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 10》20 部精彩短片《放映週報》票選結果出爐,獲選的是…

338
2013-07-05
  • 郭致伶、林文淇

2011 金馬影展剛落幕,但將繼續奔馳!為慶祝台灣建國百年,由金馬影展所籌劃的影展開幕片《10+10》,即將在 12 月 16 號起於台北、台中、高雄威秀影城、國賓長春影城、in89 豪華數位影城、今日秀泰影城、欣欣秀泰影城正式上映,更將代表台灣前進柏林影展「電影大觀」的單元,向全世界宣告:「台灣電影很驕傲!」

這部堪稱創台灣影史組合短片最多的精彩影片由 20 位台灣資深和新銳導演共同創作,包括侯孝賢、王小棣、王童、朱延平、何蔚庭、吳念真、沈可尚、侯季然、張艾嘉、張作驥、陳玉勳、陳國富、陳俊霖、楊雅喆、鄭文堂、鄭有傑、蕭雅全、戴立忍、鍾孟宏及魏德聖等導演。以「台灣特有」為主題,每人拍攝五分鐘短片,從溫馨純愛至黑色喜劇,社會寫實到魔幻想像,橫跨各種類型,亦包含如城鄉差距、時代變遷、校園暴力、媒體力量和歷史回顧等議題,全面關照了台灣社會百年來的變遷。演員陣容也是一時之秀,包括舒淇、李烈、高捷、陸弈靜、桂綸鎂、張孝全、柯宇倫等,導演戴立忍、陳玉勳也特別跨刀演出,《10+10》絕對精彩可期。

於 12 月 8 日在光點台北舉辦的「《10+10》前進柏林記者會」邀請了侯孝賢、朱延平、王小棣、張作驥、何蔚庭和陳駿霖等6位導演蒞臨現場。朱延平導演開心的表示:「能將 20 位導演聚在一起共同創作,非常有價值也很讓我感動,這部《10+10》更是象徵了台灣的生命力。」

王小棣導演直言:「起初對要連續看完 20 部不同題材的電影有點質疑,但看完後,結果卻非常的完美,也很令人興奮。」何蔚庭導演和陳駿霖導演皆表示能參予《10+10》的拍攝感到非常的榮幸。另外,何蔚庭導演也透露此次由他執導的短片其實只佔完整版影片的四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三希望以後有機會可以呈現給大家。」為了這部《10+10》砸下四百萬重金的張作驥導演笑著說:「做這一行,很多東西是算不出來的,去做就對了。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機會來了就要把握。」侯孝賢導演認為:「《10+10》不管什麼人看都會感到驚喜,因為它充滿了台灣的創作力。」此外,導演也表示台灣的電影需要政府大力的支持,積極的立法投資,「讓《10+10》這種創作形式能成為常態,讓台灣電影的創作力持續下去。」

《放映週報》對於金馬獎執委會製作《10+10》如此具有高度創意的影片表示高度推崇,認為本片不論在題材上與形式上,都已經具有可以獨立成為一個 2011 年台灣影展的豐富內容。週報的編輯與記者群因此特別列出本片十個值得推薦的項目,在影片院線上映前夕,隆重為《10+10》的20部短片舉辦票選活動。以下為《放映週報》的推薦項目與票選結果。

最佳劇本
獲選影片:〈潛規則〉

其他入選影片:〈回音〉、〈謝神〉、〈有家小店叫永久〉、〈海馬洗頭〉

推薦理由:
鄭有傑導演的〈潛規則〉敘述由高英軒所飾演的導演,在拍攝現場因為一面中華民國國旗而對劇組大發雷霆,因為只要有國旗出現在他所要拍攝的電影中,就無法在對岸放映,因此劇組裡上上下下的工作人員只好絞盡腦汁,想盡各式各樣的方法,設法讓那面國旗從盛怒的導演眼前消失。

〈潛規則〉所要傳達的,不外乎是台灣電影在拍攝時所不斷面臨的難題。因為國家主權和政治紛爭的介入,讓拍攝電影這樣一個充滿個人熱忱的工作變得綁手綁腳,也讓象徵台灣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電影中成了不能出現的秘密。如此複雜的政治因素,包覆在〈潛規則〉幽默詼諧的故事氛圍裡,變成了令人看了不禁會心一笑的輕鬆喜劇。

其他入圍的影片像是鍾孟宏的〈回音〉、王童的〈謝神〉、吳念真的〈有家小店叫永久〉和陳玉勳〈海馬洗頭〉中,雖然都只有短短五分鐘,但不論是於對社會議題的探討,對懷舊事物的著墨和對人類情感的描述,在敘事上都可說是風格獨具、言簡意賅的佳作。(陳俐瑋)

