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電影主題之四:女性
當「犧牲」片中亞歷山大做出願意為世界贖罪的祈禱後,竟然發生奇妙不可解的事:郵差奧圖告訴亞歷山大,去找女僕馬利亞,跟她共度一宵。
奧圖在「犧牲」一片中,扮演著篤信一切「無法解釋又千真萬確」事物的人,他出現告訴亞歷山大解決之道,也就暗指了尋找馬利亞,非邏輯理性可解決的,乃是一個暗喻,暗喻著承負重罪者所需要的母性安慰(聖母馬利亞是東正教信仰中母性安慰的力量)。
塔可夫斯基更用幾次出現達文西畫的「三賢朝聖」素描,來強化對馬利亞的暗喻。
亞歷山大費盡辛苦,還摔下腳踏車,終於找到馬利亞,馬利亞看見他的傷,立刻以水洗去其傷上的泥污。(這再度成為一個信仰象徵:滌洗去罪惡安慰其傷)。
亞歷山大告訴馬利亞一個回憶,他曾辛苦耕耘花園想讓母親看了高興,未料辛苦完畢,只看見暴力的痕跡。這彷彿是在交代他對人這一生意義的虛無感。
馬利亞聽完問:「你母親認為呢?」
從母性安慰的角度,每個受創、虛無的孩子的生命,回到母親溫暖的撫慰中,都重新成為無價之寶。
亞歷山大要馬利亞愛他,馬利亞撫慰他,問他內心深處的創傷:「你家人把你怎麼了?」這家人,指的是亞歷山大的妻子,正是亞歷山大的妻子在亞歷山大停止演戲後,瞧不起他,使他成為被污辱與被傷害的人(這再度與杜斯妥也夫斯基筆下的苦難呼應。)
最後當亞歷山大從毀滅終極之戰的夢境轉醒,成為既啞又瘋的人,被送上救護車之前,亞歷山大跑去吻女僕馬利亞的手,當亞歷山大被送走後,馬利亞騎腳踏車去探視他們一同關切的小人兒──亞歷山大的孩子,人類的未來。她撫慰的愛繼續在孩子的身上。
母性永恆的撫慰,是「伊凡」中碎了又不斷浮現的夢、是「鏡子」中永恆的母親的臉、是「飛向太空」中治癒男主角與家人破碎關係的愛人哈蕊、是「潛行者」中等待回家、安慰他的妻子、是「鄉愁」中在俄國家鄉等待的妻子馬利亞、是「犧牲」中的馬利亞,是情人、是妻子、是母親、是永恆的女性馬利亞。
「犧牲」這部片子,最終是藝術家亞歷山大以瘋與啞的贖苦罪代價,換回世界的和平。最後一幕,當亞歷山大送進瘋人院,他的孩子受創的喉嚨已能開口說話,他自言自語的問:「為什麼太初有道呢?」
回到信仰,是塔可夫斯基的終末之語。
太初有道,上帝以話語創造了這個曾經很完美的世界,也需要透過上帝的道─基督─的代償苦罪,讓人與世界回到起初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