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拉》與《洞裡春光》

125
2007-09-20

是我,是《蘿拉》─ 是德米,是華達!
文:陸序

我還記得2001年第八屆女性影展,在如今已然關門大吉的總統戲院放映了「艾格妮絲.娃達專輯」,那一週正逢颱風來襲。在之後2003台北電影節,則於主題城市回顧〈巴黎、布拉格〉單元裡,接連放映了《艾格妮撿風景》與《艾格妮撿風景:兩年後》。2004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不但特別放映了《電影.娃達.照片》,還邀請到她本人來到台灣。上述作品皆出自同一位女性導演之手,而在2007年的八、九月,她的電影即將在台北的電影院上映,這回她的名字則被譯為「安妮華達」。

暫時放下混亂的譯名不說,另一次在北部的影展中見到一個與她的名字相關的作品,是2006年第二屆台灣國際兒童電視影展中,有一部華達的丈夫傑克.德米〈Jacques Demy〉所執導的《驢皮公主》。今年片商即將推出的是一系列七部電影,把導演夫妻二人的作品並置的「德米與華達的影像愛情世界」,看來的確是有趣的影像組合。文宣上寫著:「八月豔陽灑落,愛情就是一切。」這不禁令人莞薾─片單加入了華達所拍攝的《德米吾愛》與《南特傑克》之後,電影裡的愛情故事、對電影的愛,以及華達與德米的彼此的感情可真都連成了一片。

除卻人人朗朗上口也因而略顯油膩的「愛情」二字不談,〈也許是〉對我個人而言,有種〈也能說是好幾種,畢竟人人皆不同,片片都有異〉電影總是能夠激發觀眾的無盡想像以及對於美的感受,在觀影過程中得到獨特的經驗,甚至進而對影像外的事物產生理想和熱情。2004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手冊上,對《電影.娃達.照片》的介紹中寫道:「影像迷人之處在於,人們從來沒有說出你預期聽到的話。」而我在觀賞華達作品〈比如《南特傑克》〉時,心中映現的概念則是「自由」。華達自有她一套思維邏輯和敘事方法,在脫去對於劇情故事本身的期待之後,華達所散發的個性與特質,就可能是吸引人走進電影院的因素。

許多老電影被人們視作寶藏,在不同時空之下所再現出來的真實,令人感受到光陰與生命,以及此外更多超越言語的東西。在《艾格妮撿風景》中也曾透過攝影機,讓觀眾看到被華達稱為「好像恐怖片」的、那雙佈滿老人斑的手;而在《南特傑克》中,華達則以鏡頭紀錄並呈現愛人德米的肌膚與眼神。曾經拍攝了「像恐怖片」的手,華達的《艾格妮撿風景:兩年後》遭受了不解其趣的人質疑〈為何拍又老又醜的手?〉,但在其深情編織的《南特傑克》中,觀眾則應該能夠理解電影背後的故事與用心,也就是影像存在的另一可能意義。

傑克.德米於1961年執導的首部電影《蘿拉》〈Lola〉,不稀奇地以女主角名字作為片名,圍繞著蘿拉的各個人物串起了一個帶著清淡風采的故事。黑白影像沒有《驢皮公主》〈或其他德米的彩色片〉在美術上的光彩耀目,但傑出的攝影,卻更加襯托出飾演蘿拉的安諾艾美不同於她在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中所表現出來的氣質,以及在每一個場景之間打轉的配角們肌膚和衣著的質感。這是一段以二次大戰之後、德米的故鄉南特為背景的故事:即將離去或歸來的人們,與不曾離開的人,討論著太平洋小島和其他異國,不時有水手穿插其中。「女性等待情人」的浪漫與最終的完滿,在效果上給觀眾的印象也許不及侯麥《冬天的故事》那樣動人,甚至帶有一點戲謔的感覺。然而,蘿拉的期盼,更可能對比出男主角對於生活的不滿足、對於目標/異地的迷惘。記得賈木許的《長假漫漫》片尾,也是一個即將登船遠行的片段,旅程因此是從電影之後/之外誕生的故事。未被言說出來的事物,以及等待/開放給觀眾想像的事物,有時可以是這麼的美好,像是那許多的光影色彩,不但引人入勝,而且可能逸散出落幕亮燈之後的電影空間。《蘿拉》的片頭字卡寫著,「中國諺語:能哭就哭,想笑就笑」〈我想不起來這到底是哪句話?〉也許就像電影裡的市井人物,在有限的自由與生活環境之中,表現自己的個性,釋放生命的姿態。

非常可能成為今夏最美好的觀影回憶,六○年代與九○年代的電影來到了夏日台北清涼的電影院,膠捲中的影像再現眼前。於是,若把目光反觀這兩年島內片商或企業所主辦的不少小型影展,竟屢次匪夷所思地以DVD〈或其他非膠捲的放映規格〉放映所謂的經典電影甚至近年新片,更以與一般電影票價相當的價格販售,此次「德米與華達」的電影放映還真是彌足珍貴!