最佳創意
獲選影片:〈到站停車〉

其他入選影片:〈海馬洗頭〉、〈釋放〉、〈諸神的黃昏〉、〈潛規則〉

推薦理由:
沈可尚的〈到站停車〉描寫緩緩行駛鄉間路上的一輛公車,忽遭一名形色慌張的陌生男子攔截,女司機謹守公司規定,為難地說明不能開門,正當兩人僵持不下,驚人的轉折令所有人措手不及,倒抽一口涼氣……。

本片以半紀錄式的黑白攝影,捕捉公車內的散漫細節,人煙稀寥的背景中,除了空蕩的環境音外沒有太多對白,氣氛壓抑低調,令人想起青山真治《人造天堂》的序場,及何蔚庭的短片〈夏午〉,迸發的驚悚力度卻絲毫不輸前者。荒涼田梗上豎起一面面大型土地拍賣公告,這個再俗常不過的台灣景觀,卻隱藏某種鄉野間的渾沌暴力與惘惘威脅,危機的根源究竟來自黑道、政府,還是被規則制約的冷漠人心?是影片丟向觀眾的尖銳探問。

同樣入選的〈海馬洗頭〉有個乍似《王牌冤家》的人工失憶故事,但陳玉勳的黑色幽默及「剪接」手法更令人拍案;王小棣的〈釋放〉中類似默片的穿插字卡以及後段的音畫調度,也頗耐人尋味。(楊皓鈞)

最佳喜劇效果
獲選影片:〈謝神〉

其他入選影片:〈潛規則〉、〈海馬洗頭〉、〈有一好沒二好〉、〈釋放〉

推薦理由:
身負《10+10》的開場重任,王童導演的〈謝神〉毫不費力的達成吸睛使命。本片敘述一對兄弟為了還願,不辭勞苦,身背謝禮,到山上的小土地公廟謝神。劇情取自台灣傳統民間習俗,但導演的處裡手法讓本片跳脫窠臼,為傳統注入新意。在劇中,現代感與傳統味不時交錯出現,於突兀間產生爆點與幽默。誰會想到,過去的謝神專用的歌仔戲,如今卻進化成請神明看潮到不行的《阿凡達》3D 版!

與本片一同入選的還有〈釋放〉、〈潛規則〉、〈海馬洗頭〉和〈有一好沒二好〉。〈釋放〉中聲音與畫面一山不容二虎,用「口技」來猜生活畫面令人發噱,你可知老奶奶吃飯或微風拂過竹林的聲響是什麼?〈潛規則〉很熱血,充滿電影魂,最終的爆點令人拍案叫絕;天馬行空的〈海馬洗頭〉在劇情和剪接上造就出黑色喜感;〈有一好沒二好〉將女體展演的禁錮與限制用詼諧的方式演出,用膠帶固定NuBra真是人間酷刑!

〈謝神〉與〈有一好沒二好〉第一輪因得票數相同進入PK賽,由於〈謝神〉從畫面、劇本乃至演技都幽默不斷,最終勝出,有拜果然有保庇!(Gina Wang)

最佳女演員
獲選者:李烈(〈海馬洗頭〉)

其他入選者:曾珮瑜(〈初登場〉)、桂綸鎂(〈Key〉)、林辰晞(〈有一好沒二好〉)

推薦理由:
近來轉戰電影製片的李烈(《艋舺》、《翻滾吧!阿信》)以其在陳玉勳的〈海馬洗頭〉中的表現,獲選為本系列短片中的最佳女演員。李烈飾演一位癡戀無果的中年女子,前往神秘的「海馬洗頭店」想洗去戀情中的痛苦回憶。在這部超現實又有著黑色風格的短片中演出,使得李烈在詮釋角色時必須誇大情緒,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勾勒出角色背景,卻又不能流於煽情艷俗,李烈收放得宜的表現成功地為這部電影鋪陳基調,同時也讓本片結局的力道更為強勁。

此外,獲得入選的還有曾珮瑜,她在〈初登場〉(陳國富)中飾演出現在「群星會」後台的神秘資深歌星,鼓勵初出茅廬卻出錯挨罵的小新人;還有在〈Key〉(戴立忍)中,挑大樑詮釋公寓大廈單身住戶的桂綸鎂;以及在〈有一好沒二好〉(蕭雅全)裡飾演趕赴母親喜宴女子的林辰晞。(洪健倫)

最佳男演員
獲選演員:柯一正(〈海馬洗頭〉)

