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角拍驅魔片,將魔鬼送往有光的地方──專訪《流氓驅魔師》導演林雪燕

767
2024-09-13
  • 採訪
    彭湘
  • 彭湘

編按: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地合製,林雪燕執導,宗子杰、郭書瑤、葛米星主演電影《流氓驅魔師》近日在臺灣上映,以驅魔師故事為題,表現靈幻的神秘故事。本期《放映週報》專訪導演林雪燕,與我們介紹新加坡、馬來西亞現行的電影產製狀況,本片跨越兩地的出品背景,也分享她喜愛的靈異類型臺灣電影。請見本篇專訪。

※※

細數近年亞洲恐怖靈異電影,邪靈附體、宮廟做法、通靈驅魔,可謂一路不敗門派,年年都有新片玩出新高度。去年(2023)有以民俗信仰為基底的系列國片《粽邪3》,混搭泰國嬰靈信仰,穩坐年度恐怖片票房冠軍;今年(2024)則有韓國電影《破墓》結合風水、活死人元素,奇幻指數超展開,一舉在臺取得破億票房。相似題材,若拍的夠大膽、有新意,市場依舊歡迎,觀眾仍然擁抱。

不讓臺、韓專美於前,星馬電影在近年也開始嘗試投入類型電影製作,除了在本地拓荒,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而由新加坡媒體公司投資、馬來西亞政府支持的兩地合作電影《流氓驅魔師》,找來臺灣女演員郭書瑤擔綱女主角,便將於本月登臺上映。

《流氓驅魔師》取材自新加坡驅魔師真實經歷,主角阿傑天賦神力卻抗拒驅魔,只為一個解不開的心結。類型上混搭靈異、奇幻,再加上新加坡擅長的喜劇調性,打造屬於星馬的驅魔電影。起步較晚的星馬商業電影追趕類型片潮流,該如何找尋自己在亞洲市場的定位?乍看儼然是叛逆主角終將接受天命的標準公式,又該如何突破框架?本次跨海訪問來自新加坡的林雪燕導演,從星馬類型片製作市場切入,再深入故事題材的探討,帶領讀者一窺本片的製作背景。

※※

──臺灣觀眾對星馬的類型商業片的市場沒有太熟,過去我們僅較有機會看到喜劇片,《流氓驅魔師》這樣帶有靈異、動作、奇幻元素的星馬片,可謂是頭一遭。先請導演分享這樣的類型在星馬地區的趨勢.以及妳們在製作上的考量?

林雪燕(以下簡稱林):我先說明大概的背景。新加坡、馬來西亞在藝術、電影方面的發展,其實在結束英國殖民獨立之後(1957 年)還沒有太多的進展。雖然在 60、70 年代有一些,但大概要到 20 多年前,約莫 90 年代末,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才真正掀起一波。

而本地的電影在 2000 年之後才拍得越來越多,其中也開始有靈異、恐怖類型電影的發展。相較之下,資本額較大的冒險、動作片,星馬這邊做的比較少。不過,因為馬國有比較多港片、中國片會去取景拍攝,他們反而會多一點優勢可以發展動作類型的電影。新加坡確實比較少一些,所以大家會看到我們經常拍喜劇片型,或就算做動作冒險電影,也會參雜一點喜劇元素。資金是蠻關鍵的原因,這就是我們目前的趨勢。

但我覺得觀眾的喜好在哪個國家都差不多,靈異恐怖是很受到歡迎的類型,再加上一點動作元素,更能吸引到觀眾。這幾年包含泰國、韓國、印尼,當然也有臺灣的靈異電影來到新加坡,都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


(圖/《流氓驅魔師》導演林雪燕工作照;威視電影提供)

──您提到臺灣近期相關類型的作品有在星馬受到歡迎,具體像是哪幾部?這些片也對星馬製作這個類型帶來影響嗎?

林:我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2023)和《粽邪》系列,其他比較多是泰國電影。靈異題材一直都是很受歡迎的類型,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製片商持續有想投入/投資這類型的製作。至於觀眾對本地電影的接受程度,現階段我覺得新加坡人更接受海外題材。但我想,主要是因為我們自己的電影產業發展還不到 30 年,也很需要星馬兩邊一起合作。

──前述也提及,需要相對高資金的類型對新加坡電影來說比較困難。此片在集資、籌備上有甚麼突破或遇到的困難嗎?

林:困難多少一定都有,不過我算很幸運,有遇到了伯樂,也就是投資我拍攝的公司。當時我拿著這個劇本找了一些投資商,剛好碰到新加坡「午言媒體」有意投資這類型的電影。但因為新加坡政府比較不支持帶有靈異事件的內容,反而馬來西亞政府看到這個劇本非常喜歡,也願意投資。所以這部片主要的資金來源,是新加坡民間投資方加上馬來西亞政府,我們也因此去到馬國的檳城取景拍攝。

──在宣傳上主打這部片是在檳城拍攝,選擇此地是否也有甚麼特殊性?

林:其實馬來西亞政府支持我們的唯一條件,就是希望電影可以在馬國拍攝。選擇檳城取景,第一是我本身就很喜歡這個地方,不只是美食,我看中的還有它古色古香的風貌。非常可貴的,檳城還保留了許多殖民時期的建築物,他們也有翻新,但比較是以保留建築原汁原味的方式進行修復。而新加坡就幾乎看不到這樣的景象,我們的政府更注重安全跟結構,基本上一翻新就沒有留下原始風貌了。

檳城有點古老味道的街景恰好符合電影想要傳達的故事,正好也滿足了馬國投資的條件。而且,檳城真的是非常有靈性的地方,拍攝過程中也一直有神明護佑的感覺。

──此次找來臺灣演員郭書瑤演出女主角,是否有基於市場考量?導演未來期待跟臺灣有其他方面的合作嗎?

