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與島嶼的合唱─《美滿人生》與《產房》

135
2007-11-29

混聲合唱「望春風」──《美滿人生》

《美滿人生》的導演吳恩平曾表示,如果在新加坡拍像《練習曲》這樣的片子的話,就會變成短片。因為新加坡非常的小,繞一圈,45分鐘就可以從一邊到另外一邊了。

依此類推,如果在台灣拍像《美滿人生》這樣的片子的話,則可能變成八點檔的《臺灣霹靂火》,因為劇中牽涉的人物與不斷衍生的多重情節,足可以做出2百多集才演得完的戲呢!

所以當這樣一個具有社會寫實性的題材,被處理到只有一小時又45分鐘的長度,其精煉成熟的架構與聚焦切割的技巧,就難怪會讓《美滿人生》在第54屆西班牙聖賽巴斯汀影展獲得最佳新銳編劇大獎。

大城小調、各有旋律

《美滿人生》講述的是一個華人家庭在目前的新加坡生活的故事,大城小調,普通日常,但是角色人物的設計頗具代表性── 嫁出去的姐姐(私人企業秘書)、姐夫(做保險)、美國唸書回來的弟弟(被寄望有高薪工作的社會新鮮人)、弟弟的女友(長住在男友家,公司職員)、爸爸(集團資產處理中心、即將退休)、媽媽(在家包辦所有家事的專職主婦),光是這份人物表,幾乎已關照到家庭和社群結構關係,以及兩性互動的面向了,而呈現上述面向的舞台則是種族多元的新加坡。

影片的前半段描述了每個人目前在生活上面對的窘態:爸爸有債務要還;姐夫拿著畢業紀念冊、打電話開發保險對象;姐姐挺著大肚子,仍照常上工;弟弟其實並沒有唸完國外的學業,回國求職受挫不敢說;女友希望男友工作順利之後再結婚。媽媽呢?媽媽倒是沒什麼聲音,總是叮嚀大家:吃涼茶! 吃涼茶!

人生如戲的高潮起落

本劇的第一波高潮出現在爸爸中了200萬樂透,於是「有錢是大爺」的走好運生活,讓大家一下子揚眉吐氣起來。債務可以解決了、可以搬出電梯間老是有臭尿味的國宅了,大家穿新衣、吃大餐、買珠寶、準備買新房、還有加入鄉村會員俱樂部等等,出手大方的不得了,甚至求職屢遭婉拒的弟弟,爸爸都加碼要讓他自行創業當老闆,有錢,讓大家的夢想幾乎可以成真!

第二波的高潮則是爸爸突然暴斃身亡,而樂透的獎金下落不明。於是影片的下半段開始,氣壓變低,母親的份量逐漸吃重而浮出。一開始,母親在丈夫突然死去的打擊之下,自我封閉、失語不言,誰都進不了她的內心世界,在籌辦喪事的過程中,也不斷爆發出姐與弟、姐與姐夫之間的隱忍多時的糾葛。甚至一位牽著稚子的中年婦女在靈堂前哭喊她該怎麼辦?都讓人對爸爸生前是否藏有不為人知的秘密而不安?啟動媽媽開口傾吐的是弟弟的女友,一直以來,也只有她對伯母每天給她的涼茶當作是最好的飲料,她是如此貼心。媽媽幽幽的說,婚前她還是歌唱冠軍,結了婚之後,她的生活是:拖地、擦桌子、作飯、煮涼茶,好像從來不會唱歌一樣!

第三波的高潮則在遺產的分配處理,讓已經嫁出去的女兒和老是備受寵愛的兒子之間,有一個極為逆轉的安排。雖然託管公司說這是他們父母在他們出生的時候就作的決定,但是我們不得不懷疑,這是母親有意的想法!

