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惡城市》的灰暗與蒼白

24
2006-09-04

這是一個寒冷的夜晚,她,纖細瘦弱的身軀倚靠在陽台邊,一頭金色的短髮,一身紅色晚宴服,孤佇在這樣漆黑的夜裡,凜風呼颼,似乎身邊所有景物只為顯現她的無助與不安。幾秒後,轉身,一位黑衣男子,溫柔地擁著顫抖的她,一種撫慰。而就在銀箭般的雨與迂迴輪轉的爵士樂中,男子親吻了她,遠大於慰藉的拯救;倏忽,瞬間的射擊,他槍殺了她!男子環抱冰濕的屍體,無情念著口白;此時鏡頭自陽台邊拉開,縱向天際,出現鮮紅色的四個大字「萬惡城市」。



由勞勃.羅瑞格玆(Robert Rodriguez)執導,改編自法蘭克.米勒(Frank Miller)同名原著漫畫的《萬惡城市》, 在美上映後,正負兩極的評價,引起不少討論,有影評認為這部片乏善可陳,言之無物,也有讚賞其高度娛樂的附加價值。但姑且不論評價如何,羅瑞格玆忠於原著,完整地呈現出米勒式的黑色電影,將這部高反差手法表現的漫畫影像化,實則稱奇。企圖心強大的羅瑞格茲,不拍則已,一拍就要求原汁原味的呈現米勒的漫畫風格,也難怪他寧願辭去導演協會會員(協會規定每部電影只能有一位導演),只為換來與米勒雙掛導演頭銜。米勒也許不懂電影製作,但他的漫畫構圖奠定了電影組織與美術架構。而每天親臨現場指導,不論是角色心理或人物造型,都對電影導演功能開創新的里程,實際導引了電影方向與人物的刻劃。



《萬惡城市》擁有典型的黑色電影元素,這個發源於美國1940、50年代的風格,以大量黑色為背景,描寫城市犯罪與墮落的一面,用倒敘或第一人稱的手法描寫故事,依存德國表現主義精神,在陰沈詭譎的氛圍中呈現夢饜裡的幻覺;失落孤獨的主角,卻總在死亡與墮落的世界中找到一朽存在的意義。黑色電影加上米勒的漫畫出現了《萬惡城市》,黑白影像的暴力美學,確定了白色液體閃爍在黑夜中的快感絕對甚於鮮淋淋血漿的俇孔。



故事開始於喬許.哈奈特(Josh Hartnett)與瑪莉.雪登(Marley Shelton)主演的序曲,此乃根據米勒的短篇故事"The Customer is Always Right"而拍,而這也是導演羅瑞格玆用來說服米勒將《萬惡城市》拍成電影的試驗作。《萬惡城市》由三位主角串起整個故事:第一段「黃惡魔」(The Yellow Bastard),描述患有心臟病、即將退休的警探John Hartigan〔布魯斯.威利(Brues Willis)飾〕,為拯救一名十一歲少女Nancy Gallahan〔潔西卡.艾芭(Jessica Alba)飾〕,與議員Roark有戀童癖的兒子Rroak Jr.〔尼克.史塔(Nick Stahl)飾〕搏鬥,但最後卻在同僚的出賣下,中槍倒地。第二段「殘酷的告別」(The Hard Goodbye)描述極度醜陋的男子Marv〔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飾〕在與天使般的妓女歌蒂一夜纏綿後,隔日發現歌蒂死在床邊,悲傷之餘,立誓替他心中的女神尋仇;一連串的抽絲剝繭,查出兇手為食人魔Kevin(伊利亞.伍德(Elijah Wood)飾),而Kevin也同時受到議員弟弟的保護,棲身於農場中。最後,邪不勝正,正邪不分,Marv淪為電椅下的犧牲品。第三段「大開殺戒」(The Big Fat Kill)則描述整過型,殺過人的Dwight〔克里夫.歐文(Clive Owen)飾〕因為敗類警探Jackie Boy〔班尼西歐.迪特洛(Benicio Del Toro)飾〕的意外死亡,打破了警察與妓女之間長久以來維持的和平,為保護昔日戀人蓋兒與Old Town(萬惡城市中的三不管地帶)的妓女們,雙方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屠殺戰。而這段也特別請來昆汀.塔倫提諾(Quantin Tarantino)客串執導一幕,已死的Jackie Boy頂著半砍的頭顱與駕車的Dwight對話,似乎帶出Dwight心中的不安與茫然;而不論是《黑色追緝令》般屍與靈的交談,還是《追殺比爾》式的血腥獵殺,在在顯示出《黑色追緝令》對昆汀和羅瑞格玆的影響。



最後故事峰迴路轉,來到八年後出獄的Hartigan,這些年來支持他存活下去的便是日日寫信給他的Nancy,她已成為酒館著名的脫衣舞孃;而八年前未死的Roark Jr.在幾經手術的折磨下,變成一個酸臭噁心的黃色怪物,一直覬覦Nancy。隨著Hartigan的出現,甜美的Nancy再次成為Roark Jr.眼中的獵物。



生長於佛蒙特的鄉下,米勒看了許多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和米基.史畢蘭(Mickey Spillane)的小說,並瘋狂愛上黑色電影,而《萬惡城市》可以說反應了他對男人穿著軍用外套及漂亮女人開著奢華跑車的幻想。他曾說:「讓我如此鍾情犯罪小說的主因,是這些看似表面的東西其實都埋藏著道德意識。」善與惡是犯罪電影的主旨,所有事情接導因這二元論,惡存在著更極惡,但卻同時有著劇情片懷舊的特質。一部好的劇情片和犯罪電影,清楚劃分著角色善與惡的道德界線,但在錢德勒或史畢蘭的角色中,這些特質被掩蓋了,他們像是邪惡的武士,似善似惡。而Dwight和Hartigan似乎也隱含這樣的角色性格。故事裡的三位主角皆有著無可抗拒的浪漫情懷,為了保護心愛的女人,甘願忍受折磨、謀殺甚或被遺忘。劇中角色的口白陳述了心中不安的矛盾,印證黑色英雄的悲劇性格。米勒一直認為黑色電影呈現的不該只是令人悚然的驚恐場景,而是每個角色,包括主角、奸角及這個社會,人性內心的黑暗面。在他的電影裡,我們很難看到以往黑色電影中的墳墓符號,取而代之的是破舊不堪的公寓、懸掛頭顱的地窖,以及鄉間西式風格的臥房等。不論天堂或地獄,這些地方都顯示角色內心受到壓抑的慾望和恐懼,場景象徵了人心的灰暗面。



在這部片裡,普通平凡的人種並不存在,教堂、政府這些正義的象徵變成危險、頹靡的場所;三位主角,垂垂老矣甚或前科累累,皆化身為救世主,而妓女、脫衣舞孃則多了分純真、淨化。黑不再烏,白不再純,黑變成白,白變成黑,暴力充斥的社會只有以暴制暴才能消弭看似混亂的秩序,更大的暴力挾帶著微弱的希望;在這謊言堆砌的世界,卻是最真實的殘酷,也許這個充滿罪惡的城市就是我們的社會,敗類的肆虐,道德法律不足自在人心的「公道」,黑白的世界中,剷除惡己不為高尚或正義,而是一個必須。最後喬許.哈奈特再次出現,殺手之姿隱晦著這場屠殺將不會停止;《萬惡城市》血淋淋地道出現今社會看不到的黑暗,這是真實,也是謊言。



本文將發表於《電影欣賞》第一百二十四期。


(圖片由博偉影業提供)