其他入選演員:戴立忍(〈回音〉)、李冠毅(〈唱歌男孩〉)、張孝全(〈256巷14號5樓之1〉)

推薦理由:
在陳玉勳導演短片〈海馬洗頭〉中,飾演洗頭店老闆的老牌導演兼演員柯一正(《茱麗葉》、電視劇《那一年的幸福時光》)獲選為本系列短片中的最佳男演員。柯一正一別以往的銀幕形象,以帶著非寫實風格的演技,在本片中詮釋一位能將記憶洗去與回復的洗頭店老闆,他細膩的表情,與誇張卻不過火的肢體動作為這個角色增添了一股詭譎的神祕感。

同時入選最佳男演員的,還有在票選結果中和柯一正僅有一票之差的演員戴立忍,戴立忍在〈回音〉(鍾孟宏)中飾演遭霸凌學生的叔叔,其角色是本片的點題關鍵,他內斂卻爆發力十足的演技襯托出本片關注議題的殘酷之處。此外,入選的還有〈唱歌男孩〉(楊雅喆)中飾演男同學,有活靈表現的李冠毅(《囧男孩》)。(洪健倫)

最佳新人
獲選新人:李侯漏圓(〈有家小店叫永久〉)

其他入選新人:周洺甫(〈諸神的黃昏〉)、小甜甜(〈無國籍公民〉)、丘芹銓(〈唱歌男孩〉)

推薦理由:
〈有家小店叫永久〉描述嘉義鄉下的一家傳統雜貨店,因為受到新式便利商店開張的影響而逐漸式微。素人演員李侯漏圓老太太飾演雜貨店主人臭蝦仔嬤,有著台灣傳統阿嬤的誠摯質樸。片中沒有誇張的演技來表達呼天搶地的爭執與對質,有的只是臭蝦仔嬤第一次演戲的純真:無論是聽到打賭要求、心中不安的低頭不語、面對老鄰居不再光顧的落寞、看著已故丈夫照片的思念與輕柔祈求,或是高興時喜不自禁的真情流露,都牽動觀眾的心。臭蝦仔嬤對永久雜貨店的真摯深情與台灣親切自然的鄉土人情味,都在她的舉手投足間表露無遺。

此外,在〈諸神的黃昏〉中,飾演死刑犯的周洺甫,深沉內斂,引發人們的深思;小甜甜在〈無國籍公民〉所飾演的緬甸孤軍遺族,不同以往的螢幕形象,情感投入至深叫人動容;〈唱歌男孩〉裡的丘芹銓飾演面對體罰嚴重的師長,外表順從但內心澎湃的好學生,也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吳若綺)

最佳懷舊影片
獲選影片:〈黃金之弦〉

其他入選影片:〈有家小店叫永久〉、〈初登場〉、〈小夜曲〉

推薦理由:
最佳懷舊影片向過往的時光致意,讓觀眾記得台灣土地上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懷。入選影片中〈有家小店叫永久〉講的是所有現代化的故事-傳統終將淘汰。但吳念真既不批判,也不煽情,而是用小鎮雜貨店母子的賭注,為人情可愛板回一城。侯季然導演的〈小夜曲〉藉由一首流行歌曲的廣播,穿越台灣57年,串起聽眾與歌者的情感,婉轉迷人。〈初登場〉窺視鄧麗君在 15 歲登台前一段如夢似幻的奇遇,或說心境。切角獨特,還以巨星本色。陳國富自掏百萬搭景,重現民國 57 年《群星會》的後台,復刻味濃、完整度高,票數緊追在得獎的〈黃金之弦〉之後。

獲選的〈黃金之弦〉記敘一段女兒回老家的午後時光。女兒在接過母親傳下的金條首飾的同時,彷彿也接過整個家族流傳下來的故事。黃金乃亂世之寶、現世俗物,導演侯孝賢在其中卻看見另一種價值:母女之間的繫絆,在離別中寄予祝福,情感真摯,傳承意味濃厚。全片重返《冬冬的假期》、朱天文外祖父的銅鑼老家取景,又增添另一層懷舊之想。鏡頭在屋裡、屋外切換,畫面靜置,卻能感覺風吹過室堂、孩童在外嬉鬧,一種童年在鄉下非常日常的散淡自若,氣韻動人。置於壓軸,正好為《10+10》做最好的收尾。(王思涵)