林:其實我們考量過滿多的演員,而我最主要的考量還是演技,我希望這個角色看起來既可以楚楚可憐,又有一種堅韌。瑤瑤就給我這種感覺,她的身型小巧玲瓏,但同時眼神又可以很堅韌,正好就是我想要的女主角,而她也很快地答應演出。當然,有機會邀請她演出後,就增加了可以來到臺灣上映的希望,不過我是優先考慮演員的演技,才思考市場。

未來如果有機會,我特別希望能有機會到臺灣取景拍片。我其實曾經去過臺北拍攝電視紀錄片,非常喜歡臺北,也因此和臺灣有一點情感。期待再過去拍片,也希望和更多不同的當地演員合作。

──回到驅魔這個題材,東南亞跟臺灣的靈異世界觀本質上是相近的,這部片是改編自真實驅魔師的經歷,請跟我們多聊聊這個故事的原型,妳又是如何發展出後來的劇本?

林:故事的原型來自一個我很好的朋友,他是新加坡蠻有名的驅魔師,不過為人很低調,在網路上找不太到他的資料。就像大家看到的電影裡的主角,他擁有通靈能力,但起初有著自己的叛逆不願接受天命,後來慢慢接受上天安排,用自身能力開始幫助人。至於劇中的感情線,則加了比較多我個人的想法,很大一部份來自我父母的愛情故事(笑)。

其實,我父親在兩年前過世了,但母親一直無法放下,甚至還會陷入父親仍在世的幻想裡,遲遲無法接受他已世的事實。我就將一對情人在面對天人永隔後,還在世的一方無法鬆開手的狀態放在了男主角身上。而通過這個情節,我更想說的是「驅魔師也是人」,在接受天命安排的同時,他們也有柔情、人性的一面。

當我們看這些帶有天命驅魔師之際,也要想想,其實他們作為一個人,會累、會自私,更有著自己的情感,他們會有幽默搞笑的一面,也有為了愛撕心裂肺的時刻,我們不應該把他們看成神一般的存在看待。藉著這個故事,我希望能扭轉人們將驅魔師當成神膜拜的觀念。


(圖/《流氓驅魔師》電影劇照;威視電影提供)

──這麼說來驅魔、通靈這類的文化在星馬算是很普遍?電影中很多奇幻成分也都有跡可循嗎? 

林:星馬人普遍算是很接受(相信)有所謂的通靈人,看得到另一個世界的東西,或有神靈附體傳話、報明牌這樣的事情。但我擁有通靈能力的朋友也告訴我,他是真的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幫到需要幫助的人,而非平白無故的收錢。這也影響了這部電影要傳遞的觀點,簡單來說就是「正能量」。像電影中最後設計的一場戲,就是表達靠神力取得偏門的財務是行不通的。其實人如果心術端正,自然能獲得正向的能量化解問題,整部片主角的轉變也都貫穿著這個理念。

──提到傳遞正面價值,導演設定了一個想拍獨家畫面衝流量的網紅角色,是否也有這層因素?

林:網紅角色的設定更多是反映當前社會現實,現在確實有這樣追求流量的趨勢,我就順勢把它放進來,觀眾也很好理解。

──除了前述,畢竟驅魔題材在各地越來越常見,導演在創作上是否特地加入了什麼在地的或新的元素?

林:元素上是大同小異,但如果說要甚麼特別之處,我想這可能是很少數大家看到不是一路在殺魔、殺鬼的驅魔片。

在我們的片子裡,驅魔師最終把魔送去了另一個「有光的地方」,是這部片比較不同於其他作品的設定。我在這希望強調的是,我們並非要把魔鬼殺掉,而是要將祂們送到另外一個空間被超渡,讓祂們得以轉世投胎。其實魔原本也不是壞的,就像片中呈現的,祂們有各自的因素導致無法進到下一世。

──片中的「魔」隱約影射二戰的日軍,當時怎麼會放入這樣的元素?也有以真實事件為背景嗎?

林:二戰對於我們的祖先、父母輩影響很深遠。在二戰爆發時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是英國殖民地,完全靠英國人保護,但隨著戰時被日本占領,英國人其實一下就不見了,那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很大。二戰後我們重新建設社會,進而脫離殖民統治,分別獨立,之於星馬兩國都是很刻苦的記憶。

而我的驅魔師朋友曾和我提及,很多魔鬼的存在跟前世因果有關,我就在這個前提之下,放入二戰的元素,設定冤死的軍人成魔要報復轉世的日軍角色。

──最後,是否有甚麼想和臺灣的觀眾特別分享的?

林:「人死之後,只要有愛就還有辦法溝通」,我所認識的通靈人也是這樣認為的。我希望藉由這部片表達,只要我們放得下,就可以離開痛苦轉世,而還活著的人其實也一樣,愛可以讓我們解決很多痛苦。

通靈人、驅魔師有著他們的天命,指引魔脫離苦痛轉世,而我認為做為媒體人(影視工作者),我們的任務是宣傳愛。希望通過這部片,大家可以看到痛苦跟怨氣都可以放下,而世界也會因此變得更美好。
 
.封面照片:《流氓驅魔師》電影劇照;威視電影提供

彭湘

畢業於東華大學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政大廣電系。曾任台北電影節節目專員、新竹光盒子戲院企劃,偶爾是電影文字工作者、影像教育講師。近期轉戰影視開發,成為項目企劃新鮮人,期許能以寫作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