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奧運辦得不錯,但是他們的電影俱樂部更好!

370
2013-07-05

在欣賞本屆英國舉辦的奧運時,我正好也看到TED的演講系列中,曾執導《BJ單身日記:男人禍水》的英國女導演碧班基德蓉(Beeban Kidron)五月在倫敦所給的演講,講題是:The Shared Wonder of Film,中譯為:電影的非凡共通之處。中文翻譯者是《放映週報》「電影英文」單元的編輯Gina Wang。





基德蓉是英國「電影俱樂部」(FILMCLUB)的創始人之一。這個公益的組織出發點非常簡單:「學生應該看好電影」。所以他們組織了這個社團,開始向政府教育單位以及民間募款,同時徵召各級學校認同這個理念的老師加入,讓參與俱樂部的校園,能夠從精選過的世界電影片單中,定期免費選擇影片在放學後放映,並且與志願參加的同學一起討論影片中與生活相關的諸多議題。



這個創立於2007年的公益社團,五年內從原本25所學校,目前已經成長到超過7000所學校加入。電影俱樂部實施至今廣受電影與教育人士的好評,也獲得參與教師與學生的高度肯定。俱樂部還舉辦每週影評精選比賽,鼓勵學生將他們的觀影心得透過文字表達出來。另外,他們還邀請電影導演與明星,不定期參與俱樂部的活動。影片來源除了透過募款經費支付外,也獲得政府單位的支助。



基德蓉與電影俱樂部的創始伙伴們真是既有頭腦又有執行力的電影教育人。一如許多能夠穩定發展,造福眾人的組織,他們目標明確:好電影是最好的教育;做法簡單:放電影、看電影、談電影、寫電影;成功整合資源:政府單位(教育部、電影處)、民間企業、電影公司、教師、電影人等。



基德蓉在演講中強調,電影故事提供背景不同的觀眾都可以認同的共同生活經驗,讓大家可以交流,產生社群感。她分享一些學生小觀眾參與俱樂部看電影的正面反應,提到不少過去不太跟家人、師長或同學溝通的小孩,經過一段時日的電影欣賞與討論後,慢慢能夠開始溝通。還有一位12歲的小孩,她看了《綠野仙蹤》這部經典影片後說:「每個人都應該看這部電影,因為如果你沒看,你永遠不知道你也有一顆心。」



我對於英國本屆奧運以綠色永續為口號,而且確實力行,在硬體設備與轉播等軟體工程方面都甚有可觀,原本已經十分讚賞。現在看到他們由電影人發起的電影俱樂部幾年內可以有這麼好的成效,更是欽佩不已。



電影是綜合的藝術。英國電影俱樂部光是就電影與生活面的連結,就已經讓英國在正規教育以外十分重要的人文教育辦得有聲有色,讓參與的學生透過看電影反思自己與自己所處的社會。這不就是教育核心的目標,教導學生「認識自己」最好的管道之一?更何況這個學習過程是一個自發性的主動學習,是參與一個團體的社群學習,是與教師跟同學互相討論的互動學習。這樣的學習經驗對於個人而言是深刻而愉快的,對於社會而言,是公民素養在潛移默化中自然養成。



國內教育有諸多問題,多年來試圖進行的改革效果似乎都不彰。最近又聽到中學不如改回一綱一本的聲音。在大學,雖然有五年五百億的投入,企圖在短期內將幾所大學改造為「頂尖」大學,擠進世界不同角落的排行榜上,但是對於大學最重要的通識教育推動上,卻未能有效確保各大學開設足夠優質課程。



只是我國的人文教育不能再繼續等候,等到這些顯然都不是短期可以解決的問題解決之後,再來開始討論已經太遲。如果我們的教育官員與學者專家們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提升國內人文教育,我們何不就仿效英國電影俱樂部,開始號召有志之士,大家合力來選好電影到學校去放映吧!



(本文作者林文淇為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