一雙手能玩出什麼秘密花樣:《洞裡春光》〈Irina Palm, 2007〉
文:科怪

一雙手能玩出什麼把戲?

你曾仔細端詳過自己的一雙手嗎?

把手攤開,掌紋、手掌的柔軟度、歲月的痕跡清晰地刻劃其上。從沒想過它到底能為妳帶來多少實質的利益,不認識自己的長處;直到有一天孫子突然生了怪病急需金援,平常一如往昔的生活產生了鉅變,妳開始思考自己的價值,能為他做些甚麼,總有甚麼是自己可以獨力完成的。

談到英倫,印象中總是不離禮貌之國、紳士之都,彼此以禮相待,但其它隱藏於表面之下的就不會再多了。這樣的表面工夫,在電影裡麥姬的身上彷彿也沾染了點英倫氣息。即使她和媳婦不合,她仍然保持一定的風度;明明知隔壁鄰居和老公生前有一腿,卻神色自若依舊維繫著舊交情。也許就是這樣內斂的民族性格,造就了片中為了掙錢、隱忍著在倫敦光鮮亮麗的表面底下從事性交易的老阿麥姬。

老阿麥姬一腳踩進棺材裡的年紀,一雙手日常的生活習慣,除了織織毛衣、按按電視遙控器之外,頂多和隔壁三姑六婆打打牌消磨時間。當兒子媳婦宣告了孫子重病急需金援的噩耗之後,卻毅然決然一手扛起重擔。紅燈區的世界,不管在戲裡或戲外,都分外引人入勝。老阿和情色世界的對比,讓劇情多了張力,更讓人不得不想一窺究竟:一個洞、一雙手能玩出什麼花樣!

看似危機的一場性工作和金錢的交易,卻輕易開啟了兩個人的人生,也造就了一位王牌「妙手愛琳娜」,她還正好替Sex Shop的老闆米基擊退了競爭激烈的、鄰近聲光效果俱優的新崛起情色店。她不偏不倚的解決了一開始的危機—送摯愛孫子出國醫病,同時也化解了貧賤家庭百世哀、家庭關係中越撐越大的裂縫,最後更成就了一對老來伴。這樣大完美的溫馨結局,跟片頭一開始揭開序幕的兒子、媳婦的焦躁,鄰居的無關痛癢、尋求外援的到處碰壁,來了一個大逆轉。想不到,在情色世界裡為無數性需求者「碰壁」求生,也拯救了自己一路強顏歡笑、岌岌可危的人生。

導演山姆賈巴爾斯基雖為男性,卻刻意以女性為出發點來闡述整齣戲,不得不說整齣電影浮現了女性在家庭上、社會上的地位以及自我價值認定的議題。面對傳統社會所發出的不解和質疑,導演讓阿嬤在細膩鋪陳的劇情中突圍而出,端看一位由「打手槍新手」變成一位「上手」的老阿,如何克服自己內心的天人交戰,以及面對冷嘲熱諷的鄰居時,不急不徐、臉不紅氣不喘地解釋「手槍肘」的由來,讓人不得不佩服女主角的演技靈活生動,或著歲月蘊含的力道在其中揮灑自如!

她的溫柔只有他看得見,老闆米基「慧眼識妙手」,讓原本只因為高薪誘惑、走投無路下抱著姑且一試來應徵「新手」的麥姬,開啟了新生命,更找到了愛情第二春。全劇看來似乎只有一位理所當然的女主角,但在支線部分卻不忘在親情、愛情、友情等多視角之中揣摩描述。這些都讓這部沾了情色的電影,多了養分和基底。然而,整齣戲有個過於完滿的全方位大結局,甜甜圈雖裹了糖粉,兼具了美味口感,但適合淺嘗即止,否則容易過膩。

你看見慾望,她看見希望...
一雙手、一個洞,巧妙地搬弄了一齣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