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藍調》+《那年夏天的浪聲》

15
2005-07-14
  • Andre

「感情有很多種,就像不同的海岸,會有不同的浪聲。」

把感情比喻成浪聲,這樣的比喻乍看之下有些怪異;但把整部電影看完,我似乎逐漸了解這句話的意思。陳秀玉導演的首部電影作品「那年夏天的浪聲」給我的印象,正是聲音,海浪的聲音。

沒有一般同志電影的激情與衝突,沒有曲折離奇的情節與故事,「那年夏天的浪聲」是一種誠懇的述說。主角小莉厭倦平板生活而離職,渴望自由又害怕失落的徬徨心情中,能夠聯繫她與這個世界的,是那年夏天的浪聲。於是回憶如潮湧現:高中白衣黑裙的青春時期,廁所裡的塗鴉與女學生之間的耳語,游泳課與海邊,以及一個叫做沈宜君的女生…

這樣的故事,這樣的回憶,也許每個女生都有過。導演以一種溫柔而抒情的方式款款訴說,不慍不火。如此,正是青春的特質。說不出的愁緒,若有似無,但又深刻地印在心底。也許,多年以來,小莉只是一直站在當時的海灘,無命地對海水喊著:快上來,宜君,快上來……這樣的印象貫串全片,也是小莉心中最原始的憂鬱地帶,來自青春。

「樹木垂萎以後/我才發現/自己是秋天
--林婉瑜,霧中」

總說青春是慘綠而憂鬱的,「那年夏天的浪聲」的憂鬱是輕緩且富有詩意;而導演的另一部作品「秋天的藍調」,那種憂鬱,則來自冰冷的現實世界。更年期、丈夫外遇、女兒被同學欺負……中年婦女杏枝所遇見的困難,看似通俗,但也非常真實。演員王琄精湛的演技讓人印象深刻,使整部片立體而動人。

陳秀玉的這兩部作品合稱「女人女人二部曲」。這是屬於女人的,細膩的,感情的聲音。青春的回憶彷彿「浪聲」不斷迴蕩,宛如秋天的中年期則彈奏另一種「藍調」。因為聲音,女人的生命如此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