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antino的眼淚
又來到紐約,最想看的電影便是昆汀塔倫提諾的《決殺令》(Django Unchained)。
搭上了早班火車,提早到了42街,進了一間有25個銀幕的電影院。
早場的Django竟然是半價,7塊美元。
戲院有好幾層高,坐電扶梯一直往上,進了一間可放寬銀幕的院間。
算是大院間,人不多(應該說人很少),真是好。
10點的電影,放了起碼20分鐘的預告,真是氣人。
這些片前放映,讓人感到影像的墮落,或是說預告片毫無新意的剪接手法。
影片開始,音樂放出,片頭字幕打上,馬上進入意大利麵西部片的氛圍。
片長165分鐘。剛經歷長程旅行,雖然有時差,但沒打磕睡。之所以沒跟銀幕點頭,我歸因於Django 許多montage of attractions(編按:吸引力蒙太奇)的設計。如此的設計最多放在暴力的片段中。文明又禮貌的牙醫,開頭突然開槍打死鏈鎖奴隸的兄弟黨,嚇我一跳。牙醫進入小鎮,在酒吧喝過啤酒後,突然打死小警長,又嚇我一跳。到了南方,與莊園「糖果王子」交議完成,牙醫在逼迫下好似要握手成交,結果,對,又突然打死了莊主。我不只又嚇了一跳,也開始想為什麼我還是會被嚇到。
塔倫提諾每次做宣傳,最常被問到的便是他電影中的暴力及語言的運用。Django中的暴力,放在塔倫提諾的作品系列裡看(沒看過《刑房》Grindhouse),可說是有增無減,好似漫畫,近乎卡通。語言滑巧的牙醫,冷不防地用槍解危,異於他文明的表像;且這暴力放在影片開頭觀眾還沒全然坐穩投入劇情,其好似一擊「影拳」(kino fist),將我們的觀影精神震拉進去。到了小鎮,牙醫毫無顧忌地將代表律法的小警長槍殺,讓人納悶;但很快,透過牙醫的說明,瞭解了小律法的不義,小律法外還有大律法(那麼大律法外還有什麼嗎?)。montage of attractions就是一種「出奇不意」的計法,挑戰現成邏輯,意圖導引出新思慮。到了牙醫在莊園以槍擊取代握手,似乎新思慮就呼之欲出了。影片以暴力突襲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表達對美國種族經驗的厭惡,其厭惡到願意製造一個神話來掙脫。
我第四次被嚇到是在片尾:Django與押解員們達成協議要返回莊園,卻在瞬間將礦產公司的押解員們爆破掉(尤其是塔倫提諾所演的角色)。之後,Django穿上俊野的牛仔裝,帥氣地騎上馬,飛速地去救他的「公主」;而籠中的黑人同胞,凝視著 Django,眼中含淚。淚水顯現傷悲,渴望,欲求 - 嚮往著英雄式的黑人男性經驗。塔倫提諾以《決殺令》再次實驗著他從《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便開始的,他獨到的黑白融合,抒發他對美國黑人文化及語言的迷戀。
P.S. 還有一次被震到:牙醫與Django達成共識,形成伙伴,共同騎馬出發,畫面簡直是《搜索者》(The Searchers)的翻版;聲軌配上 Jim Groce 1973年的 〈I Got a Name〉,簡直是聲音的montage of attractions;真是讓人耳目一新。
(作者張小鷹為國內大學電影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