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中15」聲音工作坊──聲音、影像加乘下的巨大魔力

368
2013-07-05

在台灣影業發展歷程中,「聲音」工作時常被視為影像構成之外的附屬事項;事實上,聲音對於一部作品氛圍、節奏、乃至調性掌握皆至關重要。「府中15」七月特別規劃一系列與聲音概念和實務操作相關主題課程,於7/21、7/22兩天邀請業界音像經歷豐富的聲音工作者及導演如溫子捷、蔣震道、李昶憲、張榮吉、龍男‧以撒克‧凡亞思等人擔任講師,與30名從100多位報名者中特別挑選出的學員,分享自己的經驗、器材建議和拍片理念。


左起為課程主持人溫子捷、講師龍男導演、張榮吉導演

在7/22「紀錄片導演談影片與聲音之間的關係」這堂課,張榮吉與龍男導演兩位講師和課程主持人溫子捷合作已久,一路從懵懂、摸索、有限資源中開發出新技術、邊做邊學。「如果你沒有錢,那就必須有時間」,龍男導演這麼說。而所謂的「有時間」指的是事前的溝通與了解,他指出當初開始拍攝《沉沒之島》﹝龍男導演擔任監製﹞之前,就與黃信堯導演到混音製作公司了解更多混音的流程,以便在錄製素材時能注意到重要細節;實際拍攝時,若遇到不可預期的「聲音」危機,也會立即與混音公司聯繫,一方面尋求專業協助,另一方面降低後製時因為訊息不一致所造成的困擾。



對拍片各個領域多有涉獵的張榮吉導演,不僅會平面攝影,對配樂、剪輯、特效等影片製作多重環節都略知一二。第一部劇情長片《逆光飛翔》甫獲今年﹝2012﹞台北電影節肯定,在這次課程中,阿吉導演侃侃而談自己的拍片歷程。原本是平面設計出身,卻誤打誤撞從二維空間轉向三維視野,從頭一步步了解影像、聲音,與溫子捷之間有著革命情感造就的絕佳默契,常常是阿吉導演要一段節奏,另一頭便了然於心、著手創作。兩位導演的經歷中顯見「信任」是建立拍片團隊時的一大要件,龍男導演更表示最好在剛開始合作時就讓你的伙伴知道你手上有的所有資源,作品得獎才可能投注更多資金到下一個作品,合作的攝影師、收音師等人也才有機會拿到他應得的報酬。



聲音對一部影像作品來說到底有多重要?阿吉導演以〈味丹多喝水_多運動_上市TVC﹝晚安篇﹞〉為例(http://www.youtube.com/watch?v=c8y1alrbmeQ)。一開始設計聲音時,導演就和負責聲音、配樂的溫子捷由「夜晚的聲音」發想,著手進行無車的街道、無人的遊樂場等場景拍攝,同時錄製微風吹動鞦韆時金屬摩擦聲來強化寧靜感,並以夜間籃球場作為廣告內容主體,特別加強廣告中運動員的呼吸聲和球鞋摩擦地板的聲音,作出寧靜夜晚和激烈運動之間的反差。在拍攝《天黑》(《逆光飛翔》前身短片)時,一場男女主角在後巷爭執的戲就加進了冷氣壓縮機運轉聲增加臨場感,同時也反映演員的紛亂思緒。

張榮吉導演以〈味丹多喝水〉廣告講解聲音設計概念

紀錄片無法如劇情片能夠重置對白等後製,或是在音效上多有著墨,龍男導演在拍攝最新作品《很久》時情況特殊,整個舞台劇組安排的排練時間相當零散,連帶壓縮拍攝時間,只能在架設好設備的固定場地作訪談。而一般紀錄片拍攝,在經費許可的情況下,最好準備收音麥克風等設備,並讓被攝者熟悉所有拍攝必備的器具,甚至讓他把玩,以捕捉更多自然、生活化的畫面。阿吉導演同樣也提到紀錄片因性質不同,無法作太多後製,否則就失去了某種程度的真實;倒是在拍攝《奇蹟的夏天》時,曾經重新錄製所有隊員呼口號的聲音,並且多錄了許多教練喊話、觀眾歡呼吶喊聲等素材,在幾段畫面中作為背景聲,豐富作品內容,影片調性也更為明確。



至於最後混音部分,阿吉導演因為《逆光飛翔》有機會見識中影公司的杜比混音工程技術,看資深混音師傅如何在如倉庫般的工作空間中,變化出各種各樣的聲響,腳步聲、拐杖聲、洗澡聲、水流聲等通通難不倒老師傅。在如此專業的場域錄製聲音特效,並檢視所有錄音素材,他才能更加了解到不同錄製方式、效果和設備的優缺點。



在其他的課程中,講師們也就錄音、收音器材部分作實務面的解說。怎麼也說不完的故事讓現場學員聽得意猶未盡,也讓所有人對影像裡的音樂和聲音有更宏觀的認識。【府中15】主題課程「攝影工作坊」將在八月25、26兩日再度開張,網羅導演與攝影工作者如林靖傑、高承遠、李孟哲、李中旺、王盈舜、洪淳修等人擔任講師,深度探討攝影師臨場的決擇與拍攝時的思考,並根據學員作品來作進一步剖析。即日起開放報名至7月31日截止,詳請請見www.fuzhong15.ntpc.gov.tw/films/class2.asp



本文照片、影片連結,由中映電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