蹤,因而被選為「戰爭女巫」(英文片名War Witch)。戰火襲捲、身世記憶加上強烈的女性特質,不難聯想到另一部加拿大法語片《烈火焚身》。


▲入圍2013奧斯卡、以非洲內戰為背景的加拿大電影《愛在戰火迷亂時》劇照

女孩冷靜的獨白,奇異地對照片中描繪戰亂生活的迷幻色調(也省思雄性、陽剛的人類爭鬥):眩綠的叢林、蒼白色鬼魂、夜晚的營火、陸地的沙塵、生靈的血和河水。生活在絕望和短暫的希望之間,真實上演(奔放的鼓聲瞬間變成槍聲)。片中幾個最殘酷的段落總是安靜滑過,似乎想從記憶中抹去;但如同那些盤旋不去的惡夢,教所有的日常都猶如長夜漫漫。

真正在生命中被擦去的,是女孩的親人/男人們。片末,女孩回到現場,重新面對噩運的起點,以自己的方式安置糾纏的亡靈與殺戮的記憶。我喜歡片尾的處理(即便過於樂觀):女孩不再孤獨承受,痛苦沈重的旅程得以暫歇,新的生命也得到某種呵護。這近乎(活)菩薩意象的人物呈現,對照《在霧中》片尾的暴力終結(同樣具有宗教意涵),非常值得玩味。

看動畫紀錄片《兔子的日落大道》,生命/身分的流離仍是母題。羅馬尼亞藉男子Crulic(音同兔子)離開家鄉到波蘭討生活,卻在義大利無端捲入竊案,自此深陷無天日的羈押和冤獄。第一人稱的敘事觀點,回顧男子的家庭身世,以及異鄉流離的過程。並以旁白、照片和剪紙拼貼等動畫技術,描繪人際關係的變化。人物的性格有效而具體地建立,觀眾也逐漸認同、進入男子的主觀世界。

時而寫意時而濃烈的墨彩,加上跌宕起伏的配樂,引人入勝。絕食行動不僅凸顯了司法/人權環境的冷硬粗劣,也將無所作為的政治人物,搬上檯面。旁白的口吻詼諧,卻冷冷地發人省思。片尾,字幕強調劇中對話的虛構成份,但同時以當時的新聞訪談畫面作結,影人的立場和野心不言可喻。

兔子已離開,但當自由的心臟繼續跳動,我們才可能一步步走過歷史,未來才可能將來。

「NO!我抗議——真相與勇氣的華麗冒險」主題影展2/22將於高雄市電影館登場,2/1開放售票,詳情請見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