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理想與淚光》 文學與電影交流的盛宴

301
2013-07-05

乍見書名《愛、理想與淚光──文學電影與土地的故事》,彷彿是帶點辛酸淚水,要談勵志,又說夢想的文學電影書。

由台灣文學館策劃,遠景出版社編彙,以「文學.電影.地景」為主題,介紹30部由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從1966年的《幾度夕陽紅》到2008年《一八九五》,書寫橫跨近半世紀的文學電影歲月,內容分析了小說、電影、改編拍攝、藝術特色等,也對照賞析作品裡的今昔地景樣貌。

但最令人驚豔的是,其寫手涵括當今文學界、電影界的諸多大將,包括資深台灣文學研究者張恆豪、作家應鳳凰、亮軒、林明昌等;資深影評人黃建業、張昌彥、藍祖蔚,電影學者陳儒修,電影導演黃玉珊、李志薔等,針對各自擅長領域撰寫《冬暖》、《小畢的故事》、《向左走.向右走》、《玫瑰玫瑰我愛你》、《再見阿郎》、《嫁妝一牛車》、《我這樣過了一生》、《油麻菜籽》、《兒子的大玩偶》等作品。再搭配上詩人路寒袖親自操刀攝影,替文學及電影裡曾出現的地理風貌,拍攝許多引人入勝照片。

台灣文學館定調 大眾取向的圖文書

「這是一本非常豐富的圖文書」,台灣文學館助理研究員趙慶華說:「書中內容採取大眾路線,不會艱深難懂。」

尤其這本書最早可推溯至文建會2008年始推動的「閱讀文學地景」活動,先帶領起一股民眾閱讀文學作品、探索寫作故鄉的風潮;再推出「特搜電影場景」徵文,結合文化觀光推廣文學及電影。去年(2009)台灣文學館,續承襲這一系列活動,策劃《愛、理想與淚光》一書,作為文字推廣記錄。「未來還會舉辦展覽,」趙慶華解釋,依據更深厚的策展觀點,結合多媒體呈現,吸引觀眾目光。

因此,《愛、理想與淚光》並不是宣揚文學獨大的傳聲筒,也不是教你探究「文學如何看待電影與地景」的理論書;而是一本寫給普羅大眾的文學電影書,更是一場文學人與電影人的交流盛宴。

遠景出版社的愛、理想與淚光

本書後記中,隱藏了一段動人的台灣出版歷史。也許正可說明這感性的書名,以及它為何能夠短時間內迅速凝聚眾家好手的背後情感推力。

遠景出版社負責人葉麗晴,寫下一字字的誠懇真摰告白。開頭是她接到作家黃春明的電話,他鼓勵她:「你不要妄自菲薄,遠景是台灣一家很重要的出版社,是大公司……」。

葉麗晴驚喜感動,也悲傷顫抖。

因為她的先生,遠景出版社的創辦人──沈登恩,當年曾到黃春明的家門上貼紙條:「您的小說真的很棒。出您的書縱然會賠錢,我都願意。」

就是這般豪氣相挺、熱愛文學的執著心意,讓遠景一路出版了黃春明的《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白先勇的《孽子》、《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七等生的《沙河悲歌》,鍾肇政的《魯冰花》、《插天山之歌》,以及李喬的《寒夜三部曲》等小說鉅著。

也是這般的豪情願景,讓遠景日後出版一套「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終致負債累累,陷入財務危機。當年書店,常可見遠景書籍的跳樓大拍賣;葉麗晴甚至一度落魄到被地下錢莊綁架逼債的窘境。

難熬日子終究過去,沈登恩2004年辭世。葉麗晴接下出版社,乍見文學館案子,竟輾轉反側。望著先夫遺留下來的多部文學書,她激動萬分,也小心翼翼。先是與熟識的張恆豪、應鳳凰連絡,未料立刻接收到文學、電影界各路人馬的相應支持。短短五個月間,聚集眾多好手,完成了這本書。

「遠景的起落就像這些電影,曾經繁華,逐被遺忘,藉由出版,再顯光華。」即使遠景的盛景不再,葉麗晴說:「但過去曾撒下的文學種子依然茁壯成長」。這本書,是「完美的句點」,也是另一個「希望的起點」。

▇ 國立台灣文學館:http://www.nmtl.gov.tw
▇ 遠景出版社:hthttp://www.vista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