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上班日與冬至的電影學

389
2013-07-05

一個號稱馬雅曆法的世界末日預言,因為好萊塢災難電影的推波助瀾,加上媒體的加油添醋,弄得不少人心惶惶。買單程機票早早就上到法國聖山者有之,預定挪亞方舟船票準備到海上避難者也有。美國還有未雨稠繆的家庭主夫、主婦,幾年前就開始大肆囤糧,把家裡塞滿一屋一屋的各式罐頭食品,甚至幾個冰櫃的冷凍牛排。更有科學頭腦發達的發明家,致力於開發末日救難屋、救難艇、救難球等,期待末日降臨時可以眾人皆亡我獨活。



一般民眾對於這個世界末日說,大多數是報著湊熱鬧瞎起鬨的心態居多。日復一日的上班日多無聊,千載難逢得一次的世界末日到來,自然不免也來全民幸災樂禍一番。各種大小商家看中商機,反倒是竭盡心思卯足全勁,務必搭上這股末日熱潮的順風車,小小發一筆末日財。於是末日大減價,末日大餐,末日限定商品紛紛出籠。小吃店連末日送個免費麵線與捲餅都可以登上媒體版面。



所以說,世界末日的傳說不是好萊塢電影製造出來的災難預言。2012年12月21日的世界末日,其實是這個全球時代的地球人,滿心期待所營造出來的全球嘉年華,一場巨大無比的全球戶外電影。馬雅曆法提供了這個末日電影的最佳劇本高概念。於是透過網路、電視、報紙等媒體平台,大家共同即興創作,你看著我上台,我看著你表演。電影行銷講求把電影弄成「事件」,當末日事件變成電影,那就不是賣座二字可以形容。一部電影「阻街」(block-buster)算什麼,今日獻/限映的可是「阻洲」(continent-buster)鉅片!



以節慶來說,這個末日像是歐美的萬聖節和台灣的鬼月中元節。以觀影經驗而言,這個末日大家不是看災難片,反倒像是成群結伴一起去看鬼片或驚悚片。電影裡是真鬼假鬼不重要,期待的是看電影時大家一起驚聲尖叫。等到今天午夜12點(哪一個時區為準就不必計較了),末日電影散場了,沒有人會質疑世界怎麼沒有滅亡。只要跟末日拍過照,臉書留下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紀錄,好友互相按著讚,那就心滿意足了。日復一日無聊的生活週期裡,如果沒有偶而來些這種脫離常軌的瘋狂,枯燥重複的上班日還真難熬。



今年12月21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冬至。在末日傳說的籠罩下,冬至顯得毫不起眼。



冬至原本就沒有什麼太值得驚奇的。每年這個時候它總會到來,告訴我們冬天來了這個我們本來就知道的季節變化。它唯一的特別之處,就是家人會團聚一起吃點湯圓,圖個團圓的象徵。湯圓大多是白色或是粉紅色,有芝麻、花生、紅豆等變化不多的餡料。湯裡可以加點酒釀,或是散發淡淡香氣的桂花釀。沒什麼特別,但是,一年一年,冬至百過不厭,湯圓百吃不厭,家人百聚不厭,像是一部百看不厭的經典老片。




(本文作者林文淇為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