最佳人道精神
獲選影片:〈諸神的黃昏〉

其他入選影片:〈老人與我〉、〈有家小店叫永久〉、〈登場〉、〈無國籍公民〉

推薦理由:
人道關懷,向來是台灣新電影以降留給本地電影珍貴的資產。關注同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之處境,同感於他們的內心風景;既是電影人對台灣熱切的凝視,亦是期望電影能喚醒良知、促使社會向上的期許。《10+10》中張艾嘉執導的〈諸神的黃昏〉無疑在影片中深刻地體現這一點。從面對死刑犯的教誨師的話語敘述出發,輔以不時以靜照出現的畫面,讓我們看見一時失足鑄下大錯的少年,如何在大限來臨前惶悚,又如何對那不可挽回的事後感到悔恨和迷惘。而這複雜情緒的交織看在教誨師眼裡,卻也促使他嚴肅審視生命的價值,及寬恕包容的意義。

此外,其他入圍的像是鄭文堂的〈老人與我〉及吳念真的〈有家小店叫永久〉,分別以老人失蹤事件及嘉義鄉下的小雜貨店為背景,以仿紀錄片的手持攝影或者是語言的精準掌控,勾勒出台灣鄉村在現代化進程之下,將要消失的人際之間互相濡沫的情誼。魏德聖的〈登場〉貼身記錄了林慶台牧師在參加威尼斯影展前夕,思考族人命運及自身信仰的隱微心緒。而朱延平的〈無國籍公民〉則以之前的作品《異域》為素材,描寫緬甸孤軍後裔在台灣的困境。(林忠模)

最佳導演
獲選導演:鍾孟宏 (〈回音〉)

其他入選導演:張作驥 (〈1949穿過黑暗的火花〉)、鄭有傑 (〈潛規則〉)、沈可尚(〈到站停車〉)

推薦理由:
〈回音〉以短小篇幅探討台灣社會的霸凌現象,下手俐落,剖析卻冷銳而深切。全片表演精采到位,調度手法驚人,並有著鍾孟宏一貫的作者印記。

影片始於校園廁所的一場勒索戲,男孩的頭被霸凌者套上水桶,天花板滲下的水珠打在上頭,回音滴滴答答響個不停;不久後,男孩家人登門造訪霸凌者家中,展開一場殘酷的報復……。

「回」這個字口中有口,大圈圈內包著小圈圈,彷彿指向校園霸凌之外,包裹著另一層人類社會中無所不在、往返折射的相似暴力;開場青少年霸凌者的表演生動逼真,毫不忸怩,向來在鍾孟宏電影中飾演暴力魔頭的戴立忍,再度令人不寒而慄。鍾導似乎熱愛「昆蟲」符號,片中出現在手旁爬行的螞蟻,搭配受欺凌者如蟲般蠕動的抽搐,除了「人命如螻蟻」的隱喻,更有一抹布紐爾的超現實色彩,但如鍾孟宏過去作品中陌生又熟悉的冷酷異境,它們描繪的,都是再真實不過的台灣社會。(楊皓鈞)

最佳影片
獲選影片:〈1949穿過黑暗的火花〉

其他入選影片:〈回音〉、〈潛規則〉、〈到站停車〉、〈黃金之弦〉

推薦理由:
《10+10》每部短片都極短,在五分鐘左右要能夠表達一個完整主題,同時要能夠抓住觀眾的注意,觸動他們的心,難度甚高。本片的 20 部短片有劇情片有紀錄片,有議題深刻或意韻深遠的社會關懷與懷舊影片,也有形式特出或趣味橫生的創新小品。在票選過程中參與的編輯與記者對於所謂的「最佳影片」有相當激烈的討論,尤其是對於各影片屬性不同,各投票者標準不一,不可能選出「最佳」影片,甚至一度考慮放棄此一項目。最後在確定本項目的最大目的是為了向讀者推薦本片,才順利投票。

張作驥所執導的〈1949穿過黑暗的火花〉能在這短短五分鐘內,透過一個小女孩帶領觀眾回到當年國共肉搏戰的慘烈,同時也在開放大陸觀光的今昔對比中感嘆歷史的作弄,是《10+10》裡最令人震撼的「大片」。張作驥導演過去以關懷台灣社會底層人物的寫實片見長,此次參與本片的製作,為了短片不惜自掏腰包,以四百萬的製作成本拍攝,成果令人驚艷。

除了〈1949穿過黑暗的火花〉,這次入選的其他幾部影片〈回音〉、〈潛規則〉、〈到站停車〉、〈黃金之弦〉各有出奇制勝的獨到之處,也分別在其他項目裡脫穎而出獲得入選。本片上映後,讀者不要錯過這次看一部片=看一個影展的難得機會,看完影片後,可以從這 20 部精彩短片中選出你自己心目中的最佳影片。(林文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