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總務變大製片 《雞排英雄》製片推動世新廣電學友會

315
2013-07-05

世新大學廣電系是台灣電影教育的老牌院校,幾經院系改制,畢業校友數萬、縱橫於影壇,兩年多前以「一萬元找一萬人」活動,動員尋找畢業系友,並宣誓成立學友會,在上(6)月18日終於通過社團法人核定,正式召開成立大會。



成立學友會的幕後推手之一,是《雞排英雄》的製片范健佑,該片是上半年度炙手可熱的台式草根票房大片,才跨進下半年再告登陸、搶攻中國市場。1986年於世新廣電畢業的范健佑,其「小總務變身大製片」故事一時在業內傳為佳話。25年前,他被班上同學選為總務股長管理班費,畢業那年並未退還款項,他當兵退伍後又隨即前往日本學習電影製片及產業行銷的專業,其他同學各奔東西、少有聯絡。



朋友常戲稱,因這筆班費,范健佑在學期間帳務管理萌發心得,成就日後對電影製片的專業。但這筆班費成為范健佑一班同學之間凝聚向心力的鎖鑰,就並非玩笑話了。畢業20多年後,2008年他們利用這筆班費辦了一場同學會,除了聯絡感情之外,彼此之間也進行電影領域的情報交流和資源合作。他們自問為什麼同屆情誼不能括及於世新廣電各屆系友呢?同學會結束後,因此啟動了范健佑等人另一項計畫,亦即成立學友會籌備工作。



范健佑述說當年世新求學期間,正值台灣新電影之初,市場大好,拍攝《光陰的故事》一時聞名的導演張毅及柯一正皆是世新廣電畢業系友且日後也成為系上的老師、拍攝《兒子的大玩偶.蘋果的滋味》的萬仁導演是學校老師,《搭錯車》導演虞堪平亦是畢業系友,因此就學期間的范健佑及同學們都若干參與了相關影片的製作,受到當時台灣電影新浪潮薰陶,接受新電影時期的導演教誨。范健佑形容與這些台灣新電影時期導演和電影前輩們之間,是屬於「亦師亦友」的特殊情誼。



因此,成立學友會並非獨獨誇耀世新廣電的往日榮光,已回到世新廣電兼課的范健佑反倒陳述,「《海角七號》後乃至今年的《雞排英雄》,正是台灣電影再現新高峰,我們怎麼能不想起當年前輩們『亦師亦友』提攜?」因此學友會似乎有點還願回饋的味道,成立後,據點設立於系辦公室、理事們半數皆為系上現任教師,在台灣影視科系林立、數位器材轉換、驟變的電影環境中,重建世新廣電「亦師亦友」的傳統氛圍。



然而,所謂的「世新廣電學友會」並不希望建立門閥而自限排外,希冀扮演台灣電影資訊、資源交流的連絡站,長遠的目標更期能定期開設影視課程,除了提供學友自修、跨域學習不同的廣播、電視、電影專業,將專業技能、知識,回饋社會教育,開放一般大眾終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