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畫分離與記憶探索:2022 鹿特丹金虎獎《EAMI》
導演 Paz Encina
演員 Anel Picanerai
出品 巴拉圭/2022
方於上個月(2月6日)落幕的 2022 年鹿特丹影展(IFFR)因應在歐洲爆發的 COVID-19 Omicron疫情,於今年改採線上舉辦。其中最受關注的老虎競賽首獎金虎獎由《EAMI》奪得,本片是巴拉圭導演帕茲安希納(Paz Encina)的最新作品。
繼 2006 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奪得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的首部劇情長片《巴拉圭的悠悠時光》(Hamaca paraguaya)之後,《EAMI》是帕茲安希納的第四部長片創作。《巴拉圭的悠悠時光》曾於 2006 年台北金馬影展選映,台灣觀眾或許可以期待未來能在台灣看到她這部最新作品。
《EAMI》是生根於巴拉圭的電影,拍攝於南美洲巴拉圭查科(Chaco),以流離失所的原住民社群 Ayoreo Totobiegosode 為背景。查科是地球上森林被砍伐速度最快的區域,電影據此探索當地社群的殖民傷痕與群體記憶。《EAMI》描述一個名叫「Eami」的女童,在熱帶雨林中遊走,這裡是她的故鄉,有她同胞居住於此的記憶,而現在,她必須要離開這個地方。在當地,《EAMI》的字義為「森林」或「世界」,帕茲安希納以帶著神話色彩的方式進行敘事,觀眾跟隨 Eami 的腳步,以出色的攝影與錄音效果探索這座森林,還有 Eami 意圖探索,如今可能難再重現的記憶。
在進入《EAMI》之前,我想快速重提《巴拉圭的悠悠時光》與帕茲安希納。《巴拉圭的悠悠時光》關於一對巴拉圭老夫婦對於從軍兒子的思念,在開場長鏡頭中,安希納以固定鏡位拍攝老夫婦在森林中組裝的吊床,他們會坐在上頭歇息。
在該片,觀眾可以從開場鏡頭中聽見森林中的環境音,還有老夫婦的對話聲,和不遠處的狗吠,而當電影往下進展,觀眾會進一步察覺電影的音畫分離特質,組裝出時間的錯位效果。除了老夫婦當下正在進行的對話,安希納也拍攝老夫婦的農忙活動,當固定鏡位拍攝老先生進行農作時,旁述傳來的對話聲卻是兒子在離家從軍前與父親的對話。觀眾在對話中感受到父子分離的情感,鏡頭上顯示的畫面卻是老先生獨自農忙的木然神情。
觀者會如何理解這個片段?我們是否進入老先生當下的回憶,體驗他在獨自一人時的愁思;又或是,我們是以疏離的方式理解他的人生故事,無法直面他情感時刻的原初樣貌?安希納以沉靜而清晰的方式呈現角色的生命狀態,這些畫外音原先可能會是帶著劇烈悲傷的戲劇化段落,卻因為它被呈現在銀幕上的方式,轉化為生活打磨後的狀態,展開其中的探索:對於戰爭撕裂人類情感的控訴,和「記憶與時間」如何在感受中發酵。
在《EAMI》,音畫分離的效果被沿用。電影開場將近 10 分鐘的長鏡頭,拍攝一個蛋叢與它周圍的環境變化。在這個鏡頭當中,除了風、葉片,鳥獸組合而成的環境音之外,森林中的鳥神 Asojá 以一個成熟的女性聲音進行背景敘述,她喃喃地描述森林如何被指涉白人的「coñone」破壞、人民們逐漸離開了森林,而觀眾也在這個時候聽見遠處傳來不祥的機械聲響。
攝影指導 Guillermo Saposnik 在這顆開場鏡頭當中捕捉美麗的光影變幻,從薄光到夜晚,遠處的火光隨著機械聲響與不安的旁白敘述,開始有限度地照亮畫面中的蛋,在鳥神哀傷的背景獨白當中,觀眾或許會好奇,自己見證的是被砍伐森林的日常一景?抑或是一段神祇具像化的魔幻記憶?在這段表現破壞與恐懼的開場最後,鳥神閉上她的雙目,而承載記憶的 Eami 才踏上森林中迷走的旅程。
安希納同時從事紀錄片創作,她的作品《Memory Exercises》曾獲 2017 卡塔赫納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EAMI》亦帶有紀實性質,穿插在電影中,畫外音偶爾會顯現當地住民多與「coñone」相關的記憶敘述,衝突、疾病,不同文化碰撞的破壞,在其中一段敘述中,觀眾聽見男聲回憶族人被門諾派教徒(Mennonites)驅趕。配合對於臉孔巨大特寫的凝視,住民帶有傷痛的記憶化入 Eami 關於記憶的主題當中。
在非傳統的敘事路徑,與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要完全理解《EAMI》可能是困難的。電影後段,開場的火光意象重新在暗紅色畫面中被強調,觀眾重新見到對 Eami 面部表情的特寫凝視,並連結開頭閉上雙眼的鳥神,以 Eami 睜開雙目為結。比起從中組織意義,《EAMI》透過錄音與攝影呈現森林與住民的面貌,其中的感官效果更能留存深刻的體驗。如 Eami 的朋友,一個蒼老男聲的敘述告訴她,時間是不可逆的,一旦他們離開了這裡,他們將永遠無法再回來,於是記憶愈顯重要,主動去記憶亦愈顯重要。■
.圖/《EAMI》劇照,取自 IFFR,版權所有 MPM Prem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