重男輕女之下的男性壓力

片裡,女友拿出積蓄,再加上家裡即使負債也要供弟弟出國唸書,而女兒則是嫁出去、要靠老公的人。如果說,「重男輕女」是華人社會中絕對標準的價值的話,在這部戲裡,我們同時也感受到了因為「重男」的觀念,相應的,「男性」在社會上被期望功成名就愈高、其承受的壓力也愈重。姐夫勉強自己賣保險,問太太妳會看得起我吧?但是奠儀少了500元,姐姐發飆說:你上個月才賺500元而已!弟弟呢?在職場上就是要開名車要穿名牌,即使只是卡債纏身也要面子掛得住。男性的尊嚴與女性的壓抑,在片中刻劃的很明白!

一首主題曲《望春風》從原曲原調原聲帶,到片中不時幽幽響起的,或是以鋼琴彈奏或是以弦樂表現的望春風,都在在暈染了片子的氛圍,以及女性在與日俱進的時代裡,內心不斷響起的新變奏曲!

Singapore Dreaming

回到本片片名「Singapore Dreaming」,什麼是新加坡夢呢?女人終生可以倚賴男人(長期飯票),男人有錢有權,可以成為上流人士(社會階級),可是「人生終究一場夢,遺憾也無用」、「愈是愈盼望愈落空」!劇情走到了下半段,導演花了很長的篇幅在對爸爸喪禮細節的描述,這個企圖是非常重要也特別具有關鍵的。透過傳統的喪家應盡事宜及奢華排場的出殯現場、以及攝影機運動的影像語言,導演要讓大家睜大眼睛看清楚:「活著的那些大夢」與「死後兩手空空,什麼也帶不走」的對照,去重新思考人生的真正的價值吧!

最後出殯那一場戲,媽媽終於出現了,她安靜的扶著丈夫的棺木,披麻帶孝、已哭得憔悴的姐弟則步行其後。緩緩前行的送葬隊伍裡,負氣離家的姐夫終於及時出現,奔回到姐姐身邊,陪著她一起盡人子之孝,而弟弟的女友則選擇了分開,在對街一角孤單的拎著大行李箱,遠遠的向大家告別!

看到這一幕,我的眼淚就不由自主的掉落了,家庭並沒有崩壞,女性也自覺的走自己的路,這是個多麼溫暖及友善的祝福啊!

集體映照也自我投射

《美滿人生》劇本寫來針針刺人,全劇流暢生動的對白,以及演員們自然到位的演出,對400萬多人口、每年的國產影片只有8、9部片的新加坡來說,《美滿人生》能開出亮麗的票房成績,應該是它夠寫實、夠生活化,猶如一面鏡子,映照著生活裡的集體焦慮與欲望,以及個人生命處境的自我投射!

同為華人,唱著同樣熟悉的望春風,也喚起了對時代的記憶與感情!看新加坡的「美滿人生」,也如同看見台灣周遭生活裡的「夢想和失落」啊!

軟絲仔的嬰兒床──紀錄片《產房》

真的,我真的以為,片名的「產房」就是那個「產房」!「軟絲復育」計劃──大概是春蠶吐絲的「絲」,要復育的是「蠶」吧!真的,當朱約信還在對觀眾做介紹,並在螢光幕上打出片名的時候,我心中仍是如此想像。結果,唉喲喂呀真是見笑死了,我怎麼這麼弱智啊?

紀錄片《產房》以湛藍的深海景觀呈現了與陸地截然不同的樣貌,談的是海中生物「軟絲仔」的復育過程,以及人與海洋互動的活動狀況。導演柯金源以感性與理性的編織手法,一方面呈現出軟絲仔於水中的悠遊自在,同時也並置了中研院許多研究人員及中山大學研究生對生物學術研究及復育過程的多角度視野,讓觀眾理性的看到,可以成為公共議題討論的某些面向。這部《產房》耗時長達六年的跟拍歷程,用掉的底片和財物力何其龐大。直到進了剪接室,「剪接」才是片子生命的開始,而《產房》一片表現的既嚴謹又浪漫!

片子裡,受訪者(郭教頭)一趟到馬來西亞潛水的經歷,受到了當地民眾以簡單椰子葉製作成浮魚礁、進而成功吸引許多頭足類的軟絲聚集產卵的啟發,回到了台灣之後,發現海洋生態的問題,決定在台灣東北角海域實驗馬來人的做法,號召了許多志工們以身體力行去實踐對海洋的回饋。過程之中,有自我檢討有反省,有學術生態研究,也有與公部門行政法規相抵觸的無可奈何。

我想如果不是愛、如果不是疼惜,這部紀錄片也不會有如此完整的關照,也不會有如此的真情激盪吧!彷彿這是老天爺交待做的功課,這群志工們就這樣執意去完成,逢人問起原由,總能不假思索的立即回應與提出見解 。

《產房》是眾多紀錄片類型裡少見的一支「純種」片型,它所紀錄的場域是在海裡,這可不是一般人拿起攝影機就可以開始「紀錄」的。它是由專業的潛水人員,以專業的設備,長時間浸泡在海裡所紀錄下來的成果。它讓我們目不暇給、不敢置信的看著國內少見的海洋生物畫面。長時間追蹤紀錄對象,並以受訪者口述的方式建構內容,既要流暢地在視覺上呈現美感,也要在影像的背後提出嚴肅性的議題,於是我們看到了──附著在海底人工打造的竹叢魚礁上,一掛掛、一串串、一叢叢復育中的軟絲仔的半透明產房,飄盪得好輕盈、好美麗、好動人!但是主管漁業的公部門卻有不以為然的看法與自以為是的規定,透過片中潛入海中的鏡頭,我們似乎也看到了海洋墳場的觸目驚心。

《產房》一片不由導演自撰腳本旁白,也消去了一問(導演)一答(受訪者)之間的交會。郭教頭直接面對鏡頭,口齒清晰的、條理分明的談吐,最最令人印象深刻,他流暢而深具見解的說明打動人心,我只能說,這是個對海洋充滿愛的男子!如果不是心中對海洋及海中生物長存愛與敬意,那些思想不會深深鏤刻在他的腦海裡,像體內的血,隨時流出都是熱的、鮮紅的。隨著這部片一路看下去,我們看見教頭及其他海洋志工們面對鏡頭為我們解釋復育的緣由及作法,並且神采奕奕的說著:應該要回報給大海些什麼才是。

其中,那位被郭教頭極為讚賞的蔡書銘,更是教頭口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伙伴,體格強健、笑容憨直,最拿手的是,在大海中如何安排電線電纜的事務。然而,當紀錄片走到一半,鏡頭剪入一則電視台的新聞報導,報導苗栗外海打撈一具因潛水意外而溺斃的屍體,而死者竟是「蔡書銘」的時候,電視機前的我們驚嚇到幾乎叫出來,怎麼會是這樣?不敢相信、真的不敢相信!

這是耗時長達六年的拍攝過程中所發生的意外。

這是紀錄片所「紀錄」到的真實、也是紀錄片「見證」的真實,如果只跟拍了三四年,這一則因為執行公家人工魚礁投放工程而意外身亡的事件,則會沉沒在新聞大海裡而不復意義,但是它被殘酷地呈現、保留在這部片子裡,因而指涉了許多現實中的炎涼境況,令人不堪也不捨。

《產房》是一部令人感動的紀錄片,感人之處是拍片背後的意圖與付出〈即使沒被拍攝紀錄,保育工作者也就自發性的做了很多年了!) 同樣的,我們是不是也必須以理性的思維看待我們的海洋,如果海洋是生命的源起,如何讓海洋仍充滿活躍多元的生命?在海洋富饒的賜予之外,人類還可以以何種方式回報她的無私呢?主管國內漁業的諸公們,是否也能有一些人文的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