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EASTE:Acting In the Cinema
CINEASTE秋季刊(VOL. XXXI, NO.4, FALL 2006)策劃了關於「電影之表演」(Acting In the Cinema)一系列八篇專題文章:其中四篇在螢幕表演(Performance on Screen)藝術與技巧於主流研究中相當缺乏深入探討的情況下,提供了多元層面關於演員肢體語言、情緒發聲、互動詮釋等影響一部電影好壞決定性關鍵因素的介紹;專題同時收錄了四篇精彩的訪談,其中兩篇深度訪問了多次獲得奧斯卡斯提名的Joan Allen 與Willem Dafoe,另外兩篇則是收錄了電影研究與表演藝術等多種專業領域學者包括Diane Carson、James Naremore、Steve Vineberg、Virginia Wright Wexmanu以及電影業者Ellen Lewis、Avy Kaufman、Craig Campobasso,對於「優秀的螢幕表演」、與「選角藝術」(The Art of Casting) 的看法。
在What is ‘Great’ Acting一文中,Patrick McGilligan列舉了幾項評定傑出表演(Great Acting)的參考指標。第一,演員必須展現原創形象(original persona),同時也是種表演形式。第二,演員必須表現廣度與多樣性(range and versatility)。第三,演員必須挖掘深度、展現人性,演員由此不但必須要挖掘自己,也要挖掘角色。第四,好演員需要好導演。第五,好演員需要好劇本裡的好角色。第六,偉大的演員需要有持久的中堅作品,「偉大」必須奠基於品質的累積。電影研究中發展出了Auteur理論,對於導演、編劇的角色有一定的推崇,相對來說演員似乎缺乏深度肯定,Cineaste專題為此一領域提供了新的視野與觀看角度。
在針對「選角藝術」安排的訪談中,Foster Hirsch與Donald R. D’Aries訪問了三位來自紐約與洛杉磯的選角指導(Casting Director),包括2006製作《穿著PRADA的惡魔》的Ellen Lewis、多次與李安合作的Avy Kaufamn以及具有四十部以上片子選角經歷的Craig Campobasso。選角指導的工作是電影製作過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但是他們卻需要與生俱來的天資,以兼具心理分析師、裁判、評論家、協調者等多重身份,選角指導必須大量的觀察任何一種形式的表演:舞台、大螢幕、電視、生活週遭等,一方面提高對Good Acting敏銳的感受力、另一方面使他們具備精準有效的「識人」能力,Campobasso 認為成為選角指導跟成為演員的困難度相同,因為前者的眼光必須高過於單一角色以理解複雜關係,選角指導的工作是多重任務的。Cineaste除了分別對三位受訪者的事業起源與經歷情況有系統的提出問題,讓讀者了解選角指導這份職業;另外也透過前製角度看演員如何進入電影這個領域。本身有演員經歷的Campobasso以《沉默的羔羊》的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與《美國心玫瑰情》的克里斯庫柏(Chris Cooper)為例,說明Good Acting能多層次的展現情感,讓觀眾沉迷於角色中,他並且強調Acting其實就是「情感的曝露」(emotional exposure),以達到對靈魂更高層次的理解。
Carole Zucker在Lover Hurts:Performance in Elia Kazan’s Splendor in the Grass一文中,以描繪美國1920年代社會黑暗面的《天涯何處無方草》(Splendor in the Grass, 1961)為例,抽絲剝繭的分析了演員詮釋角色的細微過程。Zucker認為,演員多被視為是一個毫無生命的空虛載物(fictional device),提供觀者消費慾望與幻想的工業產品,或者從符號學的觀點來看,演員是一個文化加工品(cultural artifact)、一個可被解讀的符號,用以提供解釋社會現象意義;但是演員卻身處敘事電影中的中心位置,承擔了說故事的基本責任,他們同時具備了展現表演藝術的技能,並且有能力創造一個角色。Zuker把演員當成藝術家,而非視之為明星。
導演Elia Kazan有「美國電影表演之父」之稱,他深信演員肢體展現(physical manifestation)的重要性,「動作」(the action) 是他栽培演員的中心信仰,用戲劇大師Konstantin Stanislavsky的表演理論來說即是「我要」(I want),而演員的責任在於決定角色要的是什麼,每一場戲都有節奏(beats)與一定時刻的轉折,而演員必須用有機的方法(organic way)符合情緒邏輯的自然切換動作,僅僅演出劇本文字是無生命的表演,正如Lee Strasberg指出的”The Text is your enemy”。 Warren Beatty與Natalie Wood在片中飾演一對因殘酷現實而分離的情侶Bud與Deanie,Zuker分析了兩人渴望對方身體情慾矛盾糾結轉折時的肢體語言、Bud無奈被說服離開情人的痛楚心情、也分析了Barbara Loden在飾演Ginny Stamper酒醉後具有爆發力的失控行為、以及Deanie從精神病院出來後與母親情感深刻的對談。「情感」在Eliza Kazan電影中具有絕對的崇高地位,演員所要表現的是「藝術中的真實」(Truth in Art),即Stanislavsky所說的「詩意寫實主義」(poetic reali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