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黑暗騎士》──諾蘭蝙蝠俠系列裡的三張面具
克里斯多佛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重新打造這個漫畫英雄的電影傳奇,影片跟過去由提姆波頓與喬伊舒馬克所導演的四集蝙蝠俠相比,有了全然不同的影像風格與角色塑造。
諾蘭捨棄前幾部以吸引青少年觀眾為主的鮮豔色彩主調,強調黑色,讓蝙蝠俠的「黑暗騎士」特質更加凸顯。新系列影片找來飾演蝙蝠俠的克里斯汀貝爾,曾主演《美國殺人狂》(American Psycho, 2000)裡精神異常的變態殺人魔,第一集《蝙蝠俠:開戰時刻》刻畫他嚴重心理創傷的童年成長,讓新的蝙蝠俠銀幕變得更深沈陰暗。
不僅主角如此,第二集《黑暗騎士》裡,由希斯萊傑主演的小丑與先前由傑克尼可森飾演的小丑簡直判若兩人。尼可森版的小丑雖然畫上小丑臉,但是行為舉止仍像是權高位重的黑道幫派的大哥。反觀萊傑版的小丑則是個獨來獨往,玩世不恭的冷血破壞者。
第三集《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班恩,是原著漫畫裡帶給蝙蝠俠重傷害的惡人,他的造型是大塊頭的美國摔角手。在被評為極爛英雄動作片的《蝙蝠俠4:急凍人》裡,班恩是阿諾史瓦辛格所飾演的急凍人旁的小角色。他的綠色造型像是綠巨人浩克,但是行為舉止與發出的吼聲更像是頭野獸。湯姆哈帝所飾演的新版班恩一改這個形象,將班恩刻畫成一個兼具謀略、體能與情感的反派超人。
諾蘭的蝙蝠俠系列對於上述角色的再造,他們三位的面具扮演了重要的功能。蝙蝠俠的面具從漫畫到銀幕上,數十年來並沒有太大的改變。蝙蝠俠的面具隱藏了他的真實身份,蝙蝠的面具造型也讓惡人更容易膽戰心驚,有實際的功能。除此之外,我並不清楚在漫畫中是否曾經解釋過蝙蝠俠需要帶面具的原因。但是在諾蘭的版本裡,蝙蝠俠說過他帶面具是為了保護所愛的人不要受到傷害。如同警察局長戈登曾經誤讓外界與家人以為他已經死亡,避免家人淪為人質。這個對面具的解釋,賦予蝙蝠俠非常人性的一面,增加觀眾對他的認同。另外,諾蘭很聰明地讓蝙蝠俠戴上面具後就變聲,讓聲音聽起來像是透過機械裝置發出。這增加了蝙蝠俠與科技的連結,也讓新版蝙蝠俠的對白在戲院中有更佳的音響效果。
班恩在漫畫中的面具是摔角手的面具(Luchador),戴上之後會讓體內注入類固醇液,大大增強他的能力。他在漫畫中對蝙蝠俠的重傷害就是以摔角手法,將蝙蝠俠的背脊折斷。這個情節在《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中也納入,結果還引起網友質疑蝙蝠俠在天牢中被治癒的方式根本不對。班恩在《蝙蝠俠4:急凍人》裡的面具在嘴部增加了金屬管,罩住嘴巴,藉以強調影片的科技主題。諾蘭版本則是完全將班恩塑造成一個的勞工階級。美國大眾文化中熟悉的摔角面具不見了,留下蓋住嘴巴的金屬管與皮套組合的面罩。片中的解釋是他在天牢中受傷,必須靠緊貼嘴巴的面罩止痛。然而,班恩的面罩除了會讓觀眾聯想到《沈默的羔羊》裡的食人魔外,也有點忍者龜的影子,因此賦予他亦正亦邪的身份模擬兩可。這與班恩雖然是惡人,只是為一己之私破壞社會,但是卻以平民百姓自居,煽動民眾要去打擊富人,追求社會正義的兩面形象相吻合。
蝙蝠俠與班恩兩人面具有一個有趣的對比:蝙蝠俠罩住眼睛,班恩則蓋住嘴巴。蝙蝠俠要露出嘴巴,因為他有很多正義的話語必須傳達,班恩蓋住嘴巴,在形象上則代表所有沒有發聲權的社會弱勢大眾。
至於小丑,他的面具在新的蝙蝠俠版本中最為特別。影片中,我們看不到卸下面具的小丑,因此萊傑版的小丑並沒有面具下的真實身份。也就是說,小丑就是小丑,他的面具就是他的真實樣貌。在片中小丑第一次提到他嘴上被刀劃開的傷痕,聽起來他像是家暴的受害者。但是,當他下一次又講了不同版本後,我們知道那很可能並非真相。這個脫不下來的面具,讓小丑的身世背景成為一個謎,不像尼可森的小丑,觀眾可以清楚知道化妝的面具下面是何許人。由於這個脫不下來的面具,影片雖然沒有提供任何小丑的出身背景,觀眾還是相信他能神出鬼沒,把高譚市和蝙蝠俠搞得七葷八素。
至於安海瑟薇的貓女面具,我只有一句話:Sexy!
(本文作者林文